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沃尼亞戰(zhàn)爭
序幕
利沃尼亞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利沃尼亞因國力衰敗,對外既無強大國防、也沒有外援,四周又被遵循領土擴張政策的帝國環(huán)繞。歷史學家羅伯特·弗拉斯特曾如此描述這個動蕩波動的區(qū)域:“利沃尼亞因國內爭斗耗損國力,同時又受鄰國政治謀略的威脅;它沒有任何抵抗侵襲的能力?!庇?,如歷史學家羅伯特·尼斯貝特·貝恩所寫:“原為蠻族勢力范圍之間一個堅實、自給自足、不可征服的軍事殖民地,但隨著騎士團衰敗而陷入混亂,引起波羅的海三大強權覬覦,而奪取波羅的海統(tǒng)治權的第一步就是控制利沃尼亞。” 16世紀50年代的利沃尼亞政局動蕩。里加大主教威廉·馮·布蘭登堡和騎士團首領亨利?馮?蓋倫(Heinrich von Galen)在外交方面有著不同的主張。前者親波蘭;而后者傾向于與俄和解。1556年,騎士團新首領威廉?馮?符爾斯騰堡(Wilhelm von Fürstenburg)將大主教囚禁。 利沃尼亞內政因波蘭的卷入而擴大化。大主教的背后是波蘭國王、立陶宛大公西吉斯蒙德(齊格蒙特)二世?奧古斯都(Sigismund II Augustus),后者于1557年9月率軍威脅利沃尼亞,迫使騎士團簽訂《博茲沃爾條約》(Treaty of Pozvol),大主教獲釋,同時利沃尼亞和波蘭—立陶宛形成了聯盟。然而,利沃尼亞和俄國曾約定前者不可與波蘭或瑞典簽訂軍事協定。這讓伊凡雷帝找到了出兵利沃尼亞的口實。正好在1557年,瑞典與俄國戰(zhàn)爭結束,伊凡騰出精力,遂于1558年1月以四萬大軍侵入利沃尼亞。
戰(zhàn)爭的擴大
伊凡的進攻使利沃尼亞各勢力向附近的國家求援,包括瑞典、波蘭—立陶宛、丹麥。 1559年上臺的丹麥國王腓特烈二世需要安撫他的弟弟、荷爾斯坦因公爵馬格努斯,同時急于在波羅的海東岸建立對抗瑞典的基地,接受了利沃尼亞騎士團的領土饋贈。1560年4月,馬格努斯在利沃尼亞登陸。但是丹麥在利沃尼亞戰(zhàn)爭中一直扮演次要角色,這是因為距離太遠。 1559年8月,波蘭國王西吉斯蒙德與騎士團新首領格特哈德?馮?克特勒(Gotthard von Kettler)簽訂了《維爾紐斯條約》(Treaty of Vilnius),波蘭—立陶宛獲得了與立陶宛交界的一部分騎士團領地,同時承擔了維護利沃尼亞和平的義務。 在瑞典,古斯塔夫?瓦薩國王態(tài)度謹慎,先后拒絕了騎士團和勒瓦爾城的求救。但是古斯塔夫之子、芬蘭公爵約翰(后來的約翰三世國王)對利沃尼亞充滿興趣,希望把勢力擴展到芬蘭灣之南。 1560年,騎士團、勒瓦爾再向瑞典求援,古斯塔夫不久去世。新國王埃里克十四世拒絕了克特勒的求助,導致騎士團進一步轉向波蘭,1561年11月波蘭與騎士團簽訂第二次《維爾紐斯條約》,騎士團解散,庫爾蘭和瑟米加利亞(Kurland and Semigallia)成為波蘭—立陶宛屬地,克特勒成了庫爾蘭公爵。
