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嘉
權(quán)傾南越
司馬遷在《史記》中沒有提到呂嘉自何時起開始擔(dān)任南越國的丞相。呂嘉這一名字,在《史記·南越列傳》中趙興即位、安國少季出使南越后才第一次出現(xiàn)。 呂嘉為南越朝中元老,權(quán)高位重,呂氏宗族全都與王室聯(lián)姻通婚,“其相呂嘉年長矣,相三王,宗族官仕為長吏者七十余人,男盡尚王女,女盡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蒼梧秦王有連。其居國中甚重,越人信之,多為耳目者,得眾心愈于王?!倍鶕?jù)越南方面《大越史記全書·趙紀(jì)》的說法,“丁巳、元年,漢元朔五年,以呂嘉為太傅?!眳渭卧谇?25年趙嬰齊即位后兼任南越國的太傅。
漢使入越
公元前135年,南越國第二代君主趙眜被迫把太子趙嬰齊送到漢武帝身邊做宿衛(wèi)長達12年之久。趙嬰齊去長安之前,曾在南越娶當(dāng)?shù)氐哪显脚藶槠蓿⑸L子趙建德,趙嬰齊去長安做宿衛(wèi)后,又娶了邯鄲樛氏做妻子,生下次子趙興。公元前122年趙眜病逝,趙嬰齊歸國繼位,廢長立幼,將次子趙興立為太子,樛氏立為王后。
初平匈奴后,漢武帝想把漢朝勢力延伸入南越國,于公元前113年派安國少季、辯士諫大夫終軍、勇士魏臣等出使南越,告諭趙興和樛太后,讓他們比照內(nèi)地諸侯進京朝拜,內(nèi)屬漢朝;又令衛(wèi)尉路博德則率兵駐守桂陽,接應(yīng)使者,在軍事上威懾南越。安國少季來南越后,與樛太后私通,南越人因此多不信任樛太后。趙興年少,太后害怕發(fā)生,屢次勸說南越王和群臣請求歸屬漢朝,并上書天子,請求比照內(nèi)地諸侯,三年朝見天子一次,撤除邊境的關(guān)塞。漢武帝遂將丞相、內(nèi)史、中尉、大傅等官印賜給南越,其余的官職由南越自己安置;讓南越比照內(nèi)地的諸侯用漢朝的法律,廢除南越以前的黥刑和劓刑,還命使者都留下來鎮(zhèn)撫南越,力求南越的局勢平穩(wěn)。在接到漢武帝的諭旨后,南越王及王太后開始整理行裝和貴重財物,為進京朝見天子做準(zhǔn)備。
作為南越國的實權(quán)掌握者的呂嘉,不愿歸漢,屢次托病不去會見漢朝使者。樛太后和趙興害怕呂嘉首先發(fā)難,就想先發(fā)制人。樛太后在宮中設(shè)宴款待漢朝使團,要求南越高級官吏都必須參加,是想借漢使之力來殺死呂嘉等人。呂嘉按約赴宴,為防不測,令其弟帶兵守在宮外。在宴席中,太后當(dāng)面指出呂嘉不愿歸屬漢朝的行為,想以此激怒漢使出手殺死呂嘉??紤]到呂嘉之弟正率兵守在宮外,安國少季等使者猶豫不決,沒敢動手。此時呂嘉見形勢不妙,隨即起身出宮,樛太后大怒,用矛撞擊呂嘉,但被趙興阻止了。
呂嘉回去后,趕緊把他弟弟的士兵分出一部分,安排到自己的住處,加強防衛(wèi),并托病不再去見趙興和使者,還暗中同大臣們密謀,準(zhǔn)備發(fā)動叛亂。趙興一向無意殺掉呂嘉,呂嘉自己也知道這一點,因此數(shù)月過去,呂嘉都沒有采取行動。樛太后想自己動手殺掉呂嘉,但因為權(quán)勢單薄,在南越不得人心,沒有能力獨自完成此事。雙方并未動手,但卻在暗地里積極準(zhǔn)備,形勢已然是劍拔弩張。
呂嘉起事
漢武帝得知南越國政權(quán)危機四伏的消息,責(zé)怪安國少季等使者膽怯無能;同時又認為趙興和樛太后已經(jīng)歸附漢朝,唯獨呂嘉作亂,不值得興師動眾,就于公元前112年派遣韓千秋和樛太后的弟弟樛樂,率兵兩千前往南越。韓千秋和樛樂剛踏上南越國土,雙方的僵持局面即將被打破,面對不利形勢,呂嘉等人即刻發(fā)難。他首先廣造,隨后和他弟弟領(lǐng)兵攻入王宮,殺害了趙興、樛太后和漢朝的使者終軍等人。殺死趙興之后,又派人告知蒼梧秦王趙光和各郡縣官員,立趙嬰齊與南越籍妻子所生的長子術(shù)陽侯趙建德為南越王。并著手開始應(yīng)對漢軍。
