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麥克唐納
早期生涯
麥克唐納于1943年8月29日出生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 悉尼 ( 英語 : Sydney, Nova Scotia ) ,1964年在達爾豪西大學獲物理學士、1965年獲碩士學位 。1969年,他在加州理工學院獲物理學博士學位。
職業(yè)生涯
1970至1982年,麥克唐納任職于位于渥太華的西北方的 喬克河核子實驗室 ( 英語 : Chalk River Nuclear Laboratories ) 研究員。1982年至1989年,他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教授。后來,他加入皇后大學,目前是皇后大學的大學研究主席。他是普里美特理論物理研究所的董事會成員。
學術研究
探索中微子是否帶有質(zhì)量是粒子物理學的熱門論題。自1960年代后期開始,就已有物理實驗觀測到中微子帶有質(zhì)量的跡象。在地球的中微子探測器曾多次顯示,探測到的電中微子數(shù)量低于理論模型的預言。中微子有三種存在的類型(電中微子、μ中微子與濤中微子),很多學者們認為,那些不見了的電中微子已震蕩成為其它種類型,探測器無法或很難探測到它們。假若中微子會發(fā)生振蕩,則按照量子力學定律,中微子必須帶有質(zhì)量。
2001年8月,在麥克唐納的領導下,依據(jù)安大略省伯里中微子觀測站地下2100米的檢測設施的觀測結(jié)果,可推論出來自太陽的電中微子會因為中微子振蕩機制變型為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伯里中微子觀測站研究團隊于發(fā)表論文于《物理評論快報》。學術界公認這是非常重要結(jié)果。
麥克唐納和戸冢洋二被授予2007年富蘭克林獎章。
2014年,美國《今日物理》雜志(Physics Today)預測,麥克唐納可望與梶田隆章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一預言在2015年實現(xiàn)。
2015年,因為“發(fā)現(xiàn)中微子震蕩,并且因此證明中微子具有質(zhì)量”麥克唐納與梶田隆章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榮譽與獎章
2006年,獲頒加拿大勛章。
2007年,與戸冢洋二共同榮獲物理學的富蘭克林獎章。
2009年,膺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2011年,獲頒加拿大皇家學會的 亨利·馬歇爾·特洛伊獎章 ( 英語 : Henry Marshall Tory Medal ) 。
2015年,由于“發(fā)現(xiàn)中微子震蕩,并且因此證明中微子具有質(zhì)量”,麥克唐納與梶田隆章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后又分享了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參見
戶冢洋二
梶田隆章
鈴木厚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