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員 乾隆二十五年進士畢沅簡介
畢沅,清代官員、學者。字纕蘅,亦字秋帆,因從沈德潛學于靈巖山,自號靈巖山人。江蘇鎮(zhèn)洋(今江蘇太倉)人。
乾隆二十五年(1760)進士,廷試第一,狀元及第,授翰林院編修。乾隆五十年(1785)累官至河南巡撫,第二年擢湖廣總督。嘉慶元年(1796)賞輕車都尉世襲。病逝后,贈太子太保,賜祭葬。死后二年,因案牽連,被抄家,革世職。
畢沅經史小學金石地理之學,無所不通,續(xù)司馬光書,成《續(xù)資治通鑒》,又有《傳經表》、《經典辨正》、《靈巖山人詩文集》等。
人物生平
僥幸奪魁
畢沅于雍正八年(1730)出生于鎮(zhèn)洋(今江蘇太倉),幼年失父,由母親張藻養(yǎng)育成人,深受其母的熏陶。后至蘇州靈巖山,拜沈德潛從學。
乾隆十八年(1753),順天鄉(xiāng)試中舉。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舉人身份,授內閣中書,撰擬、結寫詔令。后來入值軍機處,擔任素有“小軍機”之稱的軍機章京,負責撰寫諭旨、記載檔案、查核奏議。
乾隆二十五年(1760)三月,畢沅參加會試。會試分三場,初九、十二、十五日各一場。四月發(fā)榜,畢沅榜上有名。能否登科,還得看四月二十六日的殿試。殿試時間為一白晝,未能完卷者,列入三甲之末。會試中選的人,不敢松氣,緊張地準備,以期考中。
四月二十五日夜,畢沅與同僚諸重光、童鳳三在軍機處值班。他們三人都通過了會試。明日就要殿試了,諸、童二人想回寓所準備考試,讓畢沅一人值班,說:“我倆書法好,可望奪魁。你書法不行,就別作非分之想了,替我們代勞吧!”殿試確有偏重書法的現(xiàn)象,畢沅見二位同僚如此講,也就答應了。當夜,陜甘總督黃廷桂關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下轉軍機處,畢沅詳加研讀。翌日,殿試開考,地點在太和殿的丹墀。
殿試的內容是經史時務策一道,讀卷大臣(即評卷人)于考前一日在文華殿密擬,緘封呈皇帝閱。發(fā)下后,讀卷大臣同赴內閣,在監(jiān)試御史的監(jiān)督下,內閣中書用黃紙謄寫。晚上,傳集工匠,在內閣大堂刊刻印刷。護軍統(tǒng)領帶領護軍校等在內閣門外嚴加稽查。次日凌晨印刷完畢??季硭椭撂偷?,諸考生列隊跪受,然后回到各自的試桌答題。畢沅打開試卷一看,時務策正是策問新疆屯田事宜的。他胸有成竹,揮筆立就。
第二、三天,諸讀卷大臣在文華殿閱卷。畢沅的楷書不太好,但立論高深,倍受讀卷大臣的關注,列為第四名。第四天,乾隆帝在中和殿聽讀卷大臣讀卷,對畢沅的卷子極為欣賞,擢為一甲第一名。諸重光得了一甲二名,即榜眼。而童鳳三位列二甲第六名。當諸、童二人得知畢沅那晚的事后,無不嗟嘆。
仕途沉浮
畢沅中狀元后,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狀元例授此官。他的仕途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乾隆三十年(1765),升翰林院侍讀學士。乾隆三十一年(1766),遷左庶子,實授甘肅鞏秦階道道員,即鞏昌府(府治今甘肅隴西)、秦州(州治今甘肅天水)、階州(州治今甘肅武都)一府二州的長官。曾隨總督明山出關堪查屯田。后調安肅道道員。乾隆三十五年(1770),授陜西按察使。乾隆帝出巡,畢沅朝見,奏告甘肅大旱,乾隆帝詔賑濟,免速欠田賦400萬。乾隆三十六年(1771),擢陜西布政使。
