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亦作“三十七覺支”、“三十七助道法”、“三十七品道法”、“三十七分法”等。“道品”,為梵文Bodhipaksika的意譯,亦譯“覺支”、“菩提分”。因分七類三十七項,故名。即“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是對佛教傳統(tǒng)修持的全面概括。
《俱舍論》卷二五:“三十七法順趣菩提,是故皆名菩提分法?!贝苏f亦為大乘佛教所沿用?!毒S摩詰經(jīng)·佛國品》:“三十七道品,是菩提凈土。”此“三十七品”,皆以“四諦”為證知的對象,但功用不同。《大毗婆沙論》卷九六等,以“七覺支”為“菩提分”的真正代表,《陰持入經(jīng)》等則以“八正道”為總結(jié),并歸之為“戒、定、慧”三學(xué)。
至后期大乘經(jīng)典,始分三十七道品為大乘、小乘兩種?!洞笾嵌日摗肪硪痪?,針對有人以“三十七品是聲聞、辟支佛道,六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道”的說法,認(rèn)為菩薩亦應(yīng)學(xué)應(yīng)知,“求是道品實(shí)智”。但得具大悲心,而“不墮涅槃地”,從把握“實(shí)相”上,作到“不厭世間,不樂涅槃”?!洞蟪肆x章》卷一六更以十門分別兩者的差別,謂:“菩薩所修,于一切法不取有相,不取無相,不取有無、非有無相,于離言說平等真實(shí),如實(shí)證知”,并引《地持經(jīng)》中批評小乘所說為“取相”之論?!叭叩榔贰钡姆诸惣捌漤樞颍洞蟪肆x章》以“一人修入”為例說明,行者將欲修習(xí)正道,先由所聞?wù)ā跋的钤谛摹?,故初明“念處?“欲依此法求如實(shí)利,非勤不得”,故第二明“正勤”;“以精進(jìn)故得法心住”,故第三修“如意足”;“以心住故能生出道(即出世之道),故次第四明其五根;是根增長,能遮煩惱,說之為力,故次第五明其五力”;“根力具足,欲入出道,先以七覺調(diào)練其心”,故第六明“七覺支”;“以心調(diào)故,能入正道”,故第七明“八正道”??偞巳咂?,包括在見道前、見道和修道三個位次中。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