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zhàn)的后世說法:后人該如何評價赤壁之戰(zhàn)
導讀:多年來,學術界對于“赤壁”地望問題討論,諸說并起被近代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zhàn)”。數(shù)百年來,歷史學界對于“赤壁”之戰(zhàn)發(fā)生的地點問題多有討論,諸說并起,被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zhàn)”。一般統(tǒng)計,至少有七種“赤壁說”:蒲圻說、黃州說、鐘祥說、武昌說、漢陽說、漢川說、嘉魚說。從現(xiàn)當代觀點來看,爭論的焦點在蒲圻說和嘉魚說之間,而歷史學出版物和已發(fā)現(xiàn)文物證據(jù)更偏向于蒲圻說。
蒲圻說:陰法魯主編的《古文觀止譯注》中寫道:“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薄对涂たh圖志》亦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焙∽⒌摹顿Y治通鑒》和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也采用了這一學說。
1970年以后,蒲圻市赤壁山及長江對岸的烏林連續(xù)出土了大量東漢時期的文物,包括1973年出土的銅馬鐙、“建安八年”(203年)字樣的瓦硯,1976年赤壁山下土層中的沉船遺址、赤壁山上的各式漢朝帶鉤,1987年開探的墓室中諸葛亮設計的銅弩機、東漢通行的五銖錢等等。1991年,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專門出版了《古戰(zhàn)場蒲圻赤壁論文集》。1998年,蒲圻市正式改名為赤壁市。在赤壁市的三國赤壁古戰(zhàn)場中,含有大量赤壁之戰(zhàn)時的各種遺物,這些戰(zhàn)爭遺物的出土更加確定了當年赤壁大戰(zhàn)的地點就是在蒲圻。
嘉魚說:語言學家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的觀點。如上溯此說之源,有《大清一統(tǒng)志》引據(jù)《水經注》為證。《水經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里?!贝苏f后來為清末著名地理學家楊守敬所首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