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名相李昉是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李昉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遠(yuǎn),(《直齋書錄解題》作明叔),深州饒陽(今河北饒陽縣)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學(xué)家。后漢乾佑年間(948年)進(jìn)士。累官至右拾遺、集賢殿修撰。后周時任集賢殿直學(xué)士、翰林學(xué)士。宋初為中書舍人。宋太宗時任參知政事、平章事。以特進(jìn)、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贈司徒,謚文正。
李昉效法白居易詩風(fēng),為“白體詩”代表人物之一。典誥命共三十余年,曾參與編寫宋代四大類書中的三部(《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太平廣記》),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歷史如何評價李昉
總評
李昉為人寬厚溫和,不計舊惡,在相位時小心謹(jǐn)慎,沒有顯赫的名望。
歷代評價
柴榮:吾久知有此人矣。
李谷:子他日官祿當(dāng)如我。
趙光義:①李昉事朕,兩入中書,未嘗有傷人害物之事,宜其今日所享如此,可謂善人君子矣。 ②昉本以文章進(jìn)用,及居相位,自知才微任重,無所彌綸,但憂愧而已。
趙恒:國朝將相家能以聲名自立,不墜門閥,唯昉與曹彬家爾。
歐陽修:李文正公進(jìn)《永昌陵挽歌辭》云:“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樓三度納降王。”當(dāng)時群臣皆進(jìn),而公詩最為首出。
王稱:李昉為多遜所毀,而不較(闕)正,為張紳所污,而不辨,齊賢為同列所累,而不言。嗟乎!君子哉!非甚盛德蔑以加,此三人者,俱名宰相,又能引年謝事,優(yōu)游林泉,以佚其老,其處進(jìn)退之際,綽然有馀裕矣。
脫脫:太宗勵精庶政,注意輔相,以昉舊德,亟加進(jìn)用,繼擢蒙正、齊賢,迭居相位;復(fù)進(jìn)黃中,俾參大政。而四臣者將順德美,修明庶政,以致承平之治,可謂君臣各盡其道者矣。君子謂李昉為多遜所毀而不校,蒙正為張紳所污而不辨,齊賢為同列所累而不言,黃中多所薦引而不有其功,此固人之所難也。而況四臣者皆賢宰輔,又能進(jìn)退有禮,皆以善終,非盛德君子,其孰能與于斯?
謝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馬溫公之相業(yè),寇萊公、趙忠定之應(yīng)變,韓魏公之德量,李綱、宗澤之撥亂,狄青、曹瑋、岳飛、韓世忠之將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歐陽永叔、蘇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國之忠義,皆灼無可議,而且有用于時者,其它瑕瑜不掩,蓋難言之矣。
王夫之:①若李昉者,吾不知其何以出后于人,而致青云、依白日,極人世之通顯?;驊褏閰橹荩草d之恩,曾不念位晉三公之身為誰氏之身也,其忍也乎哉?非以世祿而受榮名,非以宗祧故而為養(yǎng)子,前之失也,補(bǔ)過未晚也。且夫古非盡人而有為之后者也,故禮有無后之祭焉。茍非宗子與有世祿,廟祀不因己而存亡,從子可資以繼祖,則子之有無,天也;人不可以其偽干天而強(qiáng)為駢拇枝指者也。僭立后者非法,覬覦以忘親為人后者非人,古所不敢不忍者也,奚容假古禮以薄于所生也哉?今之后,非古之后也。李昉之請,天禧之制,變之正也。 ②(宋太宗待趙普)酬賞雖隆,而終寄腹心于崛起之李昉、呂端,罷普以使死于牖下,故宗社以安。③宋自雍熙以后,為平章、為參知、為密院、總百揆、掌六師者,乍登乍降,如拙棋之置子,顛倒而屢遷。夷考其人,若宋琪、李昉、李穆、張齊賢、李至、王沔、陳恕、張士遜、寇準(zhǔn)、呂端、柴禹錫、蘇易簡、向敏中、張洎、李昌齡者,雖其閑不乏僥幸之士,而可盡所長以圖治安者,亦多有之。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