乾隆三十八年(1773),擢陜西巡撫。黃河、洛水、渭河泛濫成災,開倉賑濟,救了若干人的性命。募民開墾荒地80余頃。疏渠灌田。置姬氏《五經》博士,奉祀文、武、成、康四王及周公墓??樞奕A獄廟等名勝古跡。征集碑刻,儲藏于學宮。乾隆四十一年(1776),賞戴花翎(這是賜給有功勛者的殊榮)。乾隆四十三年(1778),聽說有個叫高樸的官員在葉爾羌私采玉石,運送回京。畢沅逮捕審訊高樸的仆人,沒有問出什么。乾隆帝降旨斥責畢沅草率。乾隆四十四年(1779),老母去世,離職守喪。
乾隆四十五年(1780),陜西巡撫缺員,乾隆帝詔:“畢沅在西安任職很久,在家守喪快一年了。特命畢沅署理陜西巡撫。這是特殊情況,不是開在職守喪的先例?!?/p>
乾隆四十六年(1781)三月,甘肅河州發(fā)生內亂,畢沅會同西安將軍伍彌泰、提督馬彪等率兵前往,事平論功,乾隆帝賞畢沅一品頂戴。甘肅一些州縣謊報災情,冒領賑濟,畢沅未據實參奏,乾隆帝讓畢沅自行定罪。畢沅請罰款白銀5萬兩,以充軍餉。御史錢澧奏劾畢沅之罪應與冒賑等同,當照冒賑議處。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帝降旨,褫奪一品頂戴,降為三品。
乾隆四十八年(1783),復為一品頂戴。守喪期滿,實授陜西巡撫。乾隆四十九年(1784),甘肅再度發(fā)生內亂,畢沅遣兵,受到乾隆帝的獎勵。
五十年二月,調為河南巡撫。畢沅上疏,說黃河北岸一帶連年干旱,租稅收不上來,倉廩空虛,請截留漕糧20萬石備用。并不得私自囤積糧米,以平糧價。疏通賈魯、惠濟河以利漕運。他的奏請皆獲詔準。奉詔去調查淮水發(fā)源地,查明源自桐柏山。乾隆帝御寫《淮源記》賜他。
乾隆五十一年(1786)六月,賞賜黃馬褂,擢湖廣總督。伊陽縣(今河南汝陽)殺官首犯秦國棟等人遲遲沒有緝獲,乾隆帝降旨責斥,將他罷歸陜西巡撫。
乾隆五十三年(1788),長江在荊江決口,乾隆帝復命畢沅為湖廣總督。畢沅到任,上疏:“長江自松滋(今屬湖北)流至荊江萬城堤,折而東北流,荊水無處散泄。請筑對岸洲土坎、雞嘴石壩,逼水南流,沖涮洲沙,可克壅遏。”又請修筑襄陽等處堤壩,鑿四川、湖北一帶長江的險灘,便于云南鋼鐵的漕運。同年底,章學誠到武昌署投入他的幕下,他在武昌水陸街擇一公館,出其私人藏書20萬卷,讓章學誠編書修志。修成有《麻城通志》、《湖北通志》、《史籍考》等。
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帝的寵臣和珅40大壽。畢沅賦詩10首相贈。
乾隆五十九年(1794),陜西安康、四川大寧(今重慶巫溪)發(fā)生叛亂,傳言來自湖北,畢沅被貶為山東巡撫。
乾隆六十年(1795),再授湖廣總督。湖南苗人石三保造反,奉命赴常德、荊州督餉,克盡職守,賞戴花翎。
嘉慶元年(1796),枝江(今屬湖北)人聶人杰等造反,破保康(今后湖北)、來鳳(今后湖北)、竹山(今屬湖北),圍攻襄陽。畢沅自辰州(州治今湖南沅陵)趕赴枝江,當陽(今屬湖北)又落入聶人杰手中。嘉慶帝詔罷畢沅官。詔令未到,畢沅攻克當陽,嘉慶帝又下詔復畢沅職,授二等輕車都尉世職,畢沅擒獲石三保、吳半生、吳八月等人,惟叛亂者的首領石柳鄧還沒捉拿到。畢沅上疏,請撤各省軍隊,留二、三萬兵分守苗疆要隘。未被允許。不久石柳鄧被浮,嘉慶帝命畢沅赴湖南鎮(zhèn)撫。畢沅上疏請求修筑樊城城墻,以工代賑。
生前身后
嘉慶二年(1797)六月,畢沅手足麻木,嘉慶帝賜“活絡丸”藥。七月,病死湖南辰州軍營中,享年六十七歲,歸葬于靈巖山的東北麓。嘉慶聞奏,詔贈畢沅太子太保。但說他在湖廣總督任內失察過多,沒加謚號。趙翼曾挽以聯(lián)云:“羊祜惠猶留峴首,馬援功未競壺頭?!?/p>
嘉慶四年(1799),太上皇乾隆去世,嘉慶帝查辦太上皇的寵臣和珅,抄了他的家,把他賜死。畢沅曾巴結過和珅,嘉慶聞悉,下令褫奪世職,籍沒家產。一說為朝廷追究其白蓮教不力,濫用軍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