埃里克十四世并非對利沃尼亞不感興趣。丹麥想擴張到波羅的海以東明顯對瑞典不利。因此,1561年5月,埃里克承諾給予勒瓦爾和愛沙尼亞若干郡保護,以換取瑞典在此的統(tǒng)治。埃里克開啟了近代瑞典帝國的擴張之路。但埃里克并未與俄國翻臉。
局勢未明
瑞典的約翰公爵特立獨行,擅自和波蘭合作,不把兄長埃里克國王放在眼中,更破壞了埃里克的外交政策。當時瑞典在利沃尼亞已有立足之地(勒瓦爾),那么同樣對利沃尼亞有吞并之志的波蘭和瑞典間的競爭顯然加劇了。 1563年,埃里克和約翰攤牌,派萬人大軍攻打約翰的轄地芬蘭,約翰最終投降,被埃里克關押。此舉導致瑞波關系進一步惡化。 同樣是這一年,丹麥乘瑞典內亂,向瑞典發(fā)動了“北方七年戰(zhàn)爭”,波蘭也站在丹麥一方。七年戰(zhàn)爭時期,兩個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對利沃尼亞的注意力從利沃尼亞轉移。 七年戰(zhàn)爭期間瑞典國內還發(fā)生了一件大事。1568年9月,古斯塔夫?瓦薩的另一個兒子卡爾公爵和約翰合作,推翻了埃里克。約翰成為新國王(約翰三世),埃里克被囚。1570年,丹瑞戰(zhàn)事結束。 在利沃尼亞戰(zhàn)場,受第二次《維爾紐斯條約》刺激,1562年初伊凡發(fā)起新攻勢。1564年初,俄軍被立陶宛擊敗,同年有俄軍將領叛變。伊凡壓力不小。隨著北方七年戰(zhàn)爭趨向結束,伊凡越來越發(fā)現瑞典站在了自己的反對面。約翰三世很快使瑞典的外交轉向反俄的路線。1570年瑞俄外交破裂,實際上進入了戰(zhàn)爭狀態(tài)。到了1570年6月,伊凡與波蘭—立陶宛簽了一份為期三年的和約作為權宜之計。 伊凡利用丹麥公爵馬格努斯建立了一個傀儡政權。馬格努斯與俄國聯姻,被立為“利沃尼亞國王”,并被給予了25000俄軍的指揮權,1570年8月這支俄軍被用來攻擊勒瓦爾。由于約翰三世的海上補給,俄國的圍城行動次年三月失敗。 同時,克里米亞韃靼人給予俄國沉重打擊。1571年5月,克里米亞汗德夫勒特一世率12萬韃靼人打入并焚燒莫斯科,造成8萬人死亡,15萬人淪為奴隸。俄國無法援助馬格努斯也有此因。 1572年7月,西吉斯蒙德去世。此后,貴族們選了瓦盧瓦的亨利(Henry of Valois)為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大公。但是1574年,亨利的哥哥、法國國王查理九世去世,亨利回到法國繼位,放棄了波蘭—立陶宛。
俄軍極盛
包圍維森貝格
1572年9月,俄軍挺進愛沙尼亞,1573年1月維森斯坦陷落,瑞典指揮官被活活烹殺。作為報復,瑞軍開始圍困被俄軍占據的維森貝格(Wesenberg)。 1573年下半年,約翰三世從蘇格蘭招募的數千雇傭軍終于到達勒瓦爾??死?奧克生?托特(Clas ?kesson Tott)任總司令,龐圖?德?拉?加迪 (Pontus de la Gardie)任陸軍元帥,后者是在北方七年戰(zhàn)爭時期成名的法籍雇傭兵頭目。龐圖從勒瓦爾出發(fā),包圍維森貝格。1574年1月,突襲城墻的嘗試失敗了;3月,通過城墻的一道裂口實施攻擊也被擊退,瑞軍損失1000余人。挖隧道、火攻等方法也未奏效。至三月中旬,士氣低落,軍中怨聲載道。3月17日,瑞軍中的蘇格蘭雇傭軍和德意志雇傭軍竟然互相開戰(zhàn),這是瑞軍內部矛盾的總爆發(fā),傷亡比極其懸殊,德傭軍陣亡僅30人,蘇傭軍陣亡竟達1500人。瑞典對維森貝格的包圍一事無成。 龐圖接替托特擔任總司令。德意志雇傭軍向約翰催要軍餉,而約翰囊中羞澀,導致雇傭軍把三座重要的城堡轉到丹麥國王腓特烈二世名下,約翰的事業(yè)進入低潮。
