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習俗 阿昌族日常禮節(jié)和禁忌
阿昌族習俗阿昌族日常禮節(jié)和禁忌,阿昌族的居住房屋多為土木結構,一正兩廂。正房中堂設火塘,會客、議事、日常多在
阿昌族的居住房屋多為土木結構,一正兩廂。正房中堂設火塘,會客、議事、日常多在此。中堂正墻上設家堂擺神龕、設“天地君親師位”,用于祭祖;有“活袍”(經(jīng)師)之家,旁邊另設祭師處,供奉木馬、雉尾扇等神物。
家堂上忌亂放雜物,忌放刀放槍。正堂內(nèi)起居、圍桌吃飯,長者、老者多坐上方?;鹛潦馨⒉逯匾暎昴赀^節(jié)要燒香,舂過年粑粑首先祭祀火塘。
火塘上的鍋腳石或三腳架或木柴頭,忌用腳踏踩或坐在上面,忌向火塘吐口水,也不能從火塘上跨過。嬰兒出生后要抱著嬰兒繞火塘三圈,新娘娶到男家也要由男家老年婦女牽著繞火塘三圈。阿昌族人家的門檻多為方形木料,忌站,忌坐,忌用刀砍,其觀念中門檻代表門風好壞和家道人丁的興盛。
阿昌族的臥房分布在正堂兩邊,老者居左邊,其他居右邊。男性長者忌進已婚晚輩的臥室。未婚男子可住廂房或廂房樓上。女性忌住樓上;男子在樓下,忌婦女上樓。忌婦女跨踩農(nóng)具工具。
阿昌族熱情好客,尊老愛幼,有許多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禮儀。有客來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飯禮讓上座,如客人年輕輩分小可推辭坐邊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禮讓就接受。
阿昌族待客有勸飯習俗,無論會喝酒、喝茶否,忌諱客人不接受;遇勸飯時,無論已飽否都應伸雙手捧碗相接;雙手接遞或起身行禮,視為恭敬。通常勸飯是象征性的,通過勸飯講情說意,乃至唱功飯山歌抒情,表示歡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緣由。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阿昌族習俗阿昌族各種習俗簡介
婚俗阿昌族同姓忌婚配。有招婿入門習俗,上門男子須改名隨女方姓?;槎Y舉行3天,如解除婚約婚誓,須退回盟誓的相片及頭發(fā)?;檠缟?,先要請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并擺上一盤用豬腦拌制的涼菜,酒宴后舅舅要送新娘一條約4.5千克的帶豬尾巴的后腿,稱為外家肉,表示新娘要永遠不忘娘家的養(yǎng)育之恩。服飾阿昌族的服飾簡潔、樸素、美觀。男子多穿藍色、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黑色長褲,褲腳短而寬。婦女的服飾有年齡和婚否之別。未婚少女平時多著各色大襟或對襟上衣、黑色長褲,外系圍腰,頭戴黑色包頭。飲食阿昌族喜吃芋頭,但以米飯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制成餌絲、米線作為主食。肉食主要來源于飼養(yǎng)的豬和黃牛。建筑阿昌族人家的住宅,皆建造為三合或四合院樣式,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木頭皆是阿昌族人家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過去的木框架雖然已經(jīng)改變?yōu)榻裉斓匿摻钏嗫蚣?,但房屋的?nèi)壁卻仍然是木料。阿昌族人家都喜歡在這內(nèi)壁上鏤刻各種各樣的圖案。禁忌...
