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区中文,国产精品91高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族譜網(wǎng) 頭條 歷史文化

                  長平之戰(zhàn)的誤讀:趙括并非紙上談兵輸在了國力上

                  2019-10-23
                  出處:族譜網(wǎng)
                  作者:阿族小譜
                  瀏覽:767
                  轉(zhuǎn)發(fā):0
                  評論:0
                  長平之戰(zhàn)的誤讀:趙括并非紙上談兵輸在了國力上,秦趙長平一戰(zhàn)名垂千古,成就了一名武將武安君——白起的輝煌,同時也將“紙上談兵

                    秦趙長平一戰(zhàn)名垂千古,成就了一名武將武安君——白起的輝煌,同時也將“紙上談兵”罵名讓一位少年將軍背負了數(shù)千年。但歷史真是這樣的嗎?本文將著力恢復(fù)歷史原貌,為大家展示那段令我血脈賁張的畫卷。

                    秦國:商鞅變法富國強兵,立志統(tǒng)一六國

                    要說到秦趙長平之戰(zhàn)就必須先說明此戰(zhàn)對戰(zhàn)國歷史的影響。 先說秦國: 秦國自公元前359年秦孝公贏渠梁任用魏國人衛(wèi)鞅為左庶長實施商鞅變法以來,于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分兩次進行了改革。

                    其主要內(nèi)容大致為:1、在政治上,徹底廢除“世卿世祿”制,建立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quán)制度;2、在經(jīng)濟上,廢井田,開阡陌,逐步實施土地私有制,重農(nóng)抑商,發(fā)展國家經(jīng)濟根本;3、在社會方面,獎勵耕戰(zhàn)、廢除爵位世襲;施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發(fā)徭役和戶口稅等。

                    由此可以看出,秦國變法中最重要的是將國家的力量統(tǒng)一集中到了中央,改變了奴隸分封權(quán)力過于分散的問題,是一個國家形成了一個拳頭。孝公死后,雖商鞅被貴族勢力處死,但變法的制度被進一步得到執(zhí)行與發(fā)展,并沒有半途而廢。

                    至前261年,長平之戰(zhàn)爆發(fā)時,已歷經(jīng)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四世99年的努力,此時的秦國已是擁有巴蜀和漢中兩大糧倉,擁有兵力近100萬的超級大國。其歷代君王的目標就是崛起于西方,統(tǒng)一六國,建立一個大一統(tǒng)的封建王朝。

                    趙國:胡服騎射,崛起于東方

                    我們再看看趙國: 戰(zhàn)國七雄中的趙國無論從疆土,人口,實力上來看都不是最強大的。甚至連三強都數(shù)不上,楚——地方千里,帶甲百萬,地處南方,戰(zhàn)略地位可攻可守;齊——雄占東方,國家財富居戰(zhàn)國之首,民眾且糧足;魏鐵甲步兵(魏武卒)稱雄七國,數(shù)次攻趙甚至占據(jù)邯鄲3年之久;只有燕,韓實力稍遜。

                    而趙地處各國之要沖,可謂爭地也!北有胡林、匈奴,東有強齊,南有悍魏,西有虎狼之國——秦。面對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趙似乎只有招架之力,事實上武靈王改革前都是如此。 然而,秦國的變法自強讓包括趙國在內(nèi)的東方六國看到了強大起來的希望。

                    趙武靈王志向遠大,眼光不凡、意志堅定。即位之后在前307年,立排眾議大膽推行移風(fēng)易俗,以“胡服騎射”為起點選練精銳弩弓騎兵,在六國中率先組建起了強大的騎兵部隊,進行了相當徹底的軍事改革。

                    從前307年至前296年的十二年間,趙國西破林胡、樓煩、北滅中山,拓地千余里。 趙國原本就是以武立國,民風(fēng)驃悍、崇尚氣力、慷慨悲涼之士甚多,又得兵法之教,故在變法后迅速成為戰(zhàn)國中后期的北方軍事強國。其崛起速度之快,出乎天下人意料之外,足令六國為之側(cè)目。

