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爾·博斯凱
生平
1810年生蒙德馬桑,1829年入巴黎綜合理工學院。1831年入梅斯軍事學校。1834年1月1日被晉升為炮兵少尉并赴阿爾及利亞作戰(zhàn)。有一次,法軍的一支小部隊在那里處境非常危急,而指揮官驚惶失措,不知如何脫出戰(zhàn)斗,這時年輕的博斯凱出面獻策,結(jié)果敵人遭到了徹底失敗。
在1841年1月14日的西迪斯科第戰(zhàn)斗和7月17日的瓦迪米勒戰(zhàn)斗中負傷。后穩(wěn)步晉升,1836年為中尉,1839年為上尉,1842年為少校,1845年為中校,1848年為上校,后來在共和國政府時期升至準將。
1852年指揮他的旅對小卡貝里(阿爾及利亞海岸)實施進攻時負傷,由于他對路易·拿破侖·波拿巴的態(tài)度矜持,他一直未被提升為師長,但是,當戰(zhàn)爭爆發(fā),開始派軍隊到土耳其去的時候,他被任命為第二師師長。1854年參加克里米亞戰(zhàn)爭,在阿爾馬河戰(zhàn)役(9月20日)中,率軍翻越了在常人看來不可逾越的懸崖,出人意料的襲擊了俄國人的左翼(靠海的一側(cè))。其行動之迅速和有力,連俄國人也給予很高的評價;因為博斯凱甚至使炮隊通過被認為是無法通過的峽谷到達了臺地。但是應(yīng)該指出,在這次戰(zhàn)斗中他的部隊的人數(shù)大大超過敵軍。
在巴拉克拉瓦戰(zhàn)役時,他及時趕去解救英軍右翼,使英國輕騎兵的殘存部隊能夠在他的部隊的掩護下撤退,而俄軍不得不停止追擊。
在因克爾曼戰(zhàn)役(11月5日)中,他在清晨就表示愿意派5個步兵營和2個炮兵連去支援英軍。當這個建議遭到拒絕時,他把法軍3個旅作為預(yù)備隊配置在英軍右翼后面。上午11時,他將其中的兩個旅調(diào)往火線,從而迫使俄軍退卻。如果沒有他的支援,英軍將徹底失敗,因為英軍全部投入了戰(zhàn)斗,沒有留下任何預(yù)備隊,而俄軍卻還有16個未動用的營。博斯凱作為必須對部署在陡峭的黑河河岸的聯(lián)軍進行掩護的一個軍的指揮官,始終非常敏捷,機警和主動。受到英軍司令官菲茨羅伊·詹姆斯·亨利·索姆塞特·拉格倫勛爵及議會的贊賞。1855年9月8日在強攻馬拉霍夫崗戰(zhàn)役中身負重傷。返回法國后,與9月22日獲得大十字榮譽軍團勛章,并被晉升為法國元帥。1858年7月中風,從此未能康復(fù)。卒于1861年2月5日。
榮譽
法國榮譽軍團勛章
Médaille militaire (1 November 1855)
騎士大十字巴恩勛章 (UK)
克里米亞獎?wù)?(UK)
參考資料
本條目出自已經(jīng)處于公有領(lǐng)域的:Chisholm, Hugh (編).大英百科全書第十一版. 劍橋大學出版社. 1911年.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