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魯斯
生平
1897年亨利·盧斯的父母作為傳教士來到中國,父親亨利·溫特斯·魯斯是美北長老會傳教士,后來先后出任齊魯大學與燕京大學的副校長;母親伊麗莎白,亨利·魯斯出生于中國山東省蓬萊市,是四個孩子中的老大。他曾就讀于中國和英國的寄宿學校。10歲時,他被送往中國內(nèi)地會在山東省海濱城市煙臺設(shè)立的寄宿學校芝罘學校。在14歲時單獨前往歐洲。他在15歲時第一次到美國,進入康涅狄格州的Hotchkiss 學校。亨利·魯斯在課后一面擔任侍者,一面擔任 Hotchkiss 文學月刊主編。1920年,他畢業(yè)于耶魯大學,在那里成為骷髏會成員。
亨利·魯斯在Hotchkiss首次遇見Briton Hadden,后者任校報總編輯,而亨利·魯斯是助理執(zhí)行編輯。后來二人又在耶魯共事,Hadden 和他分別擔任耶魯每日新聞的主席和執(zhí)行編輯。
1923 年,亨利創(chuàng)辦了《時代周刊》,他開創(chuàng)了周刊概念媒體形式的先河。這種新形式的雜志,因內(nèi)容的豐富性、和及時的新聞性受到大眾的好評。1930年2月,亨利·魯斯創(chuàng)辦《財富》雜志,1936年又創(chuàng)辦《生活》畫報,1952年和1954年又創(chuàng)辦了House & Home和《運動畫刊》。他還出版廣播和電影方面的The March of Time。到1960年代中葉,時代公司是世界上最大、最有聲望的雜志出版商。
共和黨執(zhí)政期間,亨利·魯斯一度有野心成為國務卿。1941年,亨利·魯斯在生活雜志上發(fā)表一篇著名文章《美國世紀》,分析20世紀剩余部分美國外交政策的任務。
1967年,他在鳳凰城去世。當時時代公司股票價值1億美元。他的大部分財富被交給亨利·魯斯基金會。
家庭
前妻:莉拉·霍茨(Lila Hotz).
二任:克萊爾(Clare Boothe Luce) 于1943年遇到魯斯,志同道合,遂改初衷(二十歲初婚,嫁給四十三歲的富商George Brokaw(猶裔)家產(chǎn)值五千萬元。丈夫原來嗜酒成習,1925年婆母逝世,夫婦失和,年齡相差巨,志趣各異,即行離異。打算以寫作為生,不再議婚,決保獨身。),經(jīng)過考慮,于次年結(jié)婚。
在婚后的三年中寫書及劇本四冊:《Abide with me》, 《The Women》, 《Kiss the Boys Goodbye》, 《Margin for Error》都很成功。
評價及影響
虔誠的教徒
盧斯出生于教士家庭,受其影響巨大。
作為傳教士的兒子,他本身就是傳教士。他逼迫自己拼命的工作,把自己的意志投入更廣闊的領(lǐng)域,努力工作和做出個人犧牲。從不參加諸如網(wǎng)球、高爾夫球之類的活動,也不作樂。從不注重衣著,食物也就是為了補充能量。
痛苦的性格
他是一個矛盾的、奇妙的組合體。城府很深,又鄉(xiāng)巴佬氣十足;他匯集靦腆、倨傲自大于一身;周圍幕僚云集,卻又不可救藥的孤獨。他隨時身處絕境之感,全然不覺得自己地位顯赫、成就輝煌。
在光輝的40-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他是美國最大的報刊發(fā)行人。在50年代,他的影響力至少于國務卿相當。但他仍覺得自己有一部分被人瞧不起。及至晚年,他心力交瘁、衰弱不安。他曾經(jīng)拒絕了艾森豪威爾總統(tǒng)請他出任大使的任命,原因是他想在艾氏">艾氏的政府中擔任國務卿。
編輯理念
在對待刊物編輯問題上,他認為《》發(fā)行人蘇茲貝格(Arthur Hays Sulzberger)缺乏責任心,對記者的文稿疏于管理——來稿照登,不加修改。他認為此種做法是玩忽職守,對刊物的放任。但他有時也會疑惑,《時報》在公眾心目中比《時代》可信性高。
他最反感電視行業(yè)巨頭的行徑——用高級設(shè)備狂呼叫賣最低俗的東西,同時將賺錢作為頭等大事。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