                    在戰(zhàn)國中后期,東方三強(魏、齊、楚)相繼衰落,秦國之威獨步天下之時,趙國實為中流砥柱,其作用可謂是舉足輕重。此時的趙國不僅是秦國東出的最大障礙,也隨時有可能成為秦國爭奪天下的最大競爭對手。并且,秦軍自變法后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便是在閼與之戰(zhàn)毀于趙軍刀下。 至此,秦國獨大演變?yōu)閮蓮姞幇浴?/p>

                    秦趙對決,不可避免

                    從以上背景中我們不難得出以下幾點結(jié)論:

                    1、秦國因變法而強盛,且變法徹底,成為超級大國,其綜合實力強于趙國甚多;

                    2、趙國以軍事改革為契機,已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成為軍事大國。但是政治、經(jīng)濟變法尚未完成,國家綜合實力與秦國尚不可同日而語。

                    3、秦國要東出、必先打敗或征服趙國,不能看著趙國坐大;

                    4、趙國要崛起,必須為國內(nèi)的和經(jīng)濟改革贏得時間。

                    有了以上四點認識,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為什么長平之戰(zhàn)前趙國君臣極力避戰(zhàn),不愿與秦國發(fā)生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的原因。這也才有了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 但歷史不由單方面作決定。秦國在前269 年派大將胡陽率精兵數(shù)萬越韓境上黨進攻趙國的閼與,反被趙奢所統(tǒng)領(lǐng)的趙軍精銳突騎所擊敗后,自然不會善罷甘休,他們在暗中積聚著力量,也在尋找同趙國決戰(zhàn)的有利時機。

                    趙接納上黨之地,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

                    前265年,秦采納范雎遠交近攻之策,連續(xù)4年不間斷的攻韓。相繼占領(lǐng)了韓國的少曲、高平、南陽、野王并阻斷了韓上黨郡與韓國本土之間的聯(lián)系,秦國大規(guī)模的伐韓意圖非常明確,一來可削弱韓國并為秦軍東出,開辟通道;二來則可搶前攻占大行山以西各軍事要點,對趙魏兩國造成高屋建甌之勢,為下一步打擊他們做準備。

                    韓桓惠王在秦軍凌厲的攻勢之下焦頭爛額,知上黨必不保,故獻上黨與秦,求和以自保。韓上黨太守馮亭為促成三晉聯(lián)合共同抗秦的局面,拒絕執(zhí)行王命,反將上黨十七縣獻與趙國。 由于上述不愿與秦國正面刀兵相向的原因,趙國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關(guān)于是否受地問題發(fā)生分歧。

                    以平陽君趙豹為首的主和派認為馮亭獻上黨是引秦趙相爭的嫁禍之計,不可受地。以平原君趙勝為首的強硬派認為不戰(zhàn)得上黨十七縣,控山西形勝之地機不可失,趙應(yīng)迅速接收上黨各縣以防被秦國占先。最終,趙孝成王采納平原君之議,派兵接收上黨。

                    于是,戰(zhàn)爭不可避免地拉開了序幕。只是這中間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秦國一開始便將此戰(zhàn)看作一戰(zhàn)滅趙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以殲滅趙軍有生力量為目的,在整體上取攻勢;而趙國一開始卻只想將上黨作為抵御強秦的前沿陣地,他的戰(zhàn)略目的只是保住上黨,在整體上取守勢。

                    秦綜合國力強于趙,秦攻趙守

                    戰(zhàn)事一開,我們就應(yīng)相比較一下兩軍的軍事實力。

                    還是先說秦國:

                    1、兵力:秦軍有奮擊之士(輕銳步兵)此次作戰(zhàn)前后投入的兵力總數(shù)估計在六十萬左右;

                    2、人才:白起、王紇、蒙毅等皆為有勇有謀的軍事統(tǒng)帥,其中以武安君白起為甚,攻守兼?zhèn)?,百?zhàn)不殆,是戰(zhàn)國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帥才;

                    3、戰(zhàn)力:秦地近西北,故民風(fēng)兇悍尚武,且加秦馬優(yōu)良,秦車迅猛,被稱為虎狼之師。在戰(zhàn)場上的秦軍士兵左攜人頭,右夾生虜,所向披靡,如虎入羊群,甚至于為搶軍功,赤膊上陣廝殺。秦軍得兵法之教,注重各兵種協(xié)同作戰(zhàn),以步兵方陣為單位,令行禁止、進退有據(jù),作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極難對

