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沒殺開國功臣?其中4位死的很冤
唐太宗李世民備受后世的推崇,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善待武將功臣,比如說設立凌煙閣,與功臣們結親等等。但歷史的真相很殘酷,李世民確實善待一部分武將,但也有一些武將死在他的刀下。最著名的將領有五位被李世民殺死,其中有四人簡直比竇娥還冤枉!那么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咱們先說第一位,他就是張亮!在凌煙閣功臣中,張亮排名第十六位,被封為鄖國公。張亮原本在瓦崗軍效力,是徐懋功的部將,歸降唐朝后,成為李世民的心腹。張亮雖然沒有直接參加玄武門之變,但他的作用也很大,“統(tǒng)左右王保等千余人,陰引山東豪杰以俟變,多出金帛,恣其所用”。
張亮“倜儻有智謀”,歷任地方高官,“抑豪強而恤貧弱,故所在見稱”,還參加了征討高句麗的軍事行動,立下戰(zhàn)功??墒堑搅素懹^二十年,張亮突然被李世民處死。原因是有人告發(fā),說張亮有五百個養(yǎng)子,暗中密謀造反。當時將作少匠李道裕認為,“亮反形未具,明其無罪”。但李世民正在氣頭上,還是將張亮處死。
沒過多久,李世民后悔了,他對人說:“往者李道裕議張亮云'反形未具',此言當矣。雖不即從,至今追悔。”所謂“反形未具”指的是沒有確切的證據(jù)表明他要謀反。當然張亮作為開國功臣,可能存在著不法行為,但他根本沒有具體的謀反行動。與張亮情況類似的還有一位,他名叫劉蘭。
劉蘭在隋朝擔任鄱陽郡書佐,后來天下大亂,他在老家青州也拉起了一支隊伍。幾年后,唐朝派淮安王李神通招撫山東,劉蘭率眾歸降。劉蘭很有軍事才略,他率軍順利平定了割據(jù)朔方的梁師都,一戰(zhàn)成名。此后在鎮(zhèn)守夏州時,劉蘭設計大破頡利克汗。貞觀末年,劉蘭“以謀反腰斬”,情況和張亮一樣,都是被人舉報,然而“反形未具”。
還有兩位將領比張亮、劉蘭更冤枉,一位是李君羨,一位是盧祖尚。李君羨許多人都有所了解,他是一員猛將,“從破竇建德、劉黑闥,所向必先登摧其鋒”,還參加過玄武門之變,官至左武衛(wèi)將軍、武連縣公。李君羨被殺是因為他的乳名“五娘子”,李世民認為這與謠言“當有女武王者”有關,于是借口其圖謀不軌,將其殺死。
再說盧祖尚,他是一位山東豪杰,“家饒財,好施,以俠聞”,19歲就上陣殺敵。隋朝末年,盧祖尚也在家鄉(xiāng)樂安拉起了一支隊伍,后來歸降唐朝,參加了統(tǒng)一天下的戰(zhàn)爭,立下不少功勞。盧祖尚歷任“壽州都督、瀛州刺史,并有能名”。貞觀二年,李世民在選擇交州都督時,“朝臣咸言祖尚才兼文武,廉平正直”。
最初盧祖尚答應赴任,可是他又后悔了,原因很簡單,交州是今天的越南河內(nèi),經(jīng)濟落后,環(huán)境十分惡劣。于是盧祖尚以身體有病為由,向皇帝辭職。結果李世民勃然大怒,“我使人不從,何以為天下命!”結果盧祖尚被“斬之于朝”。李世民很快就后悔了,“使復其官蔭”。
張亮、劉蘭、李君羨都死在貞觀末年,此時的李世民已經(jīng)不復當年的賢明,剛愎自用,對大臣們十分猜忌,因此這喜人謀反罪都是莫須有的,而盧祖尚之死是李世民年輕時犯的錯。此外還有一位名將,但他的死并不冤枉,此人就是侯君集。侯君集也是凌煙閣功臣,位居第十七位,他和張亮一樣,也是李世民的心腹。
侯君集參加過玄武門之變,后來率軍征討過吐谷渾、高昌,立下過不少戰(zhàn)功??墒呛罹髞砭砣雰ξ恢疇?,他投靠了太子李承乾,而李承乾想,逼迫李世民退位。結果事情敗露,太子被廢,而侯君集也被捕入獄,最后被殺。侯君集之死令李世民非常悲傷,他曾說為君(指侯君集)不上凌煙閣。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