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奧波德·馮·蘭克
蘭克的歷史主義
蘭克認為歷史必須擺脫先入為主的觀念和價值判斷,以客觀的態(tài)度去撰寫“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情”,他說:“歷史學在每一樁存在之中都識別出無限的東西,在每種情況中,每種生存中,都有出自上帝的永恒。”簡言之,歷史家是“上帝之手”,而這種觀念被稱作“歷史主義”,它被視為是思想上的進步,它的出現(xiàn)不僅僅限于歷史理論,更是結合社會、政治秩序的人生哲學。
蘭克的歷史科學
蘭克又有“科學的歷史之父”(The father of scientific history)之稱,其所謂的科學亦是個誤會,因“科學”一詞在歐陸乃泛指任何學科的有系統(tǒng)求知,重點是系統(tǒng)與方法,蘭克所謂“歷史科學”(Geschichtswissenschaft)是為此意,然而在英、美及中國,科學乃指自然科學,故傅斯年才言要把歷史學建設的和生物學、地質學同樣,后來歷史學受社會科學所影響,也崇尚將成果列成“科學報告”,然這些皆非蘭克所樂見的,他所謂科學的歷史無非是強調(diào)信史,信史是建立在嚴格的學術基礎上,換言之,歷史非僅止于史料之搜集,更須詳加考定整理,此即有賴于科學系統(tǒng)。且歷史本就是有個體與個性的,蘭克僅是希望將歷史學提升至等同科學的地位,絕無意將歷史學變成科學。
史料與史學
蘭克成名極早,在處女作《拉丁與條頓民族史》時即一鳴驚人,但此書中他所依賴的史料多為已出版的資料,后來他一改其行,大量使用檔案等原始史料,還大嘆“資料無限而人生苦短”(the material is unlimited,the man smail in comparison,and time short)?!秺W圖曼與西班牙王國史》即是他利用柏林圖書館中的十六世紀南歐諸國史料編匯而成,《教皇史》則是使用意大利檔案庫的教會資料。依蘭克而言,只有使用經(jīng)過嚴格批判后而認定的史料才是言而有征的史書,不過因其在《拉丁與條頓民族史》的序言中曾寫道:“歷史要寫得像過去發(fā)生之事一樣真實?!贝撕髞沓蔀閷W界的名言,但此言系經(jīng)由德文譯成英文,之后再轉譯成中文時,因語言的隔閡,而產(chǎn)生的不同的解讀,重視原始史料的初衷反被曲解成“史學即史料學”。
誤解
因蘭克治史強調(diào)客觀與材料,以致他的史學被簡約為史學方法論,但強調(diào)的客觀不是指撰寫歷史時不加裁斷與解釋,以免有主觀的意識摻于其中,而是不以今人偏見來衡量史事,即歷史不為道德、宗教、哲學等學作嫁衣裳,雖他本人也未能達到此標準,不過亦可得知歷史家系因先有主觀才會有客觀與公心。其史學會被簡約成史學方法論的原因大致有三點:
首先是因伯倫漢(Ernst Bernheim)于1889年出版《史學方法論》(Lehrbuch der historischen Methoden),內(nèi)容提倡歷史知識的客觀性、史料的批判等,他自稱其方法是受到蘭克的啟發(fā),更甚于蘭克的是他對歷史學科學化表現(xiàn)出樂觀的態(tài)度,認為經(jīng)由考證與原始史料,歷史便能達到高度的客觀,蘭克的史學經(jīng)由伯倫漢的發(fā)揚后,就被簡約成方法論了。
第二點,在蘭克之后,科學實證主義發(fā)展日益蓬勃,“蘭克學派”的成員如英國著名史家阿克頓勛爵等人,亦不免刻意淡化蘭克史學中宗教色彩,而僅強調(diào)蘭克的科學性??墒翘m克并非科學實證派,實證僅是其史學的一部分,他本人的信念深扎于基督教義中,相信歷史是由神創(chuàng)造,歷史背后有一精神力量,他稱之為“理念”(Ideanlehre),“理念”是源自于上帝意志,而歷史家是在神的旨意下而客觀,故他自言:“神在人心,人在神中,知識不過是道出存在我心之神。”無怪乎研究啟蒙運動的德裔美籍學者彼得蓋伊(Peter Gay)直言:“假如阿克頓在蘭克的著作中找不到蘭克的影子,那他一定沒讀懂蘭克?!?/span>
最后一個原因是“歷史主義”的式微,歷史主義強調(diào)歷史的文化性格,歷史經(jīng)驗會依文化性格而由所改變,換言之,所有人類的組織都來自于歷史過程,故必須從此過程中去理解歷史的本質,在科學思潮的沖擊下,重視的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法則,蘭克原本強調(diào)的特性,隨著歷史主義的式微也被淡化了。
歷史敘事
蘭克繼承了修昔提底斯的傳統(tǒng),講究求真與敘事,他曾言:“歷史是藝術亦是科學”(history is at once art and science)。認為歷史乃是真實呈現(xiàn)具體的人事,須掌握歷史人物才能說明完整的故事,他的寫作從容流暢,可見他雖強調(diào)求真,卻未嘗拋棄敘事,說蘭克重分析拋敘事,乃又是一大誤解。
影響
蘭克學派代表的是追求歷史上客觀的事實,他說:“What really had happened?”表示歷史家不應有主觀的判斷,這個說法提出來了,大家都覺得有道理,在美國、英國、法國,很多人都順著這條路走,后來都成了科學史學(scientific history)的宣傳者。中國的史學家傅斯年、陳寅恪等亦受到的重大影響。
參考文獻
汪榮祖; Young-tsu Wong.史學九章. 麥田出版. 2002. ISBN 978-986-7782-36-6.
Georg G.Iggers,《二十世紀的歷史學︰從科學的客觀性到后現(xiàn)代的挑戰(zhàn)》,(山東:山東大學出版,2006)。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