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芬·平克
一、生平
早年生活
1954年,平克出生于魁北克省蒙特利爾的一個中產(chǎn)階級猶太家庭。他的祖父母于1926年從波蘭和羅馬尼亞移民到加拿大,并在蒙特利爾開了一家小型領帶廠。他父親是個律師。他的母親最終成為了一名中學副校長。他的哥哥是加拿大政府的政策分析師,他的妹妹蘇珊·平克是一位心理學家和作家,著有《性悖論》和《鄉(xiāng)村效應》。1980年,平克與南?!ぐL乜挤蚪Y(jié)婚,1992年離婚;1995年,他再次結(jié)婚,之后又離婚。他的第三任妻子是小說家、哲學家麗貝卡·戈德斯坦,兩人于2007年結(jié)婚。他有兩個繼女:小說家雅艾爾·戈爾茨坦·洛夫和詩人丹尼爾·布勞。
學術生涯
平克1973年畢業(yè)于道森學院,1976年獲得麥吉爾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1979年在斯蒂芬·科斯林的教導下獲得哈佛大學實驗心理學哲學博士學位。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做了一年的研究,之后成為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助理教授。從1982年到2003年,平克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大腦和認知科學系任教,是認知科學中心的聯(lián)合主任(1985年至1994年),并最終成為認知神經(jīng)科學中心的主任(1994年至1999年)。1995年至1996年在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休假一年。自2003年起,他一直擔任哈佛大學約翰斯頓家族心理學教授,2008年至2013年期間,他還被授予哈佛大學教授的頭銜,以表彰他對教學的貢獻。他目前在倫敦的一所私立大學新人文學院(New College of the Humantics)擔任客座教授。
二、成就
基本理論
視覺認知(visual cognition):平克與他的論文導師斯蒂芬·科斯林(Stephen Kosslyn)合作開始的關于視覺認知的研究表明,心理圖像表現(xiàn)的是從特定的有利位置出現(xiàn)的場景和物體(而不是捕捉它們內(nèi)在的三維結(jié)構(gòu)),因此,這與神經(jīng)科學家大衛(wèi)·馬爾的“二維半草圖”理論相對應。他還指出,這種表征水平用于視覺注意和物體識別(至少對于不對稱形狀),即識別與使用視點無關。
計算學習理論(computational learning theory):在心理語言學方面,平克在他職業(yè)生涯的早期就因為提倡計算學習理論作為理解兒童語言習得的一種方法而聞名。他寫了一篇關于這個領域的指導性評論,隨后出版了兩本書,提出了他自己的語言習得理論,并進行了一系列關于兒童如何習得被動和方位結(jié)構(gòu)的實驗。這兩本書是《語言可學性與語言發(fā)展》(1984年),用平克的話來說是“概述兒童如何獲得他們母語的單詞和語法結(jié)構(gòu)的理論”、和《可學性與認知:論元結(jié)構(gòu)的習得》(1989),用平克的話來說就是“關注這個過程的一個方面,在適當?shù)木渥又惺褂貌煌N類的動詞的能力,如不及物動詞,及物動詞,然后,他把注意力集中在兩類動詞上,這些動詞說明了他認為人類語言所需要的過程:從記憶中檢索整個單詞。
反對連接主義(against connectionism):1988年,平克和艾倫·普林斯發(fā)表了一篇有影響力的的評論,批評了連接主義者習得過去時的模式(語言習得中的一個教科書問題),隨后發(fā)表了一系列關于人們?nèi)绾问褂煤土暤眠^去時的研究。其中包括一本關于兒童規(guī)范不規(guī)則形式的專著和他1999年出版的暢銷書《單詞和規(guī)則:語言的成分》。平克認為語言依賴于兩件事,一是聯(lián)想記憶單詞中的聲音及其意義,二是運用規(guī)則來操縱語法符號。他提出了反對連接主義的證據(jù),即兒童必須學習所有單詞的所有形式,并且只需從記憶中檢索出所需的每一種形式,這有利于更古老的替代理論,即通過生成音系學組合使用單詞和規(guī)則。他指出,兒童犯的錯誤表明使用默認規(guī)則添加后綴“-ed”:例如“breaked”和“comet”代表“broken”和“come”。他認為,這表明英語中不規(guī)則動詞形式必須單獨學習和記憶,而犯這些錯誤的孩子通過運用心理規(guī)則來預測規(guī)則的“-ed”結(jié)尾是開放式的。這個動詞詞干和常用后綴的組合規(guī)則可以表示為Vpast→Vstem+d,其中V是動詞,d是規(guī)則結(jié)尾。平克進一步指出,由于英語現(xiàn)頻率最高的十個動詞(be,have,do,say,make…)它們都是不規(guī)則的,而98.2%最不常見的動詞是規(guī)則的,頻率和不規(guī)則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相關性”。他解釋說,每一種不規(guī)則的形式,如“take”、“come”和“got”,都必須由每一代的孩子記住,否則就會丟失,而常見的形式是最容易記憶的。任何不規(guī)則動詞在超過某一點時就失去了流行性,所有的后代都會把它當作普通動詞來對待。
語言能力通過自然選擇進化(human language faculty must have evolved through natural selection):1990年,平克和保羅·布魯姆發(fā)表了一篇論文,認為人類的語言能力一定是通過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這篇文章為基于連續(xù)性的語言進化觀提供了論據(jù),而當時基于間斷性的理論認為語言是隨著智人的出現(xiàn)而突然出現(xiàn)的作為一種進化的意外。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和斯蒂芬·杰伊·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這篇論文被廣泛引用,引起了人們對語言進化史前史的新興趣,并被認為是將爭論的中心問題從“語言進化了嗎?”。對于“語言是如何進化的”這篇文章也預示了平克在《語言本能》中的論點。
榮譽
平克在2004年被《時代周刊》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也是《展望與外交政策》雜志在2005年和2008年所評論的100位頂級公共知識分子之一;2010年和2011年,他被《外交政策》雜志評為2016年全球頂尖思想家,并且被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
他在認知心理學方面的研究獲得了美國心理學協(xié)會的早期職業(yè)獎(1984年)和博伊德·麥克坎德萊斯獎(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特羅蘭研究獎(1993年),英國皇家學會的亨利·戴爾獎(2004年),以及認知神經(jīng)科學協(xié)會的喬治·米勒獎(2010)。他還獲得了紐卡斯爾大學、薩里大學、特拉維夫大學、麥吉爾大學、西蒙·弗雷澤大學和特羅姆瑟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1998年和2003年,他兩次入圍普利策獎。1999年平克獲得美國成就學會金盤獎。2006年5月13日,他因?qū)娎斫馊祟愡M化的貢獻而獲得美國人文主義者協(xié)會的年度人文主義者獎。
三、著作
《語言可學性與語言發(fā)展(Language Learnability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1984
《視覺認知(Visual Cognition)》,1985
《連接和符號(連接和符號)》,1988
《可學性與認知:論元結(jié)構(gòu)的習得(Learnability and Cognition: The Acquisition of Argument Structure)》,1989
《詞匯與概念語義學(Lexical and Conceptual Semantics)》,1992
《語言本能(The Language Instinct)》,1994
《心靈如何運作(How the Mind Works)》,1997
《白板:現(xiàn)代對人性的否定(The Blank Slate: The Modern Denial of Human Nature)》,2002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