文登的淪陷
伊凡要求丹王把三座城堡移交給馬格努斯,被拒。1577年伊凡本人率領三萬軍隊破壞丹屬利沃尼亞。因為三座城堡的雇傭軍從丹麥也沒得到餉銀,故而迅速降于俄國。 8月末,伊凡進軍文登(Wenden),這里曾是騎士團的總部,是利沃尼亞的心臟。馬格努斯因為與伊凡產生爭執(zhí),退避此地。在俄軍包圍下,文登城堡里的三百男女引爆四噸火藥集體自殺。此役標志著戰(zhàn)時俄國的最高成就,除了勒瓦爾(瑞典)、里加(波蘭—立陶宛)、奧賽爾島(丹麥)以外,伊凡幾乎控制了全利沃尼亞。文登城破之后,馬格努斯被伊凡囚禁,放棄了“利沃尼亞國王”之銜(1578年獲釋后逃到了庫爾蘭,死于1583年)。 大約同時,丹麥退出利沃尼亞戰(zhàn)爭。
俄軍失敗
文登爭奪戰(zhàn)
1576年,特蘭西瓦尼亞(Transylvania)君主斯特凡?巴托里(Stefan Batory)當選波蘭國王,他娶了西吉斯蒙德二世的妹妹安娜。斯特凡是個政治軍事強人,處理了但澤市的不滿后,他全力投入到利沃尼亞局勢中。幸運之神很快就不再眷顧俄國了。 1578年初,已成為盟友的瑞波兩國聯手在文登給了俄軍沉重一擊,這是利沃尼亞戰(zhàn)爭的重大轉折點。1578年9月,伊凡卷土重來,派出一支18000人的軍隊進軍文登。一支5500人的波瑞聯軍前去支援。10月21日,聯軍雖然人數少,但它先在戰(zhàn)場上擊潰了俄國騎兵,正在戰(zhàn)壕里圍城的俄軍步兵因此暴露在聯軍的屠戮之下。俄軍傷亡慘重,很多俄國大貴族被俘,二十架大炮和數千戰(zhàn)馬被繳獲,以至于瑞典步兵可以騎馬回勒瓦爾。俄軍的地位動搖了。 這也是瑞波兩國最后一次在利沃尼亞戰(zhàn)爭中聯手,但兩者都各自繼續(xù)與俄國作戰(zhàn)。
巴托里打入俄國
巴托里的目標不僅僅是收復失地和吞并利沃尼亞,還有俄國境內的重要城市:諾夫哥羅德和普斯科夫。
瑞典奪回愛沙尼亞
停戰(zhàn)
在圍攻普斯科夫未遂后,巴托里和俄國在教廷使者的調解下談判。1582年1月,兩國簽訂《亞姆—扎波爾斯基條約》(Treaty of Yam-Zapolsky),休戰(zhàn)十年,伊凡放棄了利沃尼亞。 因俄國境內叛亂,伊凡亦難以分心專門對付瑞典。1583年8月,俄瑞簽訂《普柳薩條約》(Treaty of Plussa),停戰(zhàn)三年(后來延長到1589年),俄國承認愛沙尼亞、科克斯霍爾姆、英格利亞歸瑞典。俄國對于這一結果并不滿意,幾年后鮑里斯·戈東諾夫又重開與瑞典的戰(zhàn)事,即1590—1595年瑞俄戰(zhàn)爭,結果瑞典認輸,俄國又收回了英格利亞和科克斯霍爾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