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王旦是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北宋王旦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莘縣(今屬山東)人。北宋名相,兵部侍郎王祜之子。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王旦登進(jìn)士第,以著作郎預(yù)編《文苑英華》。累官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景德元年(1003年),澶淵之戰(zhàn)時,從真宗至澶州,因東京留守、雍王趙元份暴疾,馳還權(quán)留守事。
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監(jiān)修《兩朝國史》。他善知人,多薦用厚重之士,勸真宗行祖宗之法,慎所改變。掌權(quán)十八載,為相十二年,頗受真宗信賴。但受王欽若說服,未能阻止真宗的天書封禪之事。
王旦晚年屢請遜位,天禧元年(1017年),因病罷相,以太尉掌領(lǐng)玉清昭應(yīng)宮使。同年九月卒,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魏國公,謚號文正,故后世稱其為“王文正”。乾興元年(1022年),配享真宗廟庭。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題其碑首為“全德元老” 。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度卧姟蜂浧湓?首,《全宋文》收錄有其文。
歷史如何評價王旦
王祐:此兒當(dāng)至公相。
李昉:此人后日必為太平宰相。
錢若水:①真宰相器也。 ②王君凌霄聳壑,棟梁之材,貴不可涯,非吾所及。③旦有德望,堪任大事。
趙恒: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
李德明:朝廷有人。
薛奎:真宰相之言也。
張詠:吾榜中得人最多,慎重有雅望,無如李文靖(李沆)。深沈有德,鎮(zhèn)服天下,無如王公(王旦)。面折廷爭,素有風(fēng)采,無如寇公(寇凖)。
利瓦伊:踐歷臺樞,將二十載,贊弭兵之論,興曠世之儀。紀(jì)律用張,方夏咸乂。藹然令德,洽于民瞻。
王禹偁:以雄文直氣揚(yáng)其父風(fēng),以儒學(xué)吏才張為國器。
魏野:太平宰相年年出,君在中書十二秋。
王素:先公相國文正魏公會遇二宗,踐兩禁,為元弼將三十年,豐功大業(yè),宏材碩學(xué),上輔真宗,格于皇天,于今天下稱太平宰相,勛書王府。
魯宗道:王文正先朝重德,固非他人可企。
趙禎:惟汝父旦,事我文考真宗,協(xié)德一心,克終厥位,有始有卒,其可謂全德元老矣。
范仲淹:王文正公旦為相二十年,人莫見其愛惡之跡,天下謂之大雅。
歐陽修:①景德、祥符之際盛矣。觀公之所以相,而先帝之所以用公者,可謂至哉!是以君明臣賢,德顯名尊,生而俱享其榮,歿而長配于廟,可謂有始有卒,如明詔所褒。 ②烈烈魏公,相我真宗。真廟翼翼,魏公配食。公相真宗,不言以躬。時有大事,事有大疑。匪卜匪筮,公為蓍龜。公在相位,終日如默。問其夷狄,包裹兵革。問其卿士,百工以職。問其庶民,耕織衣食。相有賞罰,功當(dāng)罪明,相所黜升,惟否惟能。執(zhí)其權(quán)衡,萬物之平。孰不事君,胡能必信?孰不為相,其誰有終?公薨于位,太尉之崇。天子孝思,來薦清廟。侑我圣考,惟時元老。天子念功,報公之隆。春秋從享,萬祀無窮。作為詩歌,以念廟工。
蘇軾:故兵部侍郎晉國王公(王祐),顯于漢、周之際,歷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時。蓋嘗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币讯渥游簢恼嗾孀诨实塾诰暗隆⑾榉g,朝廷清明,天下無事之時,享其福祿榮名者十有八年。
王倫:先臣文正公以直道輔相兩朝,天下所知。
王稱:李沆、王旦相繼相章圣(宋真宗),君臣俱欲無為,上則陰陽和風(fēng)雨時,下則水土平草木茂,外則便鄙不聳,內(nèi)則比屋可封,真得宰相之職矣,而沆猶日奏水旱盜賊之事,以防人主侈心,其先識遠(yuǎn)慮蓋如此。以旦之賢,諫行言聽,而于此有愧于沆焉,此春秋之法所以責(zé)備于賢者也。
李燾:玉清昭應(yīng)宮之役,子明不能強(qiáng)諫,奉天書行事,每有愧色。
