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相關故事四則
(一)洪承疇求學
相傳洪承疇童年時期家道貧寒,十二歲的時候只好從溪溢學館休學回家,幫助母親一塊磨豆腐度日子。
每天清晨,小承疇頭上頂著豆腐板,走街串村,四處叫賣。賣了一段時間,他覺得在水溝學館賣豆腐銷得最快。水溝學館在英墟街巷里,先生是英都鄉(xiāng)有名的才子洪啟胤。這位先生二十來歲便開了學館,收了三十多個學童,他對學童要求非常嚴格,每天講完課后,總要騰出一段時間,讓學童對對子。他根據學童的不同修學次第出各種不同的對子,對不出來是不讓學童回家的。
一天上午,幾個學童對不出對子,肚子又餓了,找由頭說要解手,溜到英墟街上想買吃的,碰上小承疇在大聲叫賣豆腐,便跑過來買。小承疇問一個賣熟了的學童:
“好吃嗎?多買一塊吧!”
“不行!”學童不安地說:“我的對子還沒對出來,呆久了要挨先生的戒尺。”
小承疇笑著說:“你再買一塊,我替你對對子如何?”
幾個學童聽了將信將疑,各自說出自己應對的對子,誰知小承疇如囊中取物手到擒來,隨口替他們一一對好,他們默記好自己的對子,也各自多買了一塊豆腐吃,這才跑回學館里。他們依次回對先生,先生連聲夸獎學童對得好,大有長進。這幾個學童瞞過先生,高高興興提前放學了。原本看不起的一個豆腐佬,現(xiàn)在成了他們心中的神童。
這件事慢慢地在學童中傳開了,學館里的學童碰到有對不出來的時候。便悄悄跑出來請小承疇幫忙作對子。這么一來,小承疇清晨賣剩下的豆腐,只要賣給學館里的學童就行了,自己還攢得學習的機會,歡歡喜喜不知不覺就又過去了半年多。
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墻,時間長了先生有所察覺。有一天先生給學童布置好對子,便坐在臺前看著學童答對子。這時,有兩個學童咬著毛筆管發(fā)呆,一會跑出去,回來便馬上寫好對子交上來。先生便拉住一個交卷的學童:“我再出一聯(lián),你得當場對出來。”
學生悶了老半天,就是對不上來。
“快說,是誰幫你答對子?”先生厲聲問道。
“是那個賣豆腐的孩童。”
在先生嚴厲的目光逼視下,這個學童終于把真相和盤托出。
先生聽了,當即把賣豆腐的小承疇叫進來,問明了這孩童的姓名、家父。論輩份,還是他的遠房堂侄呢。
先生見小承疇憨厚敦實,文思過人,便和顏悅色地問:“你喜歡念書嗎?”
“喜歡!”
“那你干嘛賣豆腐?”
“家里窮。”
“我出個對子給你對,如何?”
小承疇點了點頭。
啟胤先生指著桌案的硯臺吟道:
“硯臺扁扁,能賦詩文百篇?!?/p>
小承疇尋思片刻,望著賣剩的一塊豆腐答道:
“豆腐方方,猶似玉印一章.”
啟胤先生見他才敏思捷,以豆腐作答靈機應點。也來了興致,轉頭又以他的豆腐為題出了上聯(lián):
“白豆腐,豆腐白,做人清正博學學李白。”心想這次該難住你了。
哪知小承疇看了看先生桌案的硯臺,信口就對出了下聯(lián):
“黑硯臺,硯臺黑,為官鐵骨叮當當包黑。”
啟胤先生見小承疇對答如流,且臨機應變,語出不凡。真是后生可畏。也為家族有這樣一位學童而深感慶幸!.
當下,先生讓小承疇領著來到家里。先生對小承疇的母親說:"嫂子,這孩子聰敏好學,是一塊好料子,快送他到學館念書吧!”
承疇的母親一邊給先生倒茶,一邊說:“不瞞堂伯先生,家境艱難,哪有錢供他讀書呀!"
先生有些激動的站起身子說:“這樣吧,讓他免費上學,我不收學費也要收下這個學童!”
小承疇年紀雖小,卻非常懂事,趕忙跪下給先生磕了三個響頭。
這樣,已經休學年余的洪承疇,又走進學館念書了。
(二)引經據典教皇上稱
相傳清太宗皇太極對歸順清廷的洪承疇非常敬重,當初洪承疇首肯臣服,他高興得大宴群臣,“陳百戲以作賀”。諸將疑惑不解,皇太極說:“咱們欲得中原,今獲一引路者,吾安得不樂也。”他早已看準洪承疇是大清統(tǒng)一華夏江山的引路人。他深知洪承疇文韜武略、道高德重。曾經特別把皇九子福臨和孝莊愛妃叫到跟前,付囑福臨拜洪承疇為師,向洪承疇學習漢文化和經天緯地,經世治國的本領。
福臨是孝莊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所生的第九皇子,皇太極對孝莊皇后寵愛有加,皇九子福臨也從小表現(xiàn)出英武大度、沉穩(wěn)機敏。皇太極突然病逝,沒來得及安排繼位人。多爾袞和皇太子豪格爾都正當年華、功勛卓具,二人相持較勁,互不相讓。令福臨6歲嗣位成了新君,即順治皇帝,實乃天意爾。當然朝綱大政,一時都是攝政王多爾袞說了算。
順治元年,清朝入關進駐北京。福臨雖然還不能親政,但是他胸懷大志,決心將來做個堯舜之君。因此,他常常召洪承疇到皇宮內院請教為人治國之道。
一天順治問洪承疇:“太傅,眼下大清入關了,你說怎樣才能治理好天下呢?”
