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元勰的貢獻有哪些 元勰的主要政績有哪些
元勰(473-508年),本名拓跋勰,字彥和,北魏宗室大臣、政治家、詩人。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第六子、孝文帝元宏之弟。
太和九年(485年),封始平王,加侍中,拜征西大將軍。后為中書令,改封彭城王,深得孝文帝信任,官至尚書、侍中。孝文帝駕崩,元勰輔佐孝文帝長子宣武帝元恪,封為驃騎大將軍,雖得到好評,但受到宣武帝及國舅高肇猜疑,永平元年(508年)自殺。死后,追謚武宣王。
其子元子攸為孝莊帝后,追尊元勰為文穆皇帝,廟號肅祖。
元勰主要政績有哪些
元勰是北魏歷史上杰出的年輕政治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積極支持者,對推動孝武帝的改革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少年英才
眾所周知,孝文帝的那次漢化大改革,推進了北方的社會進步和民族一次大融合。這其中受到了本族親貴很大的阻撓,但是還是有極少數(shù)皇族中人的支持,最有代表的就是孝文帝的叔叔任城王拓跋澄和孝文帝的六弟彭城王拓跋勰。他們兩個一個是改革初期的大功臣,一個則是孝文帝后期倚重的股肱之臣。拓跋勰對改革十分熱衷,尤記得他的一首十步所成的詩:“問松林,松林幾經(jīng)冬?山川何如昔,風云與古同?”
孝文帝聽后大笑,說:六弟這是在責備我,這幾年疏于朝政了。
那一年他僅十六歲,已對改革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孝文帝也漸漸開始注重他這個幼弟。
拓跋勰逐漸在政治上顯現(xiàn)出超群的才華,在南伐戰(zhàn)場上也是屢建奇功。孝文帝對他也是越發(fā)倚重。
密助遷都
北魏孝文帝親政之年面臨的形勢是:北魏雖然統(tǒng)一黃河漢域已有五十多年,但以平城為中心的代地與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qū)在文化上存在著極大的差異,鮮卑文化中心平城與漢化中心洛陽相差懸殊,不可同日而語;北魏統(tǒng)治者要改變自身的文化落后狀況,最佳措施是遷都洛陽,向先進文化看齊;同時北魏統(tǒng)一北方后一直于南方政權(quán)對峙,雙方的交界大抵在中原地區(qū)的淮河一線,由于魏都平城遠在北方,既不能有效的抵御南方政權(quán)的軍事進攻,又不能在有利形勢下,大規(guī)模進攻南方,實現(xiàn)南北統(tǒng)一,如果北魏遷都洛陽,既可以利用洛陽這個戰(zhàn)略要地有效抵御南方軍事進攻,又可利抓住有利時機,水陸并進統(tǒng)一南方。年輕的孝文帝高瞻遠矚,既要實現(xiàn)文化方面的長治久安,又要做西晉以來統(tǒng)一帝國之主,必然要把他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中心選到洛陽,因此,遷都洛陽是北魏孝文帝解決一切面臨問題的關(guān)鍵。
提起遷都,孝文帝自然想到那些因循守舊的北魏官僚貴族。他們鼠目寸光,不思進取,既不愿遷到洛陽去接受文化革命,又不想立足中原實現(xiàn)統(tǒng)一。孝文帝要實現(xiàn)遷都,如何才能排除或越過橫在眼前的巨大阻力呢?
