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奐簡介 東漢時期名將漢陽太守張惇之子張奐生平
張奐(103~181),東漢后期名將。字然明。敦煌淵泉(今甘肅玉門西北)人。少欲建功邊郡。初為議郎,后任安定(治今甘肅鎮(zhèn)原東南)屬國都尉。南匈奴攻掠美稷(今內(nèi)蒙準格爾旗西北),東羌起兵策應,奐率兵200余人進至龜茲(治今陜西榆林北),斷羌、胡聯(lián)系,招降東羌后,聯(lián)兵破南匈奴左奧鞬,迫伯德降。延熹元年(158),遷使匈奴中郎將。時匈奴、烏桓聯(lián)兵進犯,眾兵俱畏,奐鎮(zhèn)定自若,先撫烏桓,后破南匈奴,諸胡悉降。后率南匈奴單于擊退鮮卑進犯。次年,以梁冀故吏被免官禁錮,達4年之久,經(jīng)皇甫規(guī)舉薦七次,復拜武威太守。在任招民屯田,均徭賦、革舊俗,升任度遼將軍。九年,征拜大司農(nóng)。奐去職后,鮮卑聯(lián)胡、羌、烏桓入掠沿邊九郡,奐復為護匈奴中郎將,督北疆邊事,南匈奴,烏桓20萬眾相率還降,鮮卑退塞外。奐因不事宦官,賞遂不行,并封還大司農(nóng)印綬。晚年得罪宦官,以黨罪禁歸田里,閉門著述,著《尚書記難》三十余萬言,收門徒千人。奐督邊事20余年,恩威兼施,攻撫并行,頗建功績。光和四年(181)卒,武威多為立祠,世世不絕。
張奐出身于敦煌淵泉,父親張惇曾任漢陽太守。
張奐在少年時游學三輔,師從太尉朱寵,研習《歐陽尚書》。張奐認為《牟氏章句》的廢話較多,于是自行刪改,從四五十萬字減為九萬字。
后被大將軍梁冀征辟,于是將刪減過的《牟氏章句》上奏給漢桓帝,桓帝下詔交給東觀。不久因病離職,又被推舉為賢良,策試得第一名,被擢拜為議郎。
從此,張奐便結(jié)束了他的仕宦生涯,回到家鄉(xiāng)弘農(nóng),閉門不出,與弟子千人,講誦儒經(jīng),著《尚書記難》三十余萬字。
張奐少立志節(jié),常對朋友說:“大丈夫處世,應當為國家立功邊境”。后任將帥,果有功名。董卓想與其交好,讓其兄贈縑百匹。張奐討厭董卓為人,拒而不受。
公元181年(光和四年),張奐卒于家,終年七十八歲。遺命說:“我前后為官,十要銀艾,不能同流合污,被壞人忌妒。一個人的富貴與窮困,這是命中注定的,一個人的生死,這是自然規(guī)律所決定的。但是地底下黑暗,永遠沒有天亮的時候,卻用纊帛纏身,還在棺材上密密釘著釘子,這是我所不喜歡的。以前準備了窟穴,這就很好。早上死了,晚上就埋葬,把尸體放在靈床上,用幅巾蓋著就算了。奢不學晉文,儉不學王孫,緣情從意,庶幾沒有罪咎?!睆垔J諸子都聽從了。
武威為紀念張奐,為其立了很多祠,世世不絕。
長子張芝,善于書法,以草書為最,世人謂“草圣”。張芝弟張昶,也善草書,與張芝齊名。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