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和隋文帝何以被稱為“仁德之君”?仁德之君的故事!
漢文帝和隋文帝何以被稱為“仁德之君”?仁德之君的故事!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中國古代到底有多少位皇帝?有人做過一番統(tǒng)計,495位!在這495位皇帝中,有明君、暴君和昏君之分,比如秦始皇,有很多人偏向他是暴君,也有人說他是明君,當然每個人讀史體驗不一樣,衡量標準不一樣,判斷結(jié)果也就不一樣了。除了以上三種類型的皇帝,還有一種類型,叫仁君,這一類君主的特點是體恤民間疾苦,憐愛萬千百姓,往往通過一些措施去解決百姓面對的苦難,百姓由此認為他們寬仁厚德,于是天下歸仁焉!今天這篇文章中有兩位主人公,西漢文帝劉恒和隋朝文帝楊堅,看一看他們有哪些值得被稱為仁德之君的歷史事跡?
劉恒是劉邦第四個兒子,他的媽媽名叫薄姬,惠帝劉盈是他的異母哥哥。西元前196年,漢高祖將陳豨叛亂之后,就封劉恒為代王,于是劉恒就和母親一起去了晉陽即今天的太原,劉恒性格寬容溫和,在朝野都保持著一副低調(diào)姿態(tài),這樣便消除了對他的顧慮。劉邦死后,呂后專掌朝權(quán),重用呂氏家族成員,掌握朝廷軍政大權(quán)。西元前180年,呂后終于死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人把呂氏一族一網(wǎng)打盡,迎立代王劉恒入京為帝,這就是漢文帝。
漢文帝劉恒的仁德,主要表現(xiàn)在公元前167年廢肉刑一事上。他在位前后十三年,有個人叫淳于意,犯了罪,按照當時的法律應該處以肉刑,淳于公沒有兒子,膝下只有五個女兒,在他的時候,淳于意對他的女兒們抱怨道:生孩子不生兒子,遇到事情了才知道無益。不過這人有個小女兒名字叫緹縈,看到父親被判刑,非常傷心,就跟隨父親一起去了長安,給漢文帝遞上一封書,書中大概意思是:我的父親身為吏員,當?shù)厝硕颊f他是一個清廉公正的人,現(xiàn)在犯了罪要被處以肉刑,我知道一旦施以肉刑,就一定會死,到那時想改過自新也不可能了。我愿意把自己變成奴婢,來贖父親的罪過,讓他重新做人。漢文帝看了這封書后,對她的一片孝心感動不已, 同時想到自己在制定刑法時沒有考慮周全,不禁責怪起自己來,于是發(fā)布了一道詔令:蓋聞有虞氏之時,畫衣冠、異章服以為戮,而民弗犯,何治之至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之薄而教不明與 ,吾甚自愧。于是漢文帝決意廢肉刑, 從而為濃郁的中國古代法律文化添上濃重的一筆仁德之色。
無獨有偶。隋文帝楊堅也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的力倡節(jié)儉、寬恤黎民、嚴律官吏的仁德君主。西元581年, 隋文帝登基,立即對南北朝以來的各種刑法進行了全面修訂,以“以輕代重,化死為生”作為刑事立法的指導思想,頒布《開皇律》, 廢除了前代梟首、車裂、鞭刑等殘酷刑罰,非謀逆罪不使用滅族之刑。同時實行嚴官政策,對于各級官吏犯罪,往往小錯重罰,甚至可以不嚴格按照成文法律,在朝堂之上都可以直接行刑。但對于一般老百姓犯罪,又往往體現(xiàn)寬恕的原則。隋文帝認為:官吏們負責治理國家,吃國家俸祿,按理就應該知法守法,所以一旦有官員瀆職甚至犯罪,必須對之嚴懲不貸。而平民百姓一年四季在田間地頭辛苦勞動,生存都很苦難,更別提知禮習法,懂法的老百姓不多,所以一般犯罪可以從寬處理。在這種嚴官寬民的刑事政策思想指導下,隋文帝獎勵良吏,嚴懲奸吏, 常派人監(jiān)督大小官吏們的為政行徑,發(fā)現(xiàn)罪錯便加以嚴懲不貸。有時還會秘密派人給官吏行送賄賂,一旦官吏受賄,立即處以死刑。
對于兩位皇帝的行為,應該分為兩個角度來分析:第一,從道德的角度來看,劉恒和楊堅都為老百姓的艱難考慮,體恤他們的難處,反思自己的為政,及時調(diào)整和改正錯誤和不當之處,這是好的一面,值得在今天提倡;第二,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劉恒能夠聽取報告,對法律條文進行改正,還算不錯,但是楊堅嚴官寬民的原則是不妥的,甚至是根本性的錯誤,官民應該是平等的,應該在法律上享有同等地位,當然,這是站在今天的立場上來說的,隋朝自然不會有這些意識。在今天的中國,已經(jīng)不存在官民在法律上區(qū)別對待的現(xiàn)象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