                    再說趙國:

                    1、兵力:總兵力在60萬左右,此次投入作戰(zhàn)為50萬上下;

                    2、人才:趙勝、趙奢、廉頗、李牧、田單、樂毅等良將輩出。其中廉頗善守;趙奢善攻,只可惜長平之戰(zhàn)時已死;趙勝善于中樞,長平之戰(zhàn)是主要負責(zé)把握總體和糧道;李牧倒是一位可以與白起一廂抗衡的名將,只可惜要守邊。樂毅倒是非常勝任,只可惜已抱病在家,不能領(lǐng)軍出征。田單本是齊國人,到趙國時間不長,雖然高居相位,但群臣仍視其為外人,軍中高級將領(lǐng)恐怕多有不服。田單只可坐鎮(zhèn),而不可出征。

                    3、戰(zhàn)力:趙軍強于騎兵,騎兵強在邊軍。趙國由于組建騎兵部隊較早,故趙騎兵訓(xùn)練有素,且軍事素養(yǎng)高,經(jīng)驗豐富。這里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趙步兵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值、披甲裝備、勇悍度方面不如秦步兵。

                    綜上所述,我們似乎可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

                    1、秦軍的總兵力和參戰(zhàn)兵力都優(yōu)于趙軍,占有兵力優(yōu)勢。

                    2、在地利上,趙軍先占據(jù)上黨以守據(jù)敵;秦軍出淆山,以攻為主。上黨地區(qū)易守難攻,趙軍占優(yōu)。

                    3、此戰(zhàn)以步戰(zhàn)為主,步兵戰(zhàn)力秦軍勝于趙軍;

                    4、 秦軍主動出擊,有備而來,趙軍被迫倉促應(yīng)戰(zhàn),故戰(zhàn)爭初期秦軍擁有戰(zhàn)場主動權(quán)。

                    5、趙軍主將廉頗善守,符合戰(zhàn)役要求。


                    秦趙對持,趙括換廉頗

                    有此比較可以看出:秦軍占有相對的優(yōu)勢,但不占壓倒性的優(yōu)勢,這種優(yōu)勢決定不了戰(zhàn)爭勝負。 故此,趙軍初戰(zhàn)皆不利,廉頗率趙軍主力四十五萬退守長平以北,成囤居之勢,筑壘自守,避不出戰(zhàn)。四月至七月,王乾率秦軍猛攻趙軍營壘。

                    雙方激烈交戰(zhàn),秦趙兩軍均損失慘重。趙軍前后六名尉官陣亡,丟失了兩處要地,至七月,趙軍西營壘被秦軍攻占。在數(shù)戰(zhàn)不利的形勢下,趙軍憑借工事,繼續(xù)堅壘不戰(zhàn)。秦軍在之前的攻堅戰(zhàn)中,死傷大半,攻勢也逐漸減弱,趙軍的地利優(yōu)勢也變?yōu)楦髡家话?。?zhàn)爭便很快進入了對峙階段。

                    仗打到這個份上,對雙方而言都是一場苦戰(zhàn),苦不堪言。按照常理,這時候看誰能咬牙堅持到最后或者趙軍放棄死守,與秦軍對攻,一決勝負。 這時,秦見趙軍重兵集團縮成一團死守不戰(zhàn),一時難以吃掉,逐行反間,派間諜在趙境內(nèi),制造謠言,散布,以期趙軍走馬換將,換掉經(jīng)驗豐富,以守見長的廉頗,從而使趙軍攻出來。

                    誘敵深入,趙主力被圍

                    趙于八月以趙括換回廉頗,統(tǒng)率全軍。趙括至長平后,推翻廉頗的既定方案,準備同秦軍決戰(zhàn)。而秦軍,則以白起為帥,定下誘敵深入、分割包圍、積極打援、聚而殲之的作戰(zhàn)預(yù)案。誘趙軍出戰(zhàn)并佯退。

                    趙括不知虛實,自率趙軍主力傾巢追擊,直至秦軍營壘,秦軍出動兩萬五千人的車騎快速部隊,從兩翼迅速穿插至趙軍之后,控制谷口有利地形,切斷趙軍退路,并派五千騎兵監(jiān)視趙軍大營中的留守部隊。秦軍至此完成了對趙軍主力的嚴密包圍。 趙括為防趙軍被分割殲滅,命全軍修筑營壘工事,聯(lián)成一片,堅守待援。趙軍在長平被圍的消息傳至邯鄲,趙統(tǒng)治集團深為震驚,舉國震動。