韓千秋和樛樂所率之軍一路所向披靡,殊不知是呂嘉誘敵深入之計,最終在離番禺(南越都城,今廣州)40里的地方,被呂嘉突發(fā)奇兵所滅。事后,呂嘉一面讓人把漢朝使者的符節(jié)用木匣裝好封上,放置到邊塞之上,向漢朝謝罪,一面同時派兵守衛(wèi)在要害的地方。
武帝平越
得知漢軍被滅之后,漢武帝非常震怒,他下令撫恤死難者的親屬,并下了出兵南越的詔書。公元前112年秋,漢武帝調(diào)遣罪人和江淮以南的水兵共10萬人,兵分五路進攻南越。第一路衛(wèi)尉路博德為伏波將軍,率兵從長沙國桂陽(今湖南境內(nèi)),直下湟水;第二路主爵都尉楊仆為樓船將軍,走豫章郡(今江西境內(nèi)),直下橫浦;第三路和第四路是歸降漢朝被封侯的兩個南越人為戈船將軍和下厲將軍,率兵走出零陵(今湖南境內(nèi)),然后一路直下漓水(今廣西漓江),一軍直抵蒼梧(今廣西境內(nèi));第五路以馳義侯利用巴蜀的罪人,調(diào)動夜郎國的軍隊,直下牂柯江。漢朝入侵南越的消息傳到閩越國,閩越王余善發(fā)兵八千人,請求跟隨楊仆征討南越。但事實上余善對兩國之間的戰(zhàn)爭持觀望的態(tài)度,表面上順從漢朝,暗中卻與呂嘉相勾結(jié)。行軍到東??そ谊柨h時,余善就以臺風(fēng)為借口,撤軍回國。
這場激烈的戰(zhàn)爭持續(xù)了整整1年,一直到公元前111年的冬天,漢軍大部人馬放火攻打番禺城,南越人紛紛向漢軍投降。呂嘉和趙建德見大勢已去,在天亮之前率領(lǐng)幾百名部下乘船向東出逃, 試圖逃亡閩越,“以東越為后援”。 最后,趙建德為漢軍的校尉司馬蘇弘俘虜,呂嘉也被原南越國郎官孫都擒獲。呂嘉和南越王趙建德被擒之后,南越國屬下各郡縣皆不戰(zhàn)而降。漢武帝平定南越后,將原來的南越國屬地設(shè)置了九個郡,直接歸屬漢朝。
漢將路博德將呂嘉首級獻給漢武帝時,漢武帝正在汲縣的新中鄉(xiāng)(今新鄉(xiāng)市西南6公里的張固城村),武帝大喜,取擒獲呂嘉之義,改新中鄉(xiāng)為“獲嘉縣”,并置縣,屬河內(nèi)郡。漢武帝將呂嘉的子孫宗族全部遷徙到了四川一帶,“置不韋縣,以彰先人之惡。”
后世的評價及尊崇
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在評價南越亡國時,用了這樣一句話:“呂嘉小忠,令佗無后”。
越南史官黎文休在編纂《大越史記》時,這樣評價呂嘉:“呂嘉之諫哀王及樛太后,使毋求為諸侯,毋除邊關(guān),可謂能重越矣。然諫不從,義當(dāng)盡,率群臣于朝廷,面陳帝陳漢帝越之利害,庶幾哀王、太后有所感悟。若猶不從,則當(dāng)引咎避位,不爾則用伊、霍故事,別選明王子一人代位,使哀王得如太甲、昌邑保全性命,則進退不失。今乃弒其君以逞私怨,又不能以死守國,使越分裂而入臣漢人,則呂嘉之罪有不容誅者矣?!?
越南歷史學(xué)家阮鄰在《光榮的史頁》一書中贊揚呂嘉是“趙氏王朝的忠臣”,是越南“第一個民族英雄”。( 此處涉及南越國歷史歸屬爭議,另見“趙朝名稱爭議”條目 )
越南民間傳說中稱呂嘉出生在南越國的九真郡,是當(dāng)?shù)伥迷阶迩蹰L的兒子,被稱為 保公 (B?o C?ng)。呂嘉與其傳說中的弟弟 阮名俍 ( 越南語 : Lang C?ng ) ,俍公)都被越南人當(dāng)作神來尊崇,在今越南興安省恩施縣的南池社有供奉保公和俍公的廟。
參考文獻
來源
《史記·南越列傳》
《大越史記全書·外紀(jì)卷之二·趙紀(jì)》
《古南越國史》,余天熾、覃圣敏、藍日勇、梁旭達、覃彩鑾 著。廣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月。ISBN 7-219-00483-4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