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一次竟一朝三帝王
中國歷史的發(fā)展有一個亙古不變的規(guī)律,用《三國演義》開篇的話來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秦以來,統(tǒng)一王朝之后必定會有一個短暫的亂世,如秦亡后的楚漢紛爭、漢亡后的三國鼎立、晉滅后的南北朝、唐朝以后的五代十國。這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是在選擇一個最終能夠統(tǒng)一華夏,并且能夠引領社會進步的大一統(tǒng)王朝。然而宋代以后再也沒有分裂的時期出現(xiàn),可以說在宋代時候,中華民族傳統(tǒng)精神完全形成,人們精神當中就包含著華夏民族大一統(tǒng)思想。有一個年份期為特別,在中國歷史是那個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這一年一個王朝里同時出現(xiàn)了三個皇帝,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這一年是公元1644年。
網(wǎng)絡配圖
1644年是一個閏年,猴年,是農(nóng)歷甲申年,明思宗崇禎十七年,清世祖順治元年,大順朝永昌元年(李自成),大西朝大順元年(張獻忠),黃歷(黃帝紀年)四三四二年。這一年正值大明、大清、大順、大西四個政權交替。
這一年是大明崇禎17年。早在1年前,也就是大明崇禎16年,李自成攻破襄陽,并在該地自稱"新順王",隨后風卷殘云般的在河南擊敗了匆匆趕來的明軍孫傳庭部,直取了西安,并且在西安建立了大順政權,年號永昌。孫傳庭這支部隊是明軍最后的精銳,一戰(zhàn)覆滅,也為崇禎皇帝的大明王朝敲響了滅亡的喪鐘。1644年年初,李自成勢如破竹將軍隊推進到北京附近,崇禎皇帝糾集一幫大臣商量應對策略,崇禎想要南遷至南京偏安一隅,而此時卻遭到了首輔大臣陳演一幫大臣的嚴詞拒絕,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君子死社稷,天子守國門,南遷之事由太子代勞,直接就把崇禎的命運釘死在了北京。1644年3月19日凌晨,北京城坡,崇禎皇帝面朝皇宮方向在煤山自縊殉國,死時長發(fā)披面,以示無顏見大明王朝的歷代先皇。
網(wǎng)絡配圖
這一年是大順永昌元年。李自成自起兵以來還從未想過在這一年自己帶著百萬大軍,來到這個可能以前做夢都沒敢想的地方,并且圍困著那個曾經(jīng)自己一提起就要三跪九叩的那個人。不由心生感慨,人生或許就是這樣,一切都是這么突然。他起初起義只是想讓鄉(xiāng)親們能夠吃飽肚子而已,沒人愿意真正的提著腦袋跟朝廷對抗。但是朝廷卻一味的用武力進行,不反也是死,反也是死,說不定反抗成功了,那就什么都有了,一個農(nóng)民從只想溫飽變成了追尋心中的欲望,當然上天也眷顧了李自成,1644年3月19日,崇禎自縊煤山殉國,他進入了北京金碧輝煌的宮殿里順利登基,他,李自成,終于成為了皇帝。
這一年是大清順治元年。一個年僅6歲的孩子在盛京登上了皇位,但是這個年輕的國家就如這個年幼的孩子一樣,全部都交給了攝政王多爾袞。曾經(jīng)也只是想割據(jù)一方,然而大明王朝的節(jié)節(jié)敗退讓這個年輕的國家的野心越來越大,他們的心里此刻是整個中原。正愁沒有機會突破長城防線時,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因家人被大順軍殺害而投降多爾袞,并且打開了山海關讓八旗軍隊直撲北京,李自成撤出北京,順治移駕紫禁城,改國號為大清,從此開創(chuàng)滿清的百年基業(yè)。
網(wǎng)絡配圖
1644年是中國的一個大變革的一年,漢人建立的最后一個統(tǒng)一王朝滅亡,少數(shù)民族再度統(tǒng)一中國,農(nóng)民起義軍運動進入低潮。1644年注定了不平凡,當然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一次一朝三帝王。
1644年發(fā)生在中國的大事有哪些?
李自成大順軍在1644年入主北京,崇禎皇帝自盡,明朝滅亡,史稱甲申之變,
6月4日,李自成退出北京。
6月5日,多爾袞進入并定都北京,清朝入主中原。
6月19日,在明朝殘余扶植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年號弘光。
9月20日,順治帝駕車由盛京出發(fā),遷都北京,沈陽成為陪都。
10月6日,張獻忠在成都稱帝,改元大順,建立大西政權。
10月30日,清世祖福臨定都北京。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