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追思,最適合的祭祖方式是什么?
中國人其實是浪漫的。即使對死亡這個詞諱莫如深,在中元節(jié)這天,還是會虔誠自然地告慰先人。
上古時代,“七月半”是農(nóng)作豐收秋嘗祭祖的日子。
當(dāng)民間初秋慶賀豐收時,會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酬謝大地。
發(fā)源起,就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tǒng)節(jié)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多年的傳承演變,民間相信,逝去的父母、祖先會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孫。
所以這一天也被成為鬼節(jié)、七月半,人們祭祖緬懷,告慰先人。
父母老去之前,這些節(jié)日對我們,可能只意味著再訪一方小小的墳塋。
父母辭世之后,這些節(jié)日,可能是日漸年長的我們?yōu)閿?shù)不多的精神去處。
有些地方,會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晨昏三上供,早晚一炷香。
有的會在門外焚香燃炮,稱之為,“燒包”。
跪倒在碑前上香上供的時候,我們才能再次體味到父母當(dāng)年跟爺爺奶奶輩先人對話的心情。
等到返回途中,在十字路口燃起最后幾張黃紙,暗暗祈禱九泉之下的親人能順?biāo)?,思緒才勉強回到人間的煙火之中。
對很多人來講,中元祭祖緬懷風(fēng)雨無阻。
來源于父母的諄諄教誨,來源于臨終之時,一句不舍的囑托:
好好過日子,有空就去看看我~
但回到現(xiàn)實,時間經(jīng)濟成本都是其次,現(xiàn)在煙火和疫情需要管制,線下祭拜實在不太方便。
或許我們可以選擇更加健康快捷的線上方式——祭拜網(wǎng)。
可以選擇符合自家先人偏好的紀念館風(fēng)格,720°全景沉浸式體驗,與線下祭拜不一樣的真實觸感。
為他們上傳生前照片、追思視頻。讓祭拜的家人朋友,都能了解到先人生前的點點滴滴。
為他們上香納貢,購置多種祭品、設(shè)置靈位。讓所有追思者體會到后人的虔誠用心。
紀念館靈堂24小時開放,隨時隨地都可祭拜緬懷。分享給親人朋友,讓他們也能加入發(fā)言。滿屏的追思紀念,與線下墓碑前的誠意叩首別無兩樣。
萬樹涼生霜氣清
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青荷葉
萬點銀花散火城
中元節(jié),來祭拜網(wǎng),叩首先人,緬懷祖輩。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展開-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