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臨終前的憂慮 如何才能保證兒子掌握皇權(quán)
對于皇位繼承人的問題,這基本不用考慮,因為咸豐當(dāng)時只有一子,也就是慈禧生下的載淳(即后來的同治皇帝)。如此一來,自雍正朝設(shè)立的秘密建儲已經(jīng)沒有實施的必要和可能性,咸豐不能像他的祖父嘉慶那樣從容挑選皇儲,也沒有了父親道光當(dāng)年立儲時的左右為難,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其他選擇。
咸豐死時31歲卻子嗣不旺,這或許預(yù)示了大清帝國已經(jīng)走上了窮途末路。咸豐當(dāng)時要考慮的主要問題的是,兒子載淳當(dāng)時只有6歲,顯然要到至少10年以后才能親政。在這未來的10年中,如何才能保證大清皇權(quán)牢牢掌握在自己兒子手中,而不旁落他人呢?
網(wǎng)絡(luò)配圖
為此,咸豐在臨終前的數(shù)十天里反復(fù)思索,左右掂量,他將朝中的主要政治力量在自己的腦海中過了一遍又一遍,輾轉(zhuǎn)反側(cè),徹夜無眠,一時間難以拿定主意。咸豐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六弟奕?。奕?從小和咸豐一起長大,一起讀書,一起玩耍,曾經(jīng)是親密無間的兄弟,但是,咸豐做了皇帝而奕?最終只是封了親王。
咸豐知道,自己的這個弟弟是有能力的,能力甚至遠超過自己,如果讓他以皇叔的名義來給小皇帝輔政,固然名正言順,足以讓大清帝國危木獨撐,渡過難關(guān),但是……這時,咸豐又想起了先朝的故事。清朝的第二代皇帝皇太極死后,順治年幼繼位,皇叔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后,妄稱“皇父”,要不是孝莊太后在背后暗中操控,委曲求全,這順治的江山險些就成了多爾袞子孫的家產(chǎn)。
三歲看老,咸豐心里清楚,自己的這個兒子自小就喜好玩樂,即使他不是劉阿斗,但也決沒有成為康熙的可能。如果把輔政權(quán)交給奕?,能放心嗎?在咸豐病重之時,奕?正在北京主持和局,當(dāng)他聽說咸豐的身體越來越壞并多次吐血之后,奕?也是心急火燎,多次上奏請求前往熱河向咸豐“問疾請安”。
奕?之所以急于前往熱河,固然是出于兄弟間的手足之情,但也不乏對未來政局安排的關(guān)注。奕?也知道,咸豐的日子可能真的不多了,他也希望能夠趕在咸豐去世前面見兄長,將之前兄弟之間的疙瘩解開,免得留下終身遺憾。
看了奕?的奏折后,咸豐何嘗不是百感交集。他想起了和奕?一起渡過的年少時光,又想起了當(dāng)年競爭皇儲的尷尬和自己即位后兄弟間的猜疑和抵牾。想到這里,咸豐搖了搖頭,將奕?先否決了。他強掙著坐起身,親筆給奕?回信:自從去年秋天一別后,轉(zhuǎn)瞬已是半年有余,我也時時刻刻都想與你“握手而談,稍慰廑念”;但是,最近我的身體實在是不行,經(jīng)??人圆恢梗袝r還出紅痰(痰中含血);我怕與你相見后,回思往事,徒增傷感,豈能無感于懷,對我的病實在無甚好處。
網(wǎng)絡(luò)配圖
現(xiàn)在也沒有什么事情必須要來熱河稟報,你姑且在京中好好辦事,等我病好回鑾后再敘兄弟之情。從“徒增傷感”四個字中,似乎可以看出咸豐當(dāng)時心境的凄涼。或許,要強的咸豐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親弟弟、昔日的競爭者看到自己臨終時的衰狀。
畢竟,在皇位競爭中,咸豐是勝利者,但老天爺又是那么公平,身為皇帝的他天年不永,將不久于人世,而“落榜的皇帝”奕?卻仍舊身體健康,可以安享歲月。兄弟的關(guān)心讓咸豐感動,但未來權(quán)力的安排卻必須讓奕?走開,因為此時咸豐已經(jīng)選定了未來的輔政人選,那就是以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等人為首的八大臣班子,這一批人深受咸豐的寵信,但他們和奕?卻是政見不合,一旦讓奕?介入,不但不利于政局的穩(wěn)定,反會起到拖累的作用。
排除皇族宗親、任用外姓作為輔政大臣,這在清朝歷史上是有先例的。在順治死后,鑒于多爾袞擅權(quán)的教訓(xùn),孝莊太后任命了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以免皇族宗親竊取大權(quán)。但是,在康熙年幼之時,鰲拜也同樣飛揚跋扈,專橫擅權(quán),要不是少年康熙英明神武、力擒鰲拜的話,清朝的江山恐怕也是岌岌可危。
