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被刺的時候到底是什么樣的 100多號侍衛(wèi)全程在旁看戲
嘉慶被刺時到底是什么樣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一個王朝的國運由盛轉衰,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可能由于經濟的衰退,可能由于政治的腐敗,但這些都只是表象。而歸根結底,導致經濟上或政治上問題的,還是人的問題,尤其是上位者的問題。 社會風氣轉移,朝士習氣墮落,是最不容易察覺,而腐蝕性最大的因素。
世風日下,肇始于乾隆末年,但被所謂盛世所掩蓋,未能讓當朝者及時警醒。等到微恙發(fā)展成痼疾,難以措置時,恰好由仁宗嘉慶皇帝接過了攤子。
清朝嘉慶之后官場風氣墮落,其現的一個問題,便是有門禁廢弛的跡象。一個朝廷連都城的保安工作都做不好,遑論其他,而地方的怠政現象更為嚴重。多年以來,嘉慶一直在苦口婆心地反復提醒,讓下面的官員不要玩誤,不要因循,不要疲玩,卻收效甚微。嘉慶八年(1803年),就在皇帝自己身邊,發(fā)生了一起惡件,讓他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清史稿·仁宗本紀》記載:
“八年……閏二月戊寅,上還駐圓明園。乙酉,還宮,入順貞門,奸人陳德突出犯駕?!撼?,詔曰:‘陳德之事,視如猘犬,不必窮鞫。所慚懼者,德化未昭,始有此警予之事耳。即按律定擬。’是日,陳德及其二子伏誅?!?,嚴申門禁?!?/p>
這件事情說來可笑,嘉慶在從圓明園回紫禁城的路上,被一個叫陳德的人行刺了。按理來說,刺殺皇帝這種大事,背后一定有一個龐大的勢力主使,經過嚴密的部署和規(guī)劃,兇手潛伏多年,方能從容行事。但是由軍機大臣會同刑部審訊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嘉慶自己都說:“(陳德)所供情節(jié),出乎情理之外?!?/p>
陳德口供說,自己一無主使,二無同黨,三無預謀,就是一時興起,提了把刀就來敢把皇帝拉下馬了。嘉慶一開始還以為是審訊力度不夠,找了滿漢大學士六部尚書來會審,后來命令九卿科道一同會審,結果都沒問出個所以然。嘉慶只好安慰自己說,陳德一案,好比是瘋狗咬人,應該是沒有同黨。如果繼續(xù)嚴刑逼供,恐怕會牽連到無辜的人,于是此案以處死陳德及其兩個兒子了結。
最后,嘉慶還說:“朕所慚懼者,風化不行,必有失德,始有此警予之事。當謹身修德,勤政愛民,自省己咎耳?!?/p>
嘉慶被人行刺,刀子都捅到自己身邊了,還覺得這可能是因為自己失德,上天給予他的一個警告,并且深刻反省自己的過錯。旁人看了,都忍不住要贊嘆一句,皇上,您這心可真大。
有傳言說,這位刺客陳德,本是內務府里的一名廚師。像被廚師當豬宰這種丟臉的事情,嘉慶都忍了,但他忍不了的,是遇刺時身邊侍衛(wèi)的表現。
在陳德行刺當日,嘉慶身邊的侍衛(wèi),不下一百人。但陳德沖到圣駕前時,只有定親王綿恩、固倫額駙親王拉旺多爾濟、御前侍衛(wèi)丹巴多爾濟、珠爾杭阿、扎克塔爾、桑吉斯塔爾這六人作出了反應,綿恩和丹巴多爾濟還受了傷。而剩下的一百來號人,全在旁邊看戲。于是嘉慶對這些侍衛(wèi)進行了嚴厲的申斥:
“百余袖手旁觀者,豈無朕之至親,豈非世受國恩之臣仆乎?見此等事,尚如此漠不關心,安望其平日盡心國事耶?朕之所深懼者,在此而不在彼。諸臣具有天良,自問于心,能無愧乎?”
嘉慶總是以為,只要通過批評和教育,就可以讓這些臣下良心發(fā)現,知恥而后勇。但不用金剛怒目,只靠菩薩低眉,根本無法喚醒這些昏昏欲睡的臣工。所以嘉慶嚴申門禁的命令,并沒有起到什么作用,反而讓刺殺皇帝這件事情后來越來越流行了起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