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之戰(zhàn):曹操與呂布的對決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曹操一度被呂布打得只剩3座城,心灰意冷要去投靠袁紹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曹操與呂布的對決,是東漢群雄割據(jù)時代最為精彩的好戲之一。雖然兩個人看起來風格迥異,曹操是足智多謀,而呂布是勇而無謀。
但呂布對曹操造成的麻煩卻是致命的。兗州之戰(zhàn),曹操面臨外有強敵,內(nèi)有叛亂的窘境,打得只下剩3座城。心灰意冷之下,他甚至動了投降袁紹的心思。
如果袁紹抓住了這次機會,東漢三國的歷史肯定是要改寫的。
然而,也正是這場戰(zhàn)役,度過人生至暗時刻的曹操“滿血復(fù)活”,不僅翻盤擊敗了呂布,還走上與袁紹決裂的道路。我認為,袁紹在兗州之戰(zhàn)中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柔寡斷,也為他在日后與曹操的決戰(zhàn)中失敗埋下了伏筆。
一、第一階段:呂布偷襲,荀彧及時止損
公元193年,曹操為報殺父之仇,率領(lǐng)主力出征徐州,他接連攻下十余座城,陶謙一路潰敗。
然而,此時曹操家卻后院起火。深受曹操信任的張邈和陳宮在兗州反叛,迎呂布為兗州牧。
兗州下屬州郡大多也改旗易幟,只有荀彧、程昱和夏侯惇守衛(wèi)的鄄城、范縣、東阿3座城池還在曹操手中。
接著,呂布攻打濮陽,陳宮攻打東阿,汎嶷攻打范縣,豫州刺史郭貢也趁火打劫來攻打鄄城。
如果僅剩的幾座城池有失,曹操將失去立足之地。于是,荀彧馬上召東郡太守夏侯惇,連夜誅殺數(shù)十名謀反者,穩(wěn)定了軍心。同時,他還單刀赴會,前往郭貢大營,以三寸不爛之舌成功勸說其退兵。
程昱這邊也在以智取勝,他一面說服范縣縣令殺掉了汎嶷,保住了該縣;另一方面,他又派騎兵趕往黃河岸邊的重要渡口倉亭津,阻止了陳宮的進軍腳步。
與此同時,東阿縣的棗祗也據(jù)城堅守,保住了縣城。幾路叛軍皆連受挫,只有呂布帶兵攻下了濮陽,又轉(zhuǎn)攻鄄城不克,退守濮陽。
至此,在曹操未歸的情況下,依靠荀彧、程昱等人的努力,曹軍及時止損,沒有讓呂布的戰(zhàn)果再擴大。
二、第二階段:曹操慘敗,跌入至暗時刻
在得知老窩被呂布偷襲的消息后,曹操馬上回軍救援,進攻剛被呂布拿下的濮陽。
此前,曹操剛剛收編了青州黃巾軍的精銳,命名為“青州兵”,這是他征伐徐州的主力之一。然而,“青州兵”以步兵為主,與呂布的并州騎兵相比,還是要遜色許多。
而且呂布“膂力過人,號為飛將”(《三國志·呂布傳》),特別擅長率領(lǐng)騎兵沖擊。因此,曹操與呂布剛一接仗,便一戰(zhàn)而潰。
由于求勝心切,曹操在之后竟然中了呂布之計,被誑入濮陽城,幾乎被擒,僥幸逃脫?!度龂尽の涞奂o》和《獻帝春秋》,對這一段故事進行了細致的描述:
“布騎得太祖而不知是,問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黃馬走者是也?!简T乃釋太祖而追黃馬者。”
曹操雖然生還,卻還因為墜馬被火燒了手掌:
“(曹操)馳突火出,墜馬,燒左手掌。司馬樓異扶太祖上馬,遂引去?!?《三國志·武帝紀》)
曹操與呂布兩次交戰(zhàn),一次大敗,一次幾乎被擒。見正面硬剛不能取勝,曹操便夜襲了呂布在濮陽城外的營寨。
但戰(zhàn)罷回營之際,曹操又遇到了呂布的援軍。兩軍再戰(zhàn),曹操勉強靠著由典韋領(lǐng)銜的敢死隊殺出重圍,撿回性命。
