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開疆拓土的宋仁宗:為何被后人尊為千古仁君?
宋代有個制度:“事無大小,悉付外廷議”,意思是國家的事無論大小,都要經(jīng)過以宰相、御史為代表的行政、司法系統(tǒng)的討論,皇帝不能獨斷專行。宋仁宗一直敬畏著這種法度。仁宗很喜歡張貴妃,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想做宣徽使(類似于皇家總管),張貴妃給仁宗吹吹枕邊風。仁宗本來就是個糯米團子,很好講話,立即滿口答應(yīng)??扇首诘臎Q定在“廷議”(類似于內(nèi)閣部長會議)時沒有通過。過了段時間,張貴妃故態(tài)復(fù)萌,仁宗也再次答應(yīng)。那天臨上朝,張貴妃送皇帝到殿上,撫著他的背說:“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皇上說:“得!得!”果然下圣旨任命張堯佐做宣徽使,誰知包拯堅決反對,說這個動議不是早就否決了嗎?皇上您怎么可能推倒前議?“反復(fù)數(shù)百言,音吐憤激,唾濺帝面?!弊詈笕首谥缓檬栈爻擅??;氐絻?nèi)廷,張貴妃前來拜謝,皇帝舉袖拭面,埋怨道:“你只管要宣徽使,豈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
宋仁宗看重自守之道,與其性格比較懦弱有關(guān)。仁宗是真宗第六子,從小長在深宮,沒有經(jīng)歷過太多的世面,加上真宗前面的兒子大都夭折,對這個兒子看得特別重,非常溺愛,宋仁宗自小比較老實。不過,最重要的還在于宋仁宗對國家前途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責任感。在仁宗看來,個人的一些事能否辦成不是特別要緊,真正要緊的是不能辦錯天下大事,讓國家陷入危境。宋仁宗曾說:“屢有人言朕少斷。非不欲處分,蓋緣國家動有祖宗故事,茍或出令,未合憲度,便成過失。以此須經(jīng)大臣論議而行,臺諫官見有未便,但言來,不憚追改也?!蹦纤侮惲痢吨信d論》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某次,有人勸宋仁宗獨斷專行,宋仁宗如此回答:“卿言固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專從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則可,有一不然,難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議,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為便,則臺諫公言其失,改之為易”。這兩段話的意思其實差不多,都是說皇帝辦錯事比較難改,臣下辦錯事相對易改,還是講“憲度”、尊重“廷議”制度為佳。
皇帝有兩種,一種是自己極有作為,讓一個時代打上了個人的鮮明印記,這是雄才大略型的,比如漢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等;一種是像宋仁宗這樣,自己沒有多少作為,卻講究自守之道,放手發(fā)動別人去作為,結(jié)果,皇帝也當?shù)孟衲O駱?。仁宗朝,北宋的?jīng)濟文化獲得較大發(fā)展,史家將其稱為“仁宗盛治”。仁宗駕崩時,“京師罷市巷哭,數(shù)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錢哭于大內(nèi)之前”。消息傳到洛陽,市民自動停市,焚燒紙錢的煙霧使整個城市“天日無光”。訃告送至遼國,“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拉著來使的手大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還說要為宋仁宗設(shè)“衣冠冢”,足以說明宋仁宗在當時的威望之高。
宋仁宗的自守,不是無能,在某種意義上,它暗合了古人所說的“無為而治”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