                    趙國在全國搜集留守部隊,竭盡全力援救長平。為防止趙軍內(nèi)外聯(lián)合破圍。 秦昭襄王親赴河內(nèi)盡征十五歲以上男子從軍,組建了打援兵團自河內(nèi)直插丹朱嶺,以出趙軍長平大本營之后,實施更加深遠的縱深包圍,徹底地的阻斷了邯鄲與長平之間的一切聯(lián)系。

                    長平大戰(zhàn),趙國40萬大軍被坑殺

                    至九月底,長平趙軍被圍,斷糧以達四十六日,趙軍內(nèi)部割死尸,宰戰(zhàn)馬,殺傷兵為食,人心浮動,瀕臨絕境。趙括知形勢危急,集中所有精銳部隊分為四個編隊,不分晝夜,輪番突圍。趙括身先士卒率趙兵沖秦陣,秦軍萬弩齊發(fā),趙括身中數(shù)十箭,猶呼向前,力戰(zhàn)而死。趙軍大將戰(zhàn)死,趙軍喪失統(tǒng)帥,內(nèi)無糧草,外無救兵,突圍無望,在絕望之中,軍心崩潰不復(fù)有戰(zhàn)心,遂全體擲兵棄甲向秦軍投降。

                    秦軍受降,在解除趙軍士兵武裝后,只將年幼者二百四十余人放回,用以震懾趙人之心,更為了進一步消除趙國戰(zhàn)力,而將四十余萬趙國降卒全部坑殺。 至此,長平之戰(zhàn)以秦軍慘勝,但贏得了國家戰(zhàn)略決戰(zhàn)的勝利;趙軍完敗,輸?shù)袅藝裔绕鹣M慕Y(jié)果而告終。

                    而趙括作為敗軍之將、輸?shù)魢蚁M?、?dǎo)致全國家家舉哀背負著“紙上談兵、誤國誤民”的罵名,這一背就是兩千多年! 此刻,我想問兩個問題: 1、趙軍換將是中了離間計嗎? 2、趙括真是只會紙上談兵的庸才嗎?

                    臨陣換將,趙不得已為之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只須回想雙方的國家實力和戰(zhàn)略目的就可以得出結(jié)論。 戰(zhàn)爭打了八個月,50萬部隊的糧食、兵備、器具的消耗已基本耗光了趙國的戰(zhàn)略儲備??梢哉f,趙國是舉全國之力來進行這場戰(zhàn)爭,至此時已是難以為繼。

                    況且,這樣的相持還要相持多長時間,誰也說不清楚。反正,趙國君臣都知道:如果不能盡快結(jié)束戰(zhàn)爭,趙國一定會被拖垮。 再有,趙國乃四戰(zhàn)之地,舉國之兵十之八集中上黨。除李牧邊軍守邊未動之外,全國上下僅于老弱病殘。此時,若有其他某國心懷叵測,舉兵來攻,則國危已。

                    基于以上原因,應(yīng)該說趙國不是中了離間計,而是不得不選擇以攻為守,期望重挫秦軍主力,然后雙方媾和,已經(jīng)快結(jié)束戰(zhàn)爭,讓國家安定下來,進行進一步改革,從根本上增強國力,待時機成熟,在與秦國爭奪天下。換句話說:就是想照搬“閼與模式”。

                    由守轉(zhuǎn)攻,為何趙括最佳

                    好了,既然解決了必須攻出來的問題,那么就進入下一個問題:為什么要以趙括為主將?我們來看看趙括的生平,還原一個真實的趙括。 趙括為趙國名將趙奢之子,作為伴讀與孝成王一起成長。其自幼喜談兵學(xué),自己也著書立說,軍中門徒眾多。

                    趙奢死后,趙王賜趙括襲封馬服君,軍中將領(lǐng)皆尊稱趙括為馬服子(把趙括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作為趙括被稱為馬服子的解釋是錯誤的)。 其父趙奢常年征戰(zhàn),也常問計于趙括。

                    兩個例子:

                    1、趙奢攻麥丘,趙括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公元前280年,趙奢為將,攻齊的麥丘(今山東商河西北)。此前,趙軍已多次進攻麥丘這個孤城,但由于麥丘糧草充足,守軍中有善于守城的墨家弟子相助,而沒能攻下。惠文王十分生氣,命令趙奢在一個月內(nèi)拿下麥丘。 趙奢一到麥丘,就命令進攻。趙括認為,采用硬攻的方法,是很難在一個月內(nèi)攻下麥丘的。

                    從種種跡象來看,麥丘的糧食盡管還沒有完全吃光,但肯定是不多了。趙括希望父親先搞清楚情況,暫停進攻,避免硬攻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但一個月的時間太短了,趙奢沒有聽趙括的話,下令攻城。趙軍死了不少人也沒有攻下麥丘。

                    趙括對趙奢說,守城者中有墨家弟子,對趙軍的進攻很有防御辦法,使趙軍攻了幾年都無功而返。而此次的趙軍與以往的趙軍沒有什么不同,不比他們更善戰(zhàn),攻城的手段也并不比他們更多,如果像以前的趙軍一樣硬攻的話,必然也要付出像以前一樣的慘痛代價。

                    而且城中的人經(jīng)常在晚上出來偷襲趙軍,城外也有不少墨家游俠組成的游擊隊對趙軍進行騷擾。如果繼續(xù)這種情況的話,一個月的時間很快就會過去。趙奢于是詢問抓到的俘虜,向他們了解城中的情況,可是俘虜不說。趙括每天給這些俘虜飯吃,對他們很客氣,還給他們糧食讓他們帶回城中給家里人吃。

                    于是,俘虜中有人悄悄地告訴趙括,城中的糧食不多,都被齊軍控制。百姓早已斷糧,已經(jīng)開始吃人了。趙括問齊軍還能守多長時間。俘虜說還能守幾個月。于是趙奢聽從趙括的建議,停止進攻,把俘虜全部放了回去。

                    俘虜回去后,說這支趙軍很客氣,沒有侮辱他們,還讓他們吃飽,讓他們帶糧食回來。城里的百姓有的就想出來投降趙奢了。齊將見俘虜給城中帶來了騷動,便將他們都關(guān)了起來。士兵和百姓對此都有怨言。趙奢讓圍城的趙軍用拋石機把糧食拋入城中。

                    趙軍每天把糧食拋入城中后,就回營休息,也不向城中說什么。這樣過了幾天,守城的齊軍派代表把這些糧食送回來,對趙奢說趙軍要戰(zhàn)就來攻,不要再拋糧食了。趙奢讓他回城里等著,但卻并不進攻,只是隔了幾天才繼續(xù)向城里拋糧食。這樣又過了幾天,守城的齊將派代表來閼與趙奢擇日決戰(zhàn),但趙奢聽從趙括的意見,拒絕與他見面。

                    過了幾天,麥丘的人殺了守城的齊軍將領(lǐng)投降了。趙括的辦法奏效了,趙奢暗暗佩服這個兒子比自己強。趙王對趙奢能夠在不到一個月就攻下麥丘而且傷亡很少的事跡感到很好奇。趙奢就對他講了這是趙括的辦法,趙王重賞了趙奢和趙括。

                    2、閼與大捷,趙奢勇猛趙括機變

                    公元前270年,趙王拒不履行先前與秦國達成的換城協(xié)議,讓秦國十分惱怒。秦派中更胡陽通過盟國韓國的上黨地區(qū)進攻趙國的閼與(今山西和順)。閼與地處太行山西,通過太行山的孔道,可以進抵趙國的都城邯鄲,是個十分重要的軍事?lián)c。

                    胡陽是出于白起門下的秦國名將,此前屢有戰(zhàn)功。閼與告急,趙王問廉頗,廉頗認為道遠險狹,難救。趙王又問藺相如,藺相如認為閼與難救,不如在邯鄲附近的武安設(shè)防,以逸待勞,殲滅這股孤軍深入的秦軍。趙王不想丟掉閼與這個戰(zhàn)略據(jù)點,就問趙奢,趙奢認為閼與必須要救。