· 阿昌族日常生活中都有什么禁忌
阿昌族的禁忌大多與倫理道德、宗教信仰和封建意識有關,有些內(nèi)容逐漸發(fā)生了變化。主要有:不能跨過木工工具、堂屋的火塘。不能跨過路上攔著的繩子。不能騎馬過街或進村。不能跨坐在堂屋門檻上。婦女不能從犁、耙等全套犁田的農(nóng)具上跨過。男人不走曬有婦女筒裙處。婦女生小孩,未滿七天,別家男人不能進入院內(nèi)。堂屋神龕除自家人外,外人一概不能動,出嫁后的女兒、家中的孕婦也不能動。家堂神龕不能擺放鐵器等兇器。吃飯用餐只能男性長者坐上座,女婿年歲再高也不能坐上座。兄弟各自成婚后,互不能進對方的寢室。父親不能進已婚兒子的寢室。"色曼"只能是男人主祭,全村祭"色曼"時,村里不能留有外寨人,也不許外寨人經(jīng)過村子,包括嫁到外寨的本村姑娘。死在寨外的人,尸體不能抬回寨子。送葬返回途中,不能回頭看。
· 阿昌族習俗阿昌族民風民俗簡介
阿昌族熱情好客,尊老愛幼,有許多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禮儀。有客來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飯禮讓上座,如客人年輕,輩分小可推辭坐邊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禮讓就接受。阿昌族待客有勸飯習俗,無論會喝酒、喝茶否,忌諱客人不接受;遇勸飯時,無論已飽否都應伸雙手捧碗相接;雙手接遞或起身行禮,視為恭敬。通常勸飯是象征性的,通過勸飯講情說意,乃至唱勸飯山歌抒情,表示歡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緣由。阿昌族的風俗習慣阿昌族是中國云南省特有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隴川縣戶撒和梁河縣九保、囊宋三個阿昌族鄉(xiāng)。潞西縣江東鄉(xiāng)高埂田和盈江、瑞麗有少量分布。此外,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龍縣的漕澗、舊州等地,保山地區(qū)騰沖縣和龍陵縣也有部分居祝阿昌族的服飾簡潔、樸素、美觀。男子多穿藍色、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下穿黑色褲子,褲腳短而寬。小伙子喜纏白色包頭,婚后則改換黑色包頭。有些中老年人還喜歡戴氈帽。青壯年打包頭時總要留出約40厘...
· 阿昌族習俗阿昌族玩春燈是為了什么
春節(jié)期間,阿昌族村寨除立秋千外,還玩春燈。阿昌族玩春燈的歷史據(jù)傳已有數(shù)百年了,但由于阿昌族沒有文字,所以確切的年代誰也說不清楚。阿昌族玩春燈的來歷,主要是與他們的宗教信仰有關。他們認為燈有“燈神”,“燈神”操縱著人類和萬物的生死與興衰,玩春燈其實就是一種祈求人丁平安、六畜興旺、五谷豐登的宗教活動。有“燈神”,就有“燈根”,有“燈根”就必須玩燈來消災。阿昌族地區(qū)的玩燈習俗由來已久,可以說是根深蒂固,有“三年不玩燈,牛死馬遭瘟”之說,由此可知,玩燈在阿昌族是一種宗教行為。春燈的主要內(nèi)容有:《耍雙獅》、《使春?!?、《采茶調(diào)》、《魯班調(diào)》、《逢春調(diào)》等,其間還有人說四句,穿插進行武術和雜技表演,其形式幽默滑稽,令人百看不厭。春燈多用本地方言表演,臺詞中包含了豐富的生產(chǎn)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很受群眾歡迎。春燈的角色全部由男性裝扮,還有一些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像猴子、老虎、水牛、鷺鷥等動物角色。這些動物角色...
· 阿昌族習俗獨特有趣的阿昌族婚俗
偷雞頭與抬鍋蓋--阿昌族婚俗晚上串門到了姑娘的村寨,小伙子們先不忙著去姑娘家,而是先到親戚朋友家小歇,準備晚上鬧個夠。那個被小伙子看上的姑娘,將客人領進村寨之后,就要去找姑娘,如果十個小伙子,她就要找九個姑娘來陪客。找好姑娘之后,姑娘們就分頭去找雞,每人一只,找齊后交給那個姑娘去請村寨中最好廚師,大家一起殺雞做菜這頓全雞宴做好之后,做主人的姑娘就要到村寨中去喊:“遠方的客人,我家的飯菜已經(jīng)準備好,請你們快點來!”姑娘喊了一圈之后,不管有沒有人答應,就直接回家了。一直豎著耳朵等姑娘喊的小伙子們,聽見喊聲后立即來到姑娘家。在姑娘家的桌上酒菜已全部放好,每人兩個碗,一碗米酒,另一只碗里放著雞頭。小伙子一般要先數(shù)一數(shù)雞頭,如果對就入座,不對就不入席。藏雞頭宴席開始后,小伙子們開始偷偷將雞頭藏起來,說姑娘的雞沒有殺夠。姑娘就要找雞頭,如果找出來了,罰偷雞頭的喝一杯酒。如果找不到,小伙子自己將雞頭拿出...
關于我們
關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