《三國志·典韋傳》中,對典韋的英勇和曹操的狼狽,也有描述:“韋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無不應(yīng)手倒者。布眾退。會日暮,太祖乃得引去?!?/p>
曹操三戰(zhàn)呂布,僅僅取得一次偷襲的小勝,另兩次則是死戰(zhàn)才得以身免。他急于求勝,沒想到卻欲速而不達。
緊接著,曹操又“自力勞軍,令軍中促為攻具,進復(fù)攻之,與布相守百余日”,但結(jié)果卻是“蝗蟲起,百姓大餓,布糧食亦盡,各引去?!?《三國志·武帝紀》)
曹操對呂布發(fā)起了長達百余日的攻城戰(zhàn),因為當?shù)匕l(fā)生蝗災(zāi),雙方糧食補給不濟而各自退兵。
兗州之戰(zhàn)第二階段,曹操面臨著親信背叛、部將反水、軍心浮動、敵軍驍勇、糧草用盡等諸多困難,屢戰(zhàn)屢敗,手中僅剩下3城,可以說是走到了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呂布的軍事才能與曹操相比,應(yīng)該不具備可比性,但為何此時曹操卻敗得那么慘呢,我想理由有三:
1、親信叛變,讓曹操措手不及。曹操當年是在張邈和陳宮的支持下,才得以據(jù)有兗州的。張邈乃漢末名士,曹操興兵討伐陶謙時,曾經(jīng)對家人說:“我若不還,往依孟卓”,“孟卓”是張邈的字,可見曹操對他非常信任。
后來袁紹指使曹操殺掉張邈,被曹操所拒絕。但張邈始終擔心曹操會因鞏固勢力而向張邈的陳留郡開刀,因此,張邈才決定反水。
而陳宮一上來同樣被曹操所信任,令其守衛(wèi)黃河沿岸的戰(zhàn)略要地東郡。但曹操殺害名士邊讓,為復(fù)仇而屠徐州等行為,讓陳宮感到憤怒,因而與其決裂。
正因為張邈和陳宮這兩位重量級人物的聯(lián)合反叛,才導(dǎo)致曹操失去兗州大多數(shù)郡縣的連鎖反應(yīng)。
2、軍心不穩(wěn),讓曹操無以為戰(zhàn)。兗州之戰(zhàn)一開始,曹操就只剩下三城,而軍中士卒多為兗州人,他們的家眷已盡入敵手。
在那個注重孝行的時代,在“忠孝不能兩全”時,士人們選擇盡孝而不盡忠,是可以被理解的事。而舞刀弄槍的士兵,出來打仗本來就是為了混口飯吃、供養(yǎng)妻兒,他們更有叛變的理由??梢韵胍?,當時因為家鄉(xiāng)淪陷而逃亡或失去斗志者,大有人在。
3、呂布驍勇,讓曹軍難以對付。呂布所率領(lǐng)的并州兵英勇善戰(zhàn),其手下還擁有張遼和“八健將”等猛將,實力不俗,讓曹操一時難以應(yīng)付。這一點,在袁紹處也得到了印證。
呂布從長安出走,來到關(guān)東以后,首先想到的是投奔袁紹。但因為袁紹猜忌心強,呂布不久就離開了。袁紹聽說呂布要走,不想遺留后患,于是“紹令眾追之”,結(jié)果部下們竟然是“皆畏布,莫敢逼近者”(《三國志·呂布傳》)。
袁紹手下,也有顏良、文丑、張郃、高覽等名將,但卻都畏懼呂布。而今,呂布竟然還能使用謀略成功騙過曹操,可見其謀略也不容小覷。
三、第三階段:袁紹參戰(zhàn),曹操反敗為勝
曹操在兗州的遭遇,讓北方的袁紹也開始坐立不安。此時的曹操與袁紹保持著盟友關(guān)系。曹操進入兗州時,是袁紹“因表太祖為東郡太守”(《三國志·武帝紀》)。
袁紹之所以如此支持曹操,當然不是看在他們往日的交情上。當時,袁紹正在與公孫瓚、黑山軍爭奪北方,而其南面亟需一個人來為他保護側(cè)翼,不被陶謙、呂布所騷擾,而還沒有地盤的曹操正是袁紹當時的人選。
看到曹操幾乎就要失去兗州了,袁紹派兵奪取了東郡,并任命部將臧洪為東郡太守,“徙(臧洪)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三國志·臧洪傳》)。
不過,關(guān)于這段歷史,在《三國志》曹操和袁紹的傳記中并無記載。
在《后漢書》中,是這么說的:“操圍呂布于濮陽,為布所破,投紹。紹哀之,乃給兵五千人,還取兗州?!?/p>