                    如果丟掉閼與,即使在武安殲滅入犯的秦軍,閼與也必定被其臨近的上黨韓軍占領(lǐng),丟掉閼與給邯鄲造成的危險一樣會存在。閼與雖然道遠險狹,兩軍在此作戰(zhàn),譬如兩鼠斗于穴中,狹路相逢勇者勝。

                    惠文王十分欣賞趙奢的勇氣,命趙奢為將救閼與。 趙奢將行,與趙括語。趙括認為,胡陽乃白起所看重的秦軍名將,很會用兵,趙軍雖然強勁,但無必勝的把握。憑勇而戰(zhàn),秦軍也很勇敢,趙軍的勝算只有一半。趙奢問趙括有何想法,趙括說,秦軍借韓路攻趙,韓國很擔(dān)心被秦軍順手牽羊。

                    而秦軍連年攻韓,雖然迫使韓國成為他的盟國,但韓國反復(fù)無常。此次秦軍深入韓境,必定要提防韓國的反叛。秦韓兩軍實際上是互有顧慮。秦軍遠道攻趙,利在速戰(zhàn)。趙軍應(yīng)讓秦韓兩軍相疑,分散秦軍對趙國的注意力。如果讓秦軍對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感到恐懼,那么秦軍就好戰(zhàn)勝了。

                    趙軍再示之以在武安設(shè)防,給秦軍造成趙軍要以逸待勞迎擊秦軍的假象,使秦軍的注意力轉(zhuǎn)移,然后再火速突襲,秦軍可一舉殲滅。于是,趙奢一面派人潛入閼與,告訴守閼與的趙軍,國內(nèi)已派大軍來救,一個月內(nèi)必解閼與之圍,務(wù)要監(jiān)守。一面選派軍中智勇機變之士,潛入閼與附近,先喬裝秦軍攻擊韓軍,又喬裝韓軍攻擊秦軍,如此反復(fù),使秦韓兩軍相疑。

                    秦韓兩軍本來就毫無信任可言,相互狐疑,經(jīng)趙軍的暗中挑撥,漸起摩擦。趙奢西出邯鄲,在武安停止前進,命令士卒修筑防御工事,并傳令軍中,有以軍事諫者死,已絕外人窺視其意。軍中有一平原君門客言急救閼與,趙奢立斬,從此軍中無人敢言救閼與。

                    胡陽遣人冒充閼與使者求見趙奢,被趙括識破,趙奢假說道路險遠不好救。只怕援軍未到閼與,而閼與已被秦軍所破。到時候,秦軍如果出擊遠道而來的趙國援軍,趙軍必敗,邯鄲就很危險了。這可是丟大保小,得不償失。

                    秦軍間諜假意閼與不保,悲痛欲絕,死諫趙奢救閼與。趙奢不許,命人將其扶下。秦軍間諜回報胡陽。韓軍與秦軍的沖突越來越嚴重,秦軍不得不分派兵力防止韓軍斷其西歸之路,而趙國的閼與又遲遲攻不下來,城中的趙軍還聲言要與韓軍夾擊秦軍,這些麻煩讓胡陽應(yīng)接不暇。胡陽聽說趙奢確實是在武安設(shè)防攔阻秦軍,而不是前來援救閼與,非常高興,重賞了間諜。

                    為了盡快攻下閼與,胡陽把駐守北山制高點以防備趙國援軍的秦軍撤了下來,投入到攻取閼與的戰(zhàn)斗中,只在北山留下幾個了望哨所。趙奢在得知胡陽把北山的秦軍撤下來后,立即命令裨將許歷火速率領(lǐng)軍中善射者奪取北山制高點。許歷到北山后,胡陽聞聽趙國援軍已到,立即援救北山,但是許歷先攻下了北山制高點,隨即居高臨下向胡陽猛射。

                    趙奢領(lǐng)軍從后掩殺,閼與的趙軍也出城攻擊,韓軍也出來劫殺敗退的秦軍。趙軍大勝,秦軍名將胡陽戰(zhàn)死。趙奢救閼與,前后正好用了一個月。 此兩例即可證明趙括并非無能之輩。


                    樂毅:長平?jīng)Q戰(zhàn),趙括為將最佳

                    那么,我們就在談?wù)劄槭裁词勤w括換回廉頗呢?除他之外,還有何人可勝此任?

