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京之戰(zhàn)
背景公孫瓚在殺害劉虞后,天災引起糧荒。公孫瓚自從在鮑丘敗給劉虞舊部、烏桓及袁紹聯(lián)軍后元氣大傷,故筑起易京城樓并屯積糧食,欲休兵力耕。過程建安三年(198年)公孫瓚首先派其子公孫續(xù)往黑山求救兵,本欲出兵攻擊袁紹后方,但被關靖勸止。建安四年(199年)春,公孫瓚力守下袁紹久攻不下,黑山張燕救兵將近,適逢袁紹截下公孫瓚派出使者求救,袁紹遂設下伏兵引公孫瓚出戰(zhàn)。公孫瓚中伏后退還易京,袁紹用地道破壞其城樓。公孫瓚心知必敗,先將其姊妹妻子全部縊死,然后引火自焚,在公孫瓚自焚時,袁紹士兵登上公孫瓚所在高臺并將其斬首。結(jié)果袁紹于此戰(zhàn)中成功統(tǒng)一河北,再無后顧之憂,意欲南向以爭天下。并于次年(200年)發(fā)動官渡之戰(zhàn)。但是袁紹長期與公孫瓚開戰(zhàn)下及糧荒引致兵糧供應嚴重短缺,令烏巢糧草被焚造成莫大的士氣打擊。
背景
公孫瓚在殺害劉虞后,天災引起糧荒。公孫瓚自從在鮑丘敗給劉虞舊部、烏桓及袁紹聯(lián)軍后元氣大傷,故筑起易京城樓并屯積糧食,欲休兵力耕。
過程
建安三年(198年)公孫瓚首先派其子公孫續(xù)往黑山求救兵,本欲出兵攻擊袁紹后方,但被關靖勸止。
建安四年(199年)春,公孫瓚力守下袁紹久攻不下,黑山張燕救兵將近,適逢袁紹截下公孫瓚派出使者求救,袁紹遂設下伏兵引公孫瓚出戰(zhàn)。公孫瓚中伏后退還易京,袁紹用地道破壞其城樓。
公孫瓚心知必敗,先將其姊妹妻子全部縊死,然后引火,在公孫瓚時,袁紹士兵登上公孫瓚所在高臺并將其斬首。
結(jié)果
袁紹于此戰(zhàn)中成功統(tǒng)一河北,再無后顧之憂,意欲南向以爭天下。并于次年(200年)發(fā)動官渡之戰(zhàn)。但是袁紹長期與公孫瓚開戰(zhàn)下及糧荒引致兵糧供應嚴重短缺,令烏巢糧草被焚造成莫大的士氣打擊。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什么是易京之戰(zhàn)?易京之戰(zhàn)的背景跟結(jié)果
中國東漢末年,割據(jù)冀州等地的袁紹率軍于漢獻帝建安二年至四年(197—199)攻滅易京(今河北雄縣西北)公孫瓚軍的作戰(zhàn)。漢獻帝建安三年(198年),袁紹率兵攻公孫瓚。公孫瓚只守不攻,袁紹遂設下伏兵。公孫瓚中伏后,心知必敗,逃回城中自殺。背景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袁紹在界橋之戰(zhàn)中擊敗公孫瓚。公孫瓚敗走勃海還薊(今北京西南)后,雖有反擊幽州牧劉虞的勝利,被朝廷封為易侯,但受袁紹及劉虞舊將的合擊,屢戰(zhàn)屢敗,公元195年(興平二年)退至易,屯田稍得自支。一年之后,擊破袁將麴義。易地南臨易水,公孫瓚令挖壕溝十道環(huán)繞,堆積山丘(稱“京”)高各五六丈,上筑營駐兵。中心山丘高達十丈,其上建樓,公孫瓚自居,置鐵門,呈送文書系繩引上。城內(nèi)儲谷300萬斛。公孫瓚欲長期固守再相機出擊。袁紹致書勸和,公孫瓚置之不理。袁紹又遣將進攻,連年不能克。就寫信給公孫瓚,想與他解開過去的仇怨,互相聯(lián)合。公孫瓚不予理睬,反而增...
· 易京之戰(zhàn):袁紹統(tǒng)一河北之戰(zhàn)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袁紹傾力進攻。公孫瓚派到南境營寨防守的將領,自知堅守不住,又知必定不會有人援救,于是有的投降,有的潰散。袁紹大軍長驅(qū)直入,到達易京城門。公孫瓚派兒子公孫續(xù)向黑山軍的將領們求援,并準備自己率領精銳騎兵出城,奔往西山,帶領黑山軍反攻冀州,切斷袁紹的退路。關靖勸阻公孫瓚說:“如今將軍部下將士無不懷著離散之心,所以還能堅守,只是因為顧念全家老少都在這里,而且依賴將軍在此主持大局。繼續(xù)堅守,拖延時日,或許能使袁紹知難自退。如果將軍舍棄他們,率兵出城,后方無人作主,易京的陷落,便指日可待?!惫珜O瓚于是放棄出城打算。袁紹大軍逐漸進逼,公孫瓚部眾日益窘迫。公元199年(建安四年)春天,黑山軍首領張燕與公孫續(xù)率兵十萬,分三路援救公孫瓚,張燕的援軍還未到,公孫瓚秘密派使者送信給公孫續(xù),讓他率五千鐵騎到北方低洼地區(qū)埋伏,點火作為信號,公孫瓚打算自己出城夾擊袁紹圍城部隊。袁紹的巡邏兵得到...