支持孝文帝遷都改革的進取派任城王拓跋澄、孝文帝的弟弟中書令拓跋勰、漢族官僚李沖積極向孝文帝獻策,經(jīng)過密謀,決定借南征蕭齊政權(quán)為名,就勢遷都洛陽。
于是,孝文帝于493年8月下詔,出兵四十萬親征南齊,除留部分兵馬、官員、各部落老弱女幼留守在家外,所有官僚、軍人、部民統(tǒng)統(tǒng)隨軍南下。九月,一切齊備。孝文帝雄姿英發(fā),御馬戎服率軍前行,其他人眾隨行于后;當時正是秋雨連綿季節(jié),一路上雨下不停,道路泥濘難行;好不容易才渡過黃河,到了洛陽。這時,群臣苦不堪育,紛紛要求在洛陽避雨,于是孝文帝下令暫駐洛陽。
晉都洛陽自永嘉之亂以后,久遭戰(zhàn)火焚劫,巍峨宮闕早巳化為瓦礫。孝文帝只好將行轅設(shè)在都城遺址東北的金庸城。駐蹕其間,孝文帝帶文武大臣巡視西晉故宮遺址,一邊看一邊哀嘆:“晉帝不施德政,造成如此慘景,作為人主,朕能不感傷?”說罷,隨口詠出(黍離》詩,左右聽了,無不流涕。孝文帝又帶眾臣觀洛陽橋、瞻西晉太學舊址、睹漢魏石經(jīng),所見所聞,感慨萬千。
三日過后,陰雨仍下不停。孝文帝下令六軍出發(fā)。各軍將士及隨行官員暗暗叫苦,心有怨而不敢言。孝文帝躍身上馬,就要鞭馬而出。眾臣見狀,急忙跪在馬前。孝文帝故作驚奇,問:“長驅(qū)南下,是既定方針,你們攔在馬前干什么?”尚書令李沖故意先奏:“陰雨連綿,各軍長途跋涉,早已疲備不堪,臣冒死進諫,陛下不要南征了?!毙⑽牡垩鹱髋瓲?,厲聲說:“我們就要踏平南齊,統(tǒng)一海內(nèi)。你們這些儒生,屢次阻我大計實施,軍法如山,不許再言!”話剛落點,就朝馬屁股上打了一鞭,眼看孝文帝要縱馬而馳,眾臣異口同聲、流著眼淚呼喚:“陛下莫行,陛下莫行!”孝文帝勒住馬韁,看著跪在地上的眾臣,嘆口氣說:“這次南征勞師興眾,如果無功而返,豈不遺笑天下。我們的前人,世代居住在荒涼的大漠,我?guī)銈兡险鳎菫榱俗屪訉O后代享受中原之富。如果你們不愿南下,咱們就定都這里,在這天下之中的洛陽以圖發(fā)揚光大。
諸位王公以為如何?現(xiàn)在,每人都要明確表態(tài),不能商議。打算南下的站左邊,愿意定都洛陽的站右邊!”各位王公大臣一聽,爭先恐后地站到孝文帝右邊,并齊聲感謝:“陛下萬歲,皇上英明!”
孝文帝既然遷都洛陽,當務(wù)之急是營建新都城。他特令司空穆亮、尚書令李沖、將作大將董爵等人負責籌建洛京,限期一年完成;同時令安定王拓跋休專程到平城作遷都動員。
在西晉洛陽城舊址上新都建設(shè)加緊進行。第二年二月,新都,建設(shè)完成過半,孝文帝通知留守平城的老臣準備遷都。但是他們懷念故都,不肯南遷,孝文帝只好返回平城親自動員。他召集舊臣到太極殿,暢言遷都利害。燕州刺史穆熊問:“四方未定,不宜遷都。如果遷都洛陽,南征,怎么打仗?”孝文帝說:“平城有牧場,可以供給洛京,怎能說?平城在恒山以北,九州之外,不是帝王長久立都之地,要入主中原,必須遷到洛陽?!鄙袝诠f:“從先帝以來,居住乎城已經(jīng)很久了,百姓早已安居樂業(yè),現(xiàn)在要南遷,他們會愿意嗎?”平陽公拓跋丕接著說:“遷都是國家大事,應(yīng)當卜卦問問吉兇。”孝文帝對答:“周公、召公是古代圣賢,他們遷洛卜卦,可知吉兇?,F(xiàn)在沒有圣賢,卜卦有什么用呢?況且,卜卦是自己有疑問才卜問吉兇,我們遷洛利大于弊,用不著去卜問吉兇?!苯又鎸Ρ姵监嵵氐卣f:“帝王以四海為家,哪里合適就在哪里建都,或南或北,從來沒有定制。我們的遠祖本在大漠,平文皇帝時遷都木根山,昭成皇帝時遷都盛樂,道武皇帝時遷到平城。在我以前,先帝已經(jīng)遷都三次,才給我留下了這么好的基業(yè),我為什么不能遷都洛京,給后人造福呢?”群臣聽了,無人再言。遷都洛陽,終成定局。
