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宰相張齊賢的性格如何 歷史如何評價張齊賢
張齊賢(942年—1014年),字師亮,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南)人,徙居洛陽(今屬河南),宋代著名政治家。 進士出身,先后擔(dān)任通判、樞密院副史、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分司洛陽太常卿等官職,還曾率領(lǐng)邊軍與契丹作戰(zhàn),頗有戰(zhàn)績。為相前后21年,對北宋初期政治、軍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極大貢獻(xiàn),還留下了許多傳奇的故事。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贈司徒,謚號文定。有《書錄解題》、《洛陽搢紳舊聞記》傳于世。
北宋宰相張齊賢的性格如何
張齊賢容貌豐碩,議論慷慨,有大略,以忠君為己任,留心刑獄,被他救活的人很多。喜歡提獎寒門雋士。年輕時家里貧困,父親去世無法埋葬,河南縣吏替他辦喪事,齊賢非常感激他,以兄禮奉事他,即使顯貴也不變。仲兄張昭度曾經(jīng)教他經(jīng)書,張昭度去世后,張齊賢上表請求追贈他光祿寺丞,又曾經(jīng)投靠太子少師李肅家,李肅死后,替他辦理喪事,逢年過節(jié)祭祀他。趙普曾經(jīng)向趙光義推薦齊賢,未被重用,趙普就在皇上面前述說上述事實,說:“陛下如果進用齊賢,那么齊賢今后感恩,更會有過于此?!壁w光義非常高興,于是重用他。
種放的受重用,是張齊賢推薦的,齊賢四次任職兩府,九次任職八座,以三公銜退休,康寧福壽,當(dāng)時很少有人可與比擬。任宰相時,興起幾宗大案,又與寇準(zhǔn)互相傾軋,人們有時因這件事看不起他。
歷史如何評價張齊賢
《宋史》:《詩》云:"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實為阿衡,實左右商王。"言有是君則有是臣,有是臣則足以相是君也。太宗勵精庶政,注意輔相,以昉舊德,亟加進用,繼擢蒙正、齊賢,迭居相位;復(fù)進黃中,俾參大政。而四臣者將順德美,修明庶政,以致承平之治,可謂君臣各盡其道者矣。君子謂李昉為多遜所毀而不校,蒙正為張紳所污而不辨,齊賢為同列所累而不言,黃中多所薦引而不有其功,此固人之所難也。而況四臣者皆賢宰輔,又能進退有禮,皆以善終,非盛德君子,其孰能與于斯?
趙匡胤:我幸西都,唯得一張齊賢爾。我不欲爵之以官,異進可使帗汝為相也。
司馬光:倜儻有大度。
王夫之:夫齊賢既知其不可,而不以去就爭之,何也?嗚呼!舍此,而宋之事無可為矣。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