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晉這位看似窩囊的老頭,卻是唐朝的真英雄
比如大唐貞元十五年,即799年3月13日,一位病故在開封宣武節(jié)度副大使任上的老頭。他在安史之亂后唐朝混亂年月里宦海浮沉,腦袋上都貼著“窩囊”標簽,連唐朝皇帝都吐槽他柔弱,幾百年后的宋朝人嘲笑他“迂暗”??删褪沁@么個悲催年代的窩囊人,唐朝大文豪韓愈,卻給了至高評價:天眷唐邦,錫之元臣。大唐能度過艱危,幸虧有他!
這位看似窩囊的真英雄,正是中唐堪稱中流砥柱的名臣:董晉!
一:曾經(jīng)很勇敢
董晉,山西永濟人,其實在早年的仕途里,這位后來的窩囊人,非但不窩囊,相反很勇敢!
他生于唐玄宗開元年間,并在唐玄宗晚期中了明經(jīng)科進士,眼看就是盛唐年間太平官員的舒服人生,卻突然一聲晴天霹靂:安史之亂爆發(fā)了!
這場突然暴亂,旋風般席卷的大唐,長安洛陽都丟了,太上皇唐玄宗跑四川躲了,新皇帝唐肅宗在靈武即位,卻也只是個零散人馬的草臺班子!可就在唐肅宗帶著這點可憐人馬,剛剛移師彭原,只見董晉風塵仆仆趕來,勇敢的站在唐肅宗面前,請求為國效力!
從此以后,這位危難時來投奔的臣子,先在唐肅宗身邊做翰林,后來還派到地方上做判官,全是吃苦受累的活,卻辦的井井有條。而且脾氣謙和,人緣很好。到了唐肅宗的兒子唐代宗在位的大歷年間,他的一樁勇敢事,更是名滿天下:出使回紇!
在大唐安史之亂以后,出使回紇,就成了個十足苦差事!大唐國力衰退,實在親戚回紇,也就變得粗聲大氣,動輒就朝唐朝獅子大開口,可大唐內(nèi)外交困,最怕回紇鬧事,唐代宗年間,兩家又要聯(lián)姻,誰敢護送唐朝公主過去?董晉毫不猶豫站出來:我去!
于是,勇敢的董晉就以判官身份,跟隨正使李涵護送公主來到回紇,果然到了就被回紇人傲慢挑釁,嚇得正使李涵都不敢說話,卻是董晉傲然站出來,一番唇槍舌戰(zhàn),沒想到一頓罵完,原先驕橫的回紇官員們,立刻都乖了,接著恭恭敬敬辦理手續(xù),圓滿完成任務(wù)!
如此表現(xiàn),看上去十分傻大膽,其實還是董晉算盤打的精:回紇表面猖狂,其實也是經(jīng)濟困難的時候,大唐困難他也困難,他敢翻臉?把住對手的脈一擊必中,勇敢風格一下出名!
這時的大唐,安史之亂雖說熬過去了,但國家大事還是一鍋粥,特別是各路藩鎮(zhèn)畫地為牢,唐王朝簡直就成了空架子!如此糟心局面,正是需要勇敢人的時候,于是勇敢的董晉,之后多年里,亮眼時刻一直多!特別是接下來唐德宗登基,連番趕上藩鎮(zhèn)叛亂,長安都叫軍閥朱泚給奪了,唐德宗倉皇逃到乾縣,另一路軍閥李懷光又高調(diào)要殺來!危急時刻,又是董晉站出來:皇上別怕,我去李懷光那里瞧瞧!
他來到李懷光大營,面對殺氣騰騰的驕兵悍將,卻是又一番侃侃而談,先講君臣大義,再預(yù)測李懷光造反的恐怖后果,一番談情懷加擺事實,竟又捏住了李懷光的脈,竟當場把這位兇悍軍將說得鼻涕眼淚一把,接著就按兵不動了。大唐最后有驚無險平定這場“奉天之難”,就是董晉這一番冒死出使,爭來的黃金時間!
