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非川之戰(zhàn)
戰(zhàn)爭起因
戰(zhàn)前,在吐谷渾叛臣素和貴的幫助下,吐蕃軍入侵并占領了吐谷渾,吐谷渾王帶妻子弘化公主遷到浩門河流域,并向唐朝請求援助。
總章二年(公元669年),吐蕃以噶爾·贊聶多布為大相,由其弟噶爾·欽陵帶領軍隊駐扎在被其強行吞并的吐谷渾。
總章三年(公元670年),欽陵率領吐蕃軍隊入侵安西四鎮(zhèn),軍隊號稱40萬之眾。一舉攻陷了西域白州等十八個羈縻州,又合于闐聯(lián)手陷龜茲撥換城(今新疆阿克蘇)。
在吐蕃的步步緊逼之下,唐朝也開始做出反擊。
總章三年(公元670年)四月初九,唐朝以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領軍5萬人反擊吐蕃軍,以占據(jù)青海西部,并幫助“護吐谷渾還國”
戰(zhàn)役進程
薛仁貴率軍經(jīng)鄯州(今青海省樂都縣)至青海湖南之大非川。薛仁貴留郭待封率2萬人守護輜重于大非川(今青海省共和縣西南的切吉曠原)。隨后,薛仁貴率軍輕裝奔襲。在河口(今青海省瑪多縣)大敗吐蕃軍隊。薛仁貴乘勝進占烏海城。
但郭待封不服軍令,擅率后隊繼進。吐蕃軍隊乘機發(fā)起攻擊,擊敗郭部,唐軍輜重盡喪。薛仁貴被迫退保大非川。
吐蕃軍與唐軍對峙到八月,主力齊集后,欽陵指揮大軍進攻唐軍。薛仁貴在無險無糧的情況下,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最終被吐蕃擊敗,薛仁貴被迫與欽陵約和。
670年,吐蕃軍占據(jù)了青海西部、安西四鎮(zhèn)。唐朝被迫將安西都護府遷至西州(今新疆吐魯番),吐谷渾亦被吐蕃徹底吞并。但是675年,唐朝再次控制安西四鎮(zhèn)。687年唐朝廢安西四鎮(zhèn),692年唐軍大破吐蕃軍,唐朝再次控制安西四鎮(zhèn),重置安西都護府于龜茲。此后唐朝長期控制安西。
唐軍失敗原因
兵力方面,雖然唐朝記載吐蕃的兵力高達40萬,但尚未控制西域、河隴的吐蕃軍隊全國能否有40萬軍隊尚且存疑,這個數(shù)字更可能是唐朝方面夸大吐蕃兵力的產(chǎn)物,這種夸大敵方兵力數(shù)字的情況在歷朝歷代的史書中都非常常見,并非個例。實際上最可能的情況是,吐蕃的軍隊人數(shù)略高于唐軍,但沒有達到40萬對5萬這樣懸殊的程度。
唐軍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地理條件和抗命事件。
大非川海拔3250米,烏海海拔是4000米,河口海拔是4240米,薛仁貴率領的唐朝軍隊不適應高原的地理條件,使得行軍和作戰(zhàn)都受到了影響。
同時郭侍封的抗命造成了唐軍輜重的喪失,成為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