· 易京之戰(zhàn)發(fā)生在什么時候?易京之戰(zhàn)采用了什么攻略?
這是一個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東漢未期,稍有實力的地方人物都起兵以期一分天下,天下一時之間群雄逐鹿,著名的易京之戰(zhàn)發(fā)生在漢獻帝在位的建安二年到四年,也就公元197年—公元199年,共三年的時間。公元192年開始,當時的北方強權(quán)人物袁紹在界橋打敗了另一個地方群雄之一的公孫瓚,后來袁紹和公孫瓚軍隊之間的戰(zhàn)爭總是公孫瓚在不斷地戰(zhàn)敗,公元195年,公孫瓚退到易這個地方,并加強防守,多種糧食,來迎接袁紹的挑戰(zhàn)。易一面臨水,公孫瓚在易的中心堆得很高為京,他把易京修得非常結(jié)實,高大的城樓加上堅固的城門,外面挖了十道壕溝,也設十道防線,易京里有大量的糧食儲備,自己堅守在易京之中,來往的書信都用繩子傳遞。公元197年,袁紹開始攻打易京,總是攻它不下,袁紹寫信給公孫瓚,無論是勸和還想聯(lián)合,公孫瓚依靠自己固若金湯的防守對袁紹愛理不理。公元198年,袁紹就傾所有的兵士去進攻易京,易京前面的將領知道自己堅持不住,而公孫瓚...
· 袁紹傳——血洗易京
四年前的東漢獻帝初平四年(193)冬,公孫瓚舉兵殺死幽州牧劉虞,獨占幽州之地。此時,南面的袁紹會同劉虞的殘部,頻頻對公孫瓚發(fā)起猛烈攻擊,公孫瓚便想在自己的地盤內(nèi)營建一處堅不可摧的軍事?lián)c,以之作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那么據(jù)點最好在何處營建呢?迷信意識相當濃厚的公孫瓚,突然想起了近來民間傳唱的一首童謠,其辭曰: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唯有此中可避世。在當時,人們總認為民間天真無邪的兒童自發(fā)性傳唱的兒歌,往往含有一種神秘的啟示,或者就是一種政治預言。例如,在東漢少帝劉辯被宦官帶出皇宮夜奔小平津之前,洛陽城中即有童謠曰:“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走北芒?!笔潞笥腥瞬盼虺觯骸昂罘呛睿醴峭酢保粗富实?;“千乘萬騎走北芒”,是指前一晚大隊宦官帶著皇帝由北芒山奔向小平津,而次日清晨百官又迎皇帝兄弟于北芒山麓。這豈非一種神秘的啟示或政治預言么?公孫瓚是一個相當迷信的人,他對童謠的啟示性更是篤信不疑...
· 易京之戰(zhàn):袁紹消滅公孫瓚形成中國北方最強勢力
中國東漢末年,割據(jù)冀州等地的袁紹率軍于漢獻帝建安二年至四年(197—199)攻滅易京(今河北雄縣西北)公孫瓚軍的作戰(zhàn)。漢獻帝建安三年(198年),袁紹率兵攻公孫瓚。公孫瓚只守不攻,袁紹遂設下伏兵。公孫瓚中伏后,心知必敗,逃回城中自殺。背景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袁紹在界橋之戰(zhàn)中擊敗公孫瓚。公孫瓚敗走勃海還薊(今北京西南)后,雖有反擊幽州牧劉虞的勝利,被朝廷封為易侯,但受袁紹及劉虞舊將的合擊,屢戰(zhàn)屢敗,公元195年(興平二年)退至易,屯田稍得自支。一年之后,擊破袁將麴義。易地南臨易水,公孫瓚令挖壕溝十道環(huán)繞,堆積山丘(稱“京”)高各五六丈,上筑營駐兵。中心山丘高達十丈,其上建樓,公孫瓚自居,置鐵門,呈送文書系繩引上。城內(nèi)儲谷300萬斛。公孫瓚欲長期固守再相機出擊。袁紹致書勸和,公孫瓚置之不理。袁紹又遣將進攻,連年不能克。就寫信給公孫瓚,想與他解開過去的仇怨,互相聯(lián)合。公孫瓚不予理睬,反而增...
知識互答
關于我們
關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