這幾番勇敢表現(xiàn)后,勇敢的董晉也就平步青云,唐德宗返回長安后,就升了尚書左丞,到六十六歲那年,更是官居宰相。這位長期勇敢的能臣,終于成了大唐權(quán)力場上的重量級人物。但緊接著,他竟變窩囊了!
二:窩囊背后的苦心
就如前面所說,多次勇敢擔當大任的董晉,生活中是個很謙和的人,這時官升宰相,謙和的風格依然不變,但謙和的卻越發(fā)過分:明明是朝堂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重臣,卻在另一位宰相,也是唐德宗的寵臣竇參面前唯唯諾諾,平日的國家大事,竇參說什么是什么,他半句不敢反駁,遇到棘手的事務(wù),竇參更是輕松甩鍋給他,他卻是老老實實扛著,天天受累不說,還盡被人笑!
這樣的窩囊日子,一直憋屈過了三年,窩囊宰相董晉的名聲,在長安都有了名,連唐德宗都知道了。一次竇參又輕松拿董晉當槍,讓董晉在唐德宗面前保舉他家侄兒,沒想到這次唐德宗突然發(fā)了飆:是竇參叫你這樣的吧?一聽這話,窩囊的董晉登時一個激靈,然后瞬間大變臉,不用唐德宗怎么追問,背書似的把竇參做過的丑事全說了個遍!十天之后,竇參下課!
弄倒了這么大一個權(quán)臣,董晉的窩囊帽子該摘了?形象更窩囊,大家說起他,除了說他窩囊,還說他見風使舵,弄的董晉本人也好大壓力,竇參卷鋪蓋走人后,就天天上表求辭職,弄的唐德宗也煩了:辭什么職?不干宰相也行,你去當東都防御使吧!
這個工作調(diào)動,真可算是把窩囊的董晉,往火坑里推!董晉這次調(diào)動,還加了個兼職:宣武軍營田使!這個宣武軍,是當時軍閥李萬榮的地盤,李萬榮那時正病危,趁亂接管兵權(quán)的鄧惟恭蠢蠢欲動,眼看就是要造反的節(jié)奏!過去接管軍隊?能不能逃命都是問題!
但董晉卻再次證明,做宰相窩囊,那是為了多干工作!否則和竇參掐起來,朝政誰來管!這下離了長安,立刻如魚得水,“掐脈”功夫再次施展,利用鄧惟恭驚懼不定的心理,只帶十來個隨從出其不意來到宣武軍,干脆利落抓住了兵權(quán)!將這個意圖作亂的軍頭逮捕!一場大亂,就此平息!
這是一生勇敢的“窩囊老頭”董晉,給大唐立的又一功,但是,也是最后一功。
三:死后遺憾
董晉接管宣武軍長達六年,這個大唐心腹地帶的藩鎮(zhèn),一直太平無事,但他的建康,卻已到了盡頭,偏在這時,唐德宗來添亂了!唐德宗眼里的董晉,還是窩囊印象,特別是董晉在宣武軍實行寬容安撫政策,更叫唐德宗不舒服:這群差點造我反的人你還要安撫?太窩囊了吧!
于是,早在董晉接管宣武軍時,唐德宗就又派來了孟叔度和陸長源兩位大臣協(xié)助董晉,這兩人,都是風格手段出名干練強硬的人物,幸虧董晉一直和稀泥,總算沒出事!可這位勇敢的董晉,撐得了一切,卻撐不過命。
貞元十五年(799)3月13日,七十六歲的董晉病故軍中,唐德宗十分悲痛,給予輟朝三日的待遇,可董晉生前兩位強硬的副手,卻是徹底反彈了,董晉尸骨未寒,這二人就開始算賬,大肆壓榨宣武軍士兵,不到十天就激起了叛亂!董晉生前硬生生推后六年的叛亂,到底是來了。好在董晉生前打了好底子,雖然孟叔度和陸長源被殺,但兵亂總算被快速平定,苦苦支撐的大唐,再度扛過了一難!
窩囊還是勇敢,真心不能看表面,好些看上去窩囊的人與事,其實正在做著慷慨擔當?shù)氖姑_@樣的人物,無論哪個年代,一樣值得敬重!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