歷史的教訓(xùn)必須吸取。在排除了威脅最大的恭親王奕?后,咸豐將康熙年間的四大臣輔政的人數(shù)增加一倍,變成八大臣輔政,但這一安排是否能真的保證皇權(quán)的安全呢?對于這個問題,咸豐又做了一個巧妙的安排,那就是鈐印制度。所謂“鈐印制度”,那就是咸豐在臨終之時,將自己平時最喜愛的兩枚私印,一枚“御賞”,一枚“同道堂”,分別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和兒子載淳,作為皇權(quán)的象征(因載淳年幼,慈禧也就順理成章的代理了鈐印之責(zé))。
鈐印制度規(guī)定,在皇帝年幼尚不能親政時,凡是以皇帝名義下達的諭旨,在起首之處必須鈐蓋“御賞”,即所謂的“印起”;諭旨的結(jié)尾之處,必須鈐蓋“同道堂”印,即所謂的“印訖”, 這樣的諭旨才有效;沒有鈐加了這兩枚印章的諭旨,一律無效。咸豐的八大臣輔政和鈐印制度安排,使得朝政的運作形成了兩宮太后代政和八大臣輔政的平行體制。
在咸豐的設(shè)想中,八大臣輔政可以發(fā)揮這八位顧命大臣的政治經(jīng)驗與集體智慧,又可以讓他們相互監(jiān)督和牽制;在此之上,兩宮太后代政制度可以讓皇后和載淳(實際上是慈禧)利用鈐印制度對八大臣進行防范,而兩宮太后又不必參與日常的政務(wù)處理和軍國大事決策。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咸豐帝臨終時精心設(shè)計的方案,其實是想通過多方牽制達到權(quán)力的制衡,以確?;蕶?quán)不會旁落。
不過,這個安排看似巧妙均衡,毫無紕漏,但他忽略了其中的一個重要矛盾,那就是平行體制中的合作問題,這權(quán)力的執(zhí)行者(八大臣)和皇權(quán)的象征(兩宮太后)能否在未來的朝政中通力合作呢?所謂的輔政“八大臣”,指的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還有額駙(即駙馬)景壽、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瀛這八個主要大臣。就當(dāng)時情形而言,載垣、端華、景壽、肅順四人為皇室遠支宗親;載垣、端華是兩朝老臣,兩人既是道光臨終時的顧命大臣,又有輔弼咸豐之功;景壽為道光帝的六額駙;穆蔭、匡源、杜翰、焦?瀛四人本為軍機大臣,這個安排倒也還算正常。在八大臣中,載垣的地位最高,其祖上是康熙的十三阿哥胤祥。
網(wǎng)絡(luò)配圖
胤祥在雍正朝最得信任,因而被命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載垣便是胤祥的五世孫。道光五年(1825年)載垣世襲怡親王后,受到道光的重視并在其去世的時候被任命為顧命大臣;在咸豐朝的時候,載垣同樣是位高權(quán)重,并繼續(xù)得到咸豐的重用。
不過,咸豐在熱河龍馭過天的時候,載垣已經(jīng)年老,八大臣雖然以他為尊,但具體的籌劃反以當(dāng)時年富力強的肅順為核心。說到肅順,歷史上關(guān)于他的傳聞不可謂不多,不過大都是污蔑中傷之辭。有野史說,肅順本是宗室出身,但他這輩已經(jīng)家世中落。年輕時的肅順到長得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但成天無所事事,經(jīng)常在街上遛狗斗雞,一副無賴相。
有一天,肅順的宗室郎中墨裕在街上遇到肅順,見他盤辮反披羊皮褂(沒錢買好衣服,只好反穿羊皮褂暖和點),牽著狗在街頭閑逛。因為宗室關(guān)系,墨裕有時候還會接濟接濟他,看了肅順這個樣子就問:“你這個樣子,自視為何等人啊?”肅順大咧咧的說:“亡賴耳?!蹦:苌鷼?,問:“做亡賴光榮嗎?”肅順答到:“因亡所賴,斯亡賴耳?!?既然無所依賴,就只好做無賴了!)墨裕聽了,后來想辦法以閑散宗室的名義,給肅順弄了小官做做,誰知肅順在官場里如魚得水,一發(fā)而不可收拾,遠勝于墨裕。
事實上,肅順是滿洲鑲藍旗人(和慈禧同屬一旗),他出生于1816年,乃鄭親王烏爾棍恭阿的第六子,家族一直是宗室貴族,世襲罔替的八大“鐵帽子王”之一,鄭親王端華便是其兄長。肅順這個人能力強,個性也張揚,他歷任過御前大臣、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戶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xué)士等職,深為咸豐所信用。在朝廷中,肅順與其兄鄭親王端華相互倚重,煊赫一時。
有意思的是,肅順的得勢正好與恭親王奕?的是相對應(yīng)的,奕?失意之日,也是肅順得勢之時。應(yīng)該說,奕?和肅順都是那種有能力的人,但兩人的矛盾也是很深的。比如在對外事務(wù)中,肅順是強硬派,奕?是主和派,兩人的政見正好相左。1857年英法聯(lián)軍入侵廣州時,肅順和奕?在咸豐面前相爭,奕?主和,肅順主戰(zhàn),兩人哄于御前而不能決。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