洪承疇道:“漢初大臣陸賈在漢高祖剛統(tǒng)一天下時,就對漢高祖說過:過去騎在馬上打天下,現(xiàn)在不能騎在馬上治天下了。只有文武相濟,兩手并用才能夠得到長治久安。臣以為陸賈的話對今天也是適應的。"
“先生說的是?!表樦芜B連點頭道:“我們也要照陸賈說話的去做。”
又一天順治問洪承疇道:”太傅,你說要怎樣才能做一個好君主呢?”
洪承疇道:“唐太宗經常告誡他的兒子說:“君主好比一只船,百姓好比五湖四海的水,水能載船遠航,也能把船掀翻到水里去。”他從陳勝吳廣亂秦,講到李自成、張獻忠反明,說得順治不住地點頭稱是。
“太傅,我懂的了,正所謂:民應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才是正理?!?/p>
洪承疇捋著胡須笑道:"皇上說得對,天下大同,滿漢本是一家,天下老百姓都擁戴皇上,才能使君主這只船風平浪靜,勇往直前。
那時,皇城正在擴建宮殿,洪承疇隨順治來到大殿門口,殿堂上正在架起的一根大梁,洪承疇借題發(fā)揮道:“造殿蓋房一定要把梁放正。有句俗語云;上梁不正下梁歪,中粱不正垮下來。為君主的不正,必然遭致朝綱混亂,百官貪污腐化,招來亡國之禍。因此,君主應該能夠納諫,正如魏征對唐太宗說的“兼聽則明,偏信則暗?!?/p>
“說得好!”順治情不自禁的拉住洪承疇的手,真誠而動情地道:“唐太宗還說,以銅當鏡子,可以端正人的衣冠儀容;以歷史當鏡子,可以警戒國家成敗興亡;以人當鏡子,可以衡量自己的德行過失,太傅你以后就做我的一面鏡子吧?!?/p>
“好!好!只要皇上肯納諫,微臣一定做第二個魏征!”洪承疇笑呵呵地說。
后來順治皇帝13歲開始親政,對洪承疇和大臣的進諫,都能盡心誠意地判斷是非,從善如流。順治皇帝福臨雖然英年早逝,但由于他的慈悲、賢明、恭謹、勤勉,為270年清朝國祚延綿,尤其是為接踵而至的康乾盛世,起到了培基固本的作用。而這與洪承疇如圣賢般的言傳身教是密不可分的。
(三)大清治國寶典
洪承疇文韜武略,學識淵博,道行高深,儀范雅致,深得順治皇帝恭敬信賴。順治常常邀請洪承疇到宮中談經論道。
一天君臣談興正濃,順治突然問洪承疇:“太傅,看你文采出眾,一定有不少著述吧?
“慚愧!”洪承疇搖搖頭道,“微臣在內廷恭候陛下垂詢,并參加國家機密事務運籌決策,兢兢業(yè)業(yè)不敢有所懈怠,哪里有多余時間寫閑文字呢?只保存奏對手抄筆記一卷,以備過后遺忘,也便于檢點自己。”
順治想起平日多次同洪承疇談論國策,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社稷、文化民族等許多重大問題。洪承疇總是有問必答、引古論今,答得頭頭是道。而他居然還認真地寫作筆記,實在太盡心了,順治高興地道:“太傅,朕讓御前太監(jiān)隨你去拿來一閱?!?/p>
“遵旨。”洪承疇當即帶太監(jiān)回府,取出筆記讓太監(jiān)呈送皇上。
這天晚上,順治在燈下翻閱洪承疇的奏對筆記,見所論皆是尋源究底,既深刻剖析利弊,又全面敷設決策,實乃經世治國、妙策應機。不由得連連點頭,心想如果按類引伸,推而廣之,治理天下的妙策不就是這些嗎?順治越看越喜,連聲贊道:“好!好!真是一本治國經典呵”
當下,順治提起朱筆,圈記了百余條,翌日早朝順治叫內史另錄一篇,并親筆批文,著攝政王等官員認真研讀實行。
據說洪承疇一生留下的著作,就是這本《洪大經略奏對日抄筆記》,順治把它視為治國至寶,以后傳給康熙;康熙又傳給雍正,雍正再傳給乾隆。乾隆看到洪承疇講的許多問題,偏于維護漢人的利益,覺得先皇也過于倚重洪承疇了,感到不是滋味。加之乾隆為了培植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在編寫清史的時候,便下旨編寫一本《貳臣傳》,以示民末官員投誠清朝氣節(jié)有虧,且將洪承疇列入其中。給洪承疇光輝的歷史功勛造成一時的糾結。
光輝人生 開國首倫
