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當了皇帝后為何觀世音菩薩還得給他避諱?
觀世音菩薩梵文為Avalokite?vara,漢語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意譯為觀世音菩薩或觀自在菩薩。觀世音是鳩摩羅什舊譯,玄奘大師新譯為觀自在。鳩摩羅什祖籍天竺,混血,出生于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家世顯赫。自幼天資超凡,半歲會說話,三歲能認字,五歲博覽群書,七歲出家,曾游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既通梵語,又嫻?jié)h文,佛學造詣極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律論三藏。他最出名的翻譯著作就是《金剛經》,《金剛經》中首次出現(xiàn)了觀世音菩薩的名諱: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佛身而為說法。就是說,觀世音菩薩是如來佛化身,并非后世所傳如來佛弟子。
網絡配圖
那么觀世音是啥意思呢。原來在梵語中,“娑伐羅”(svara)意為“聲音”,Avalokita為“觀”,合起來就是觀聲音,放在佛家語境中有兩個意思,一是如來在成佛過程中能夠傾聽到自己心聲,不為外物所侵,不被外界贊美或者詛咒所動,最終達到“如如不動”的大解脫境界。還有一種是說如來在成佛后能觀察世間眾生的心聲并救拔其苦。眾生若在苦惱之時只要聽說有一位觀世音菩薩而專心虔誠稱念圣號,觀音菩薩便會立即聽到每一眾生的音聲而同時予以救濟。這么理解看上去很不錯,其實也有瑕疵,這個瑕疵被唐玄奘發(fā)現(xiàn)了。
唐玄奘西行歸來后認為鳩摩羅什翻譯不準確,他說Avalokite?vara一詞含有“觀照縱任”之意,即觀照萬法而任運自在。Avalokita為“觀”,i?vara為“自在”,意為眾生所見之主,所以觀世音菩薩應該翻譯為觀自在菩薩。
網絡配圖
意思是說觀世音菩薩法力無邊,有般若智慧,能夠洞徹世間“五蘊皆空”的真實相而達到“觀自在”境界,所以救苦救難。唐玄奘翻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一句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說觀自在菩薩有無上大智慧。
唐玄奘公然出來挑戰(zhàn)學術權威誠然勇氣可嘉,只可惜《金剛經》遠比《心經》傳播面廣而且年代久遠,更重要的是當時禪宗大佬都不認同唐玄奘的學術成就,再說了老百姓觀世音菩薩叫了好多年,一下改為觀自在也不習慣,所以觀世音的名號也就這么一直叫著。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后對此非常寬容,他說只要不把世民兩個字連叫就沒問題。因為他的名字太過大眾化,避諱起來老百姓很不方便,不能因為你叫了個李世民老百姓就不能說這兩個字。李世民死后李治上臺,為了顯示自己的孝心,下詔全國百姓不能說這兩個字,更不能寫。所以李世勣就成了李勣,民風就成了人風,可憐觀世音菩薩的世字也被避掉了,成了觀音菩薩。
網絡配圖
當然還有個原因,唐朝的皇帝們不咋地信佛,他們信道。除了武則天和后來的唐宣宗信佛,別人都不信。武則天為了當皇帝于是宣稱自己是彌勒佛化身,所以推崇佛教,反對李唐王朝的道教。唐宣宗是當過和尚,還被一個名號悟空的和尚救過命,所以信佛。因為皇帝們不信佛,所以觀世音菩薩就得改名。如果她是道教的神仙,估計不用避李世民的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