王十朋: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范質(zhì)、趙普之徒,相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時,有若李沆、王旦、寇凖。在仁宗時,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韓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與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葉逋:①故李沆、王旦在真宗時謹(jǐn)守資格...以謹(jǐn)守資格為賢,名重當(dāng)世,...而李沆十?dāng)?shù)人者,以守資格得名,而其時亦以治稱。 ②守資格以用人,無若李沆、王旦、王曾、呂夷簡、富弼、韓琦、司馬光、呂公著之為相,然考其功效,驗(yàn)其人才,本朝以資格為用人之利也決矣。[56]
洪邁:祥符以后,凡天書禮文、宮觀典冊、祭祀巡幸、祥瑞頌聲之事,王文正公旦實(shí)為參政宰相,無一不預(yù)。官自侍郎至太保,公心知得罪于清議,而固戀患失,不能決去。及其臨終,乃欲削發(fā)僧服以斂,何所補(bǔ)哉?魏野贈詩,所謂‘西祀東封今已了,好來相伴赤松游’,可謂君子愛人以德,其箴戒之意深矣。歐陽公神道碑,悉隱而不書,蓋不可書也。雖持身公清,無一可議,然特張禹、孔光、胡廣之流云。
呂中:①蓋自李文靖(李沆)、王文正(王旦)當(dāng)國,抑浮華而尚質(zhì)實(shí),獎恬退而黜奔競,是以同列有向敏中之清謹(jǐn),政府有王曾之重厚,臺諫有魯宗道之質(zhì)直,相與養(yǎng)成渾厚樸實(shí)之風(fēng),以為天圣、景祐不盡之用。雖縉紳之議論,臺諫之風(fēng)采,道學(xué)之術(shù),科舉之文,非若慶歷以來炳炳可觀,而紀(jì)綱法度皆整然不紊,兵不驕,財不匱,官不冗,士不浮,雖慶歷之盛,亦有所不及也。 ②而宋朝之指目為小人者,自欽若(王欽若)、丁謂始...故當(dāng)時知二子之奸者,王旦、李沆而已。
朱熹:通一代所謂名臣,必求粹自無疵,自漢唐不過二三,數(shù)宋君子,李、韓、范、馬外,趙普、王旦,咸不免譏,矧其余者。
脫脫:王旦當(dāng)國最久,事至不膠,有謗不校,薦賢而不市恩,救罪輒宥而不費(fèi)辭。澶淵之役,請于真宗曰:‘十日不捷,何以處之?’真宗答之曰:‘立太子?!醯び鈿q給而借幣,西夏告民饑而假糧,皆一語定之,偉哉宰相才也。惟受王欽若之說,以遂天書之妄,斯則不及李沆爾。
葉盛:王子明、寇平仲(寇凖)皆偉然一代人豪,然天書之謬,一以不能正其始,一以不能正其終。
歸有光:君德賴以培養(yǎng),生民賴以滋息,社稷賴以鎮(zhèn)定,此忠厚之臣也。其在于古,若償金、脫驂、翻羹、唾面之類,皆可以言忠厚也。其大者,則如曹參、周勃、丙吉、狄仁杰、郭子儀、裴度、呂端、王旦、韓琦之徒是也。
李贄:人多以受珠一事求全文正,殊不知設(shè)身處此,更不知何如也。但觀其所全者多,此等處略之可也。
王夫之:王旦受美珠之賜,而俯仰以從真宗之偽妄,以為熒于貨而喪其守,非知旦者,不足以服旦也。人主欲有所為,而厚賄其臣以求遂,則事必?zé)o中止之勢,不得,則必不能安于其位。及身之退,而小人益肆,國益危。旦居元輔之位,系國之安危,而王欽若、丁謂、陳彭年之徒,側(cè)目其去,以執(zhí)宋之魁柄。則其遲回隱忍而導(dǎo)諛者,固有不得已于斯者矣...雖然,旦之處此也,自有道焉。旦皆失之,則彷徨而出于茍且之涂,弗能自拔,其必然矣。澶州受盟納賄之恥,微欽若言,君與大臣豈能無愧于心?...旦之登庸,以寇凖之罷相也。欽若不能與同朝,則旦亦不可與欽若并用。乃欽若告旦以祥瑞之說,旦無以處之,而欽若早料其宜無不可。則旦自信以能持欽若,而早已為欽若所持。夫其為欽若持,而料其不能為異者,何也?相位故也。使旦于命相之日,力爭寇凖之去,而不肯代其位,則欽若之奸不摧而自折,真宗之惑不辨而自釋,亦奚至孤立群奸之上,上下交脅以阿從哉?進(jìn)退之際,道之枉直存焉,旦于此一失,而欲挽之于終,難矣!
《歷代群英歌》:王旦裁抑奔競,繼隆(李繼隆)不附權(quán)臣。
畢沅:旦為宰相,務(wù)遵法守度,重改作,善于論奏,言簡理順。其用人,不以名譽(yù),必求其實(shí)。居家賓客滿座,必察其可言及素知名者,別召與語,詢訪四方利病,或使疏其言而獻(xiàn)之,密籍其名以薦,人未嘗知。
湯鵬:①王旦傅會天書,稱大禮使,此真宗所以夸其淫祀也;解縉、黃淮不念舊君,鋪陳文學(xué),從容密勿,此燕王棣(朱棣)所以文其逆舉也。故曰鄉(xiāng)原為不君之利也。 ②所謂交際參差而生榛梗者,周瑜年少,則為程普所陵;王旦老成,則為寇凖所短是也。
惲毓鼎:宋代宮闈之事,大臣皆得與聞。如王文正、呂正惠(呂端)、呂文靖(呂夷簡),遇大事極能匡正。
蔡東藩:①欽若小人,不足深責(zé)。王旦名為正直,乃以欽若一言,美珠一樽,竟箝其口,后且力請封禪,冒稱眾意,利令智昏,固如此哉!讀畢為之三嘆! ②本回為王旦、寇凖合傳,兩人皆稱名相,而旦失之和,和則流;凖失之剛,剛則褊;要之皆非全才,而患得患失之心,則旦與凖皆不免。旦之所以同流合污者在此,凖之所以屢進(jìn)屢退者,亦何嘗不在此?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旦與凖若知此道,則和可也,剛亦可也,何致事后自悔,遺令披緇,阿旨求榮,坐罪迭貶耶?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