順治十六年,洪承疇以66歲高齡,基本完成朝廷賦予的經略收復西南之重任。但因日夜操勞,目疾加劇,右眼失明,左眼昏聵,走路開始要人扶掖,難以行事,便請求解任。得到順治皇帝同意,從昆明兵營回京調理。這也是洪承疇見好就收的高明之處。
洪承疇回到京都不久,順治皇帝因愛妃董鄂氏逝世,憂傷過度,竟一病不起英年早逝。(也有一說是看破紅塵,毅然出家往五臺山修行去了)。此時,朝廷按順治皇帝留下的詔書,由他的第三子玄燁繼承了皇位,這就是康熙皇帝。
洪承疇對順治皇帝的突然駕崩痛心不已,加之心勞目疾。便朝見新君,上本辭退??滴趸实垡娝褒X發(fā)已衰,”當即予以恩準,并為他追功“三等阿達哈哈番”(三等輕騎軍銜),世襲四次。雖然大功不賞,人生也算圓滿了。
洪承疇雖然雙目失明,可是依然保持學習和修持的良好習慣。他每天都要兒子士銘給他讀一段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念到妙處時,他叫兒子重讀一遍,以便字字牢記于心。
康熙皇帝雖然8歲登位,但是善根福德深厚,聰明勤勉好學。朝政已然有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和熬拜四個大臣掌管,以及有孝莊太后為他把關。他知道洪承疇文韜武略,道行高深,是父皇順治深信不疑的太傅,父皇特別付囑他研讀《洪大經略奏對日抄筆記》,他已反復研讀,深得其中奧義。凡遇疑難問題,康熙皇帝間常會派遣親隨到洪府,以聆聽洪承疇的說教。
洪承疇善思直言,總有獨到見解,令人信服。他常常把兒子叫到跟前,自己口述,讓兒子寫成奏章,送到朝廷,康熙皇帝對洪承疇更為恭敬有加。
常言道,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洪承疇閑來無事時,常常情不自禁地思念起養(yǎng)育自己的故鄉(xiāng),他回想自從二十四歲出仕以來,僅僅在父親去世時回鄉(xiāng)沫濡半年,家鄉(xiāng)英都的山山水水,兒時角逐的學童玩伴,紛紛攘攘揮之不去。兒子士銘深諳父親的鄉(xiāng)思,一方面從朝務紛繁中抽時間,陪伴父親品鄉(xiāng)茗聊鄉(xiāng)情;一方面在京城找到幾位泉州老鄉(xiāng),常常請來家里演奏南曲。洪承疇最喜歡聽《出漢關》《山險峻》《梅花操),有時聽著聽著,自己情不自禁跟著哼幾句。
康熙三年,洪承疇病倒了??滴趸实塾H自帶領文武官員到洪府探望洪承疇,要他好好養(yǎng)病,又命太醫(yī)前來診治。這使洪承疇百感交集,熱淚盈眶。他回想自己出仕以來,做了二十四年明朝官,二十四年清朝官,先后事君七位。自己總是以社稷為重,堅決維護民族統(tǒng)一,拳拳心系黎民疾苦。自己承擔罵名毅然歸順大清,竭力輔佐大清統(tǒng)一華夏江山,使民族免遭分裂,百姓免受戰(zhàn)亂涂炭之苦,自己一生是對得起蒼天百姓的!大清三朝皇帝都待自己至誠厚愛,自己此生也是無怨無悔的。然而,世人能理解他嗎?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二月十八日,洪承疇在京都溘然長逝,享年七十三歲。
康熙皇帝賜祭葬,贈少師,謚號文襄公。洪承疇公遺骨安葬在北京西直門外,順長河迤西十余里麥莊橋南里許。墓地在大路北面,墓前有一座龍紐御碑,左右兩尊古衣冠裝束的翁仲石人??滴趿觊c四月十六日,康熙皇帝又為洪承疇墓立碑,碑文由康熙皇帝親自頒發(fā),文字滿漢合壁,墓園更為莊嚴穆肅。
康熙六年,福建泉州知府在泉州孔廟西側,修建了一座洪文襄祠,同時立碑紀念。碑文贊曰:“承疇身不滿七尺,恂恂儒雅。歷邊疆,出人行陣,運籌決策,功在社稷,可不謂偉歟!至王師人閩,其所保全桑梓者,為功尤鉅。泉人立祠祀之,其有以也夫?!?/p>
后來,泉州府鄉(xiāng)人李光地,在康熙朝官至相國,非常敬慕洪承疇,曾題詞高度評價洪承疇的一生:
功高德重,清水同明;
戚滿為家,五族中華。
相臺遠略,國運民生,
撐天立宇,開國首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