而在官渡之戰(zhàn)前,袁紹謀士陳琳所寫的討曹檄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幕府(袁紹)惟強干弱枝之義,且不登叛人之黨,故復(fù)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響振,布眾奔沮,拯其(曹操)死亡之患,復(fù)其(曹操)方伯之位。則幕府無德于兗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曹操)也。(《文選·陳孔璋為袁紹檄豫州》)
雖然陳琳在討曹檄文中,有美化袁紹、貶低曹操之意,但也不至于故意歪曲事實,降低檄文的可信性。
結(jié)合這篇檄文、《后漢書》和《三國志》中臧洪的任命,可以得出結(jié)論,袁紹出兵援助曹操,是確有其事的。但陳壽在袁曹二人傳記中只字不提,則是有故意掩蓋袁紹曾有大恩于曹操這個事實,以達到為諱的目的。
在此之后,袁紹還“使人說太祖連和,欲使太祖遷家居鄴?!?《三國志·程昱傳》),這里的鄴,指的是袁紹的大本營鄴城。袁紹的用意,并非要與曹操結(jié)盟,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盟友,也并非為了曹操的家屬安全考慮,而是讓曹操正式成為他的馬仔,他的家屬以后就是袁紹的人質(zhì)了。
而曹操的反應(yīng)是什么呢,“操以新失兗州,軍食盡,將許之。”(《三國志·程昱傳》)
曹操失去了兗州,軍糧也已經(jīng)用盡,心灰意冷,已經(jīng)想要答應(yīng)袁紹了。
然而,此時他的重要謀士程昱站了出來,一番話點醒夢中人:
“將軍自度能為之下乎?......以將軍之神武,與文若(荀彧)昱等牧而用之,霸王之業(yè)可成也,愿將軍更慮之!”(《三國志·程昱傳》)
曹操幡然醒悟,拒絕了袁紹的邀請,而袁紹也沒有進一步動作,留下臧洪守東郡并撤軍。
在公元195年春天,曹操經(jīng)過了短暫休整后,對定陶發(fā)起了攻擊,卻沒有攻克。結(jié)果呂布帶領(lǐng)援軍趕到,又擊敗了曹操。
這年夏天,曹操再攻打巨野,呂布領(lǐng)兵來救。曹操終于揚眉吐氣,將呂布擊敗。
呂布又和陳宮率領(lǐng)萬余人卷土重來。而曹操終于掌握了呂布作戰(zhàn)的路數(shù),他用伏擊戰(zhàn)術(shù)大破呂布,以少勝多,緊接著,又分兵收復(fù)了兗州諸郡縣。
呂布見在兗州大勢已去,于是逃亡徐州,投奔劉備去了。至此,兗州之戰(zhàn)以曹操最終取勝而告終。
在兗州之戰(zhàn)的尾聲,由于袁紹拒絕了部下臧洪出兵營救張邈之弟張超的請求,導(dǎo)致張超以及張邈的家屬皆被曹操所殺。
臧洪一氣之下與袁紹決裂,袁紹大怒,經(jīng)過長時間苦戰(zhàn),才拿下臧洪所在東郡。
而這一段時間,曹操穩(wěn)固了對兗州的統(tǒng)治,同時還出兵占據(jù)了豫州,為他日后挾天子以令諸侯提供了重要基礎(chǔ)。
結(jié)語:兗州之戰(zhàn),可以看作是曹操一生中的“至暗時刻”,但同樣也是“黎明前的黑暗”。曹操一敗再敗,幾乎都要投降袁紹了。然而袁紹在“勸降”不成以后,竟沒有趁機消滅曹操,坐等日后他一步一步做強,其性格中的優(yōu)柔寡斷在這里有所體現(xiàn)。
當然,這種結(jié)論或許也有點“事后諸葛亮”,作為當時的袁紹來講,可能根本沒有料到,曹操的勢力會發(fā)展那么快。
但不管怎樣,“否極泰來”這個詞,用到兗州之戰(zhàn)的曹操身上,再合適不過了。而袁紹也錯過了能徹底消滅曹操的最佳時機。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