當年九月,新都在西晉洛陽城舊址基礎(chǔ)上建成,它雖然是后來北魏洛京之內(nèi)城,但規(guī)模不小于西晉洛陽城。它東西九里,南北六里;帝王宮殿氣勢恢宏,中央衙署沿道排列。
伴隨著洛京的建成,北魏孝文帝由金墉城遷入新都宮城。平城六官文武官員也遷來洛京,在中央衙署各就其位。至此,醞釀已久的北魏遷都計劃終于實現(xiàn)。
慘遭冤殺
元勰十分地謙恭,對孝文帝給與他的一切權(quán)勢都要辭讓多次,總要提及長幼尊卑有序,不敢僭越半步。在孝文帝帶病最后一次南征的時候,“勰內(nèi)侍醫(yī)藥,外總軍國之務(wù),遐邇肅然,人無異議”,“勰乃密為壇于汝水之濱,依周公故事,告天地、顯祖請命,乞以身代”,“自懸瓢幸鄴,勰常侍坐輿攆,晝夜不離于側(cè),飲食必先嘗之,而后手自進御”(摘自《魏書》)??梢?,孝文帝病危的時候他向天乞求用自己的壽命換皇兄的陽壽,一切苦痛都由自己來承受。而且親自侍侯孝文帝的起居,藥與飲食都由自己嘗過之后在給孝文帝食用。無怪乎史書上說他孝以為質(zhì),忠而樹行。
最后在孝文帝在彌留之際,要確定他為輔政王的時候,拓跋勰又是一番推辭:“士于布衣,猶為知己盡命,況臣托靈皇,聊暉陛下,誠應(yīng)竭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貞。但臣出入喉口,每跨時要,及于寵靈輝赫,聞之遐邇。復參宰匠,機政畢歸,震主之聲,見忌必矣。此乃周旦遁逃,成王疑惑,陛下愛臣,便為末盡始終之美。臣非所以惡華捐勢。非所以辭勤請迪,正希仰成陛下日鏡之明,下念愚臣忘退之禍?!备咦婢弥唬何釋に既暄裕韺嶋y奪?!蹦耸终邮雷谠唬骸叭甑诹甯港?。清規(guī)懋賞,與白云俱潔;厭榮舍級,以松竹為心。吾少與綢繆,提攜道趣。每請解朝纓,恬真丘壑,吾以長兄之重,未忍離遠。何容仍屈素業(yè),長嬰世綱。吾百年之后,其聽朗辭蟬告冕,遂其沖挹之性。無使成王之朝,翻疑姬旦之圣,不亦善乎。汝為孝子,勿違吾勒。”(摘自《魏書》)
(元勰聞言,流著淚懇求說:“布衣之士,且能為知己者死,何況臣是陛下的同胞手足呢。但是臣作為陛下至親,長期參預機要,思寵無比,所以敢于接受。如今又命臣總管大政,聲名震主,必定要獲罪。昔日周公那樣圣賢,成王極為圣明,還難免產(chǎn)生懷疑,更何況臣呢?陛下雖然是愛護臣,只伯不是讓臣善始善終的做法?!?/p>
孝文帝沉默許久,同彥了元勰的請求,親筆寫下詔書給太子說:“你的叔父元勰,志節(jié)高尚,清美淡泊,如白云松竹一般。朕百年之后,可以準許他辭去職務(wù),滿足他的心愿。切不可重復猜忌姬旦之圣這樣的錯事,你是我孝順的兒子,不要違背我的遺詔”)
孝文帝又留下一張遺詔,大致內(nèi)容為——“詔諸王并刺史、太守:皇太子即位,但有謀反者,聽彭城王以此詔,召爾等共討之。特詔!”
元勰在孝文帝心中已是后事倚重托付的唯一人選。一般來說,太子即位后,拓跋勰做為一個辭去一切特權(quán)的皇族王爺,只要安分守己,不謀反作亂,他手中的那道手詔足可以保他到善終了。然而,拓跋勰的憂慮并沒有一點錯,一個功高震主的親王肯定是不容于少主的,況且還有一個樂于挑撥是非、陷害賢良的外戚高肇。拓跋勰在王妃生產(chǎn)當日被急急詔進皇宮,一杯毒酒葬送了他年僅35歲的生命。他終是被少年皇帝所錯殺,而孝文帝留下的那道遺詔,詔拓跋勰誅殺朝中佞臣的手諭,竟然是那樣地諷刺……
彭城王妃在得知噩耗之后,大哭并罵道:高肇冤殺忠良,如果老天有眼,你將來不得好死?!蓖匕羡牡乃烙崅鏖_后,就連市井之人痛哭流涕:姓高的竟然錯殺如此賢王!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