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端午節(jié):唐宋北方流行射柳 唐至清婦女回娘家
古代端午節(jié)的氣氛在飲食、娛樂和交往當中都有很濃重的體現(xiàn)。飲食不必說了,吃粽子、喝雄黃酒,從先秦到清末,自古皆然,至少在淮河以南是自古皆然(北方人在端午節(jié)那天未必吃粽子);娛樂也不必說了,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龍舟競渡之風綿延千古。但是有一種娛樂并不被我們所熟知,那就是“射柳”。
例如在唐宋兩朝,北方人過端午是非常流行射柳的。所謂射柳,其實就是一幫人各持弓箭,朝事前指定的某根柳枝上射去,瞧誰能把它射斷。這種娛樂的危險性絲毫不亞于賽龍舟,因為端午節(jié)那天很多人都出來了,你射柳的時候未必能保證對面沒有人,強弓硬箭又能及遠,嗖的一箭射出,柳枝沒射斷,把人脖子射斷了。
我們現(xiàn)在過端午一般不走親戚,古人不然,由唐至清,端午節(jié)都是走親訪友和互相饋贈的好機會。首先,婦女在端午那天是要“歸寧”的,也就是回娘家,妻子回娘家了,丈夫五月初六那天得去迎接,迎接時不可能空手。其次,皇帝和百官之間也存在一種互相饋贈的關系,例如唐代宗在位的時候,各地節(jié)度使必須在五月初五之前把禮物送到宮廷,這些禮物包括金銀、絲綢、布匹、牲畜、鳥獸、各地土特產(chǎn)以及各種奢侈品,一般每個節(jié)度使的禮物都不能低于一百萬錢。唐代宗收下禮物,還有“回賜”,回賜就可憐多了,視禮物厚薄而定,常常是一把折扇、一幅字畫什么的。
唐代宗這人迷信,每年五月初五的中午十二點,他都要讓揚州刺史派人去長江之上鑄一只很大的青銅鏡,據(jù)說這種鏡子可以照見人間善惡,還可以祛風辟邪,經(jīng)常照的話,益壽延年包治百病,比吃藥都管用。白居易有詩:“江心波上舟中鑄,五月五日正午時。”說的就是唐代宗讓人在端午節(jié)那天鑄鏡子的故事。
迷信的不光是皇帝,群眾也迷信。南宋時候,老百姓希望自家的棗樹多結棗,可又不懂授粉和嫁接,就在端午節(jié)那天演一出戲:倆人配合,一人爬到樹上,拿刀作劈砍狀,邊砍邊說:“能不能多結棗?能不能多結棗?”另一人跪在樹下磕頭如搗蒜:“我結,我一定多結!”這把戲結束之后,據(jù)說棗樹指定豐收。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