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在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西施的故事最早見于東漢的野史《越絕書》。西施在滅吳后追隨越國的謀士范蠡隱居于五湖煙水之中,陶然忘世。據(jù)說后來范蠡還成為了富商,西施自然也成了老板娘。這是大團(tuán)圓的結(jié)局。但古人似乎更欣賞“美的毀滅”這一模式。早在《墨子》一書中,便記載了西施被沉江的命運(yùn)。
《墨子?親士》篇說“西施之沉,其美也。”西施之所以被沉江,是因為她的美。為什么因為美而沉江呢?墨子沒有說?;蛟S是因為被嫉妒,或許是因為被侮辱,但世間美好事物的命運(yùn),或許大抵如此。至于西施是如何沉江的,《吳越春秋》則給了更為詳細(xì)的記錄:“越浮西施于江,令隨鴟夷而終?!?/p>
也就是說,西施是被越國人放入盛酒的皮囊中沉入江底的,約等于蠻俗中的“浸豬籠”。至于越人為什么這樣對待自己的功臣,《吳越春秋》也沒有明說。當(dāng)然,我們都知道越王勾踐是一個“鳥盡弓藏”的狠角色。他既然能命令功臣文種自裁,對一個弱女子又有什么下不了手的呢?
當(dāng)然,也有可能沉西施的只是越國人民,越國人民害怕越國重蹈“紅顏禍水”的覆轍,于是狠下心來,玉石俱焚。西施的結(jié)局,都說明了古人對“紅顏禍水”的恐懼。其實對美的恐懼,某種程度上也是對非凡和優(yōu)秀的恐懼。西施除了貌美,其銳身赴難的高貴人格,為國捐“貞”的英雄精神,以及無所畏懼的仁者之勇,或許也是世人無法容納的一個原因吧。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中,貂蟬是唯一一位無史料記載僅存在于小說戲劇中的人物。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貂蟬最后的露面只在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門樓呂布?xì)屆分?,呂布敗亡之前,貂蟬勸誡呂布“將軍與妾作主,勿輕身自出”。此后便如“貂蟬已隨清風(fēng)去”一般,再無下落。
但民間卻有不少傳說,繼續(xù)那一套“紅顏禍水”的演義。比如昆曲《關(guān)公月下斬貂嬋》中,呂布在白門樓被斬后,妻子貂蟬被張飛轉(zhuǎn)送給關(guān)羽,但關(guān)羽拒絕接受這位被玷污過的女子,并害怕禍水降臨到身上,于是夜里傳喚貂蟬入帳,拔劍斬貂蟬于燈下。應(yīng)該說,關(guān)羽在歷史上的偉大形象,完全被這個故事“黑”了。
作為邊陲藩鎮(zhèn)的安祿山、史思明,在做大做強(qiáng)之后,唐王朝赍盜以糧的蠻族雇傭兵便成了叛亂的主要力量??傊?,安史之亂不是楊貴妃造成的,甚至不是玄宗造成的,而是募兵制的不完善造成的。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唐玄宗倉皇出逃,在逃至馬嵬驛時,禁軍主管陳玄禮及其手下士兵嘩變,以楊氏兄妹誤國為名,要求玄宗誅殺楊國忠并賜死楊貴妃。
一代美人,最終在眾意的壓迫下香消玉殞。歷史學(xué)者黃永年認(rèn)為,導(dǎo)演了馬嵬兵變的幕后主使乃是宦官高力士。高力士因與楊國忠歷來不合,故借此機(jī)會除去楊國忠,順便殺死楊貴妃,而禁軍主管陳玄禮只是高力士拉攏和控制的勢力。
也就是說,要求處死楊國忠和楊貴妃的呼聲,僅僅是政治傾軋中的噪音,不具備多少民意基礎(chǔ)。相反,在生死之際,楊貴妃為君王擺脫困局而慷慨赴死,反而體現(xiàn)了顧全大局的胸襟。
四大美人的美,不僅是外形之美,而且是德性之美。她們身上體現(xiàn)的家國情懷、犧牲精神和高潔品質(zhì),與歷史上的男性楷模并無二致。不管是西施的以身許國,昭君的琵琶出塞,貂蟬的報恩誅賊,楊貴妃的顧全大局,她們身上都體現(xiàn)了并非男性專有的勇敢、慷慨、無私和高潔。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