                    1、可以換回廉頗的人只有五人:樂毅、李牧、趙勝、趙括、田單。其中樂毅身染重病,李牧有守邊重任,田單是外臣,威信不足,趙勝(平原君)即使總后勤又負有與其他五國溝通,消除趁火打劫的重任,都不能去上黨,能去的便只有趙括。

                    2、選擇趙括的經(jīng)過: 當上黨危局的情況被趙國上下所認識之后,群臣議論紛紛,藺相如托病不出。群臣中有堅持用廉頗的,有建議用趙括代廉頗的,還有建議用藺相如代廉頗的。孝成王準備用趙括為將,但他想聽望諸君樂毅的意見。

                    樂毅雖然臥病在家,但對外面的形勢非常了解。樂毅認為,從秦昭王的戰(zhàn)略部署來看,秦趙之間必有一場大決戰(zhàn),而上黨地區(qū)就是秦趙決戰(zhàn)的第一戰(zhàn)場。樂毅說如果他不是染有重病,力不能行的話,他愿意為孝成王出征上黨,但是身體不行了。 樂毅建議孝成王以趙括代廉頗為將;以趙勝為將防御邯鄲地區(qū);以李牧依然守邊;調(diào)廉頗回來防備燕、齊、魏趁趙國與秦國在上黨決戰(zhàn)之機對趙國進行攻擊。

                    樂毅進一步解釋了這樣做的原因。趙括少年即在軍中,軍事經(jīng)驗豐富,有攻城和野戰(zhàn)的經(jīng)驗,而且有在閼與和趙奢大破秦軍名將胡陽的盛名,軍中敬畏其父子。而且趙括軍事理論深厚,趙軍將領(lǐng)多從其研習(xí)兵學(xué),對他都很佩服,以他為權(quán)威,能夠服從他的調(diào)遣。趙括有其父趙奢之風(fēng),治軍嚴整,深念君恩,可以信賴。

                    秦趙上黨決戰(zhàn)必然是一場巨戰(zhàn),樂毅認為趙國有能力指揮如此巨戰(zhàn)的有五個人,趙勝、趙括、田單、李牧和他本人。此時匈奴大舉進犯趙國北部邊疆,李牧的壓力很大,根本無法抽身。而樂毅染病無法出征。田單本是齊國人,到趙國時間不長,雖然高居相位,但群臣仍視其為外人,軍中高級將領(lǐng)恐怕多有不服。

                    田單只可坐鎮(zhèn),而不可出征。對于魏冉居陶國對邯鄲的巨大威脅,正可以用田單來抵擋。趙括是公室出身,與其父素有威名,是指揮上黨戰(zhàn)區(qū)的最合適人選。樂毅本人雖不能親自帶兵打仗,但無礙于給孝成王當一個好軍師。孝成王認為樂毅的見解十分深透,對廉頗、田單和趙括的安排可謂各得其所。于是命趙括為將,率軍解救上黨。

                    白起VS趙括,互有勝負

                    事已至此,趙括領(lǐng)命出征上黨。 趙括到長平后,嚴明了軍紀,對廉頗使用的將領(lǐng)多有裁撤。廉頗好用勇敢軍人為將,但多不善謀,不善統(tǒng)御。趙括對趙軍進行了一番整頓后,(趙括的毛病出來了,他是臨陣所異之帥,本來就軍心浮動,他還來個臨陣將,這正是統(tǒng)軍經(jīng)驗不足的表象)再與王龁交戰(zhàn),王龁不利。昭王聽說趙括已到長平,急調(diào)武安君白起。

                    趙括見秦軍的集結(jié)與部署大為變動,知道武安君已到軍中。 八月,白起見趙括漸收失地,便提出與趙括決戰(zhàn)。孝成王命趙括抓住時機,盡快擊敗白起,再向東解決魏冉。于是,趙括同意決戰(zhàn)。 白起在西,趙括在東。在白起西面五十里是很深很寬的沁水,在趙括東面十里是河床很寬但水很淺的丹水。兩軍南為太行、王屋,為秦軍所占,北為太行山脈的幾處關(guān)隘,分歸秦趙。

                    這塊矩形戰(zhàn)場坐落在上黨盆地中。 趙括命令駐守沁水西岸皮牢(今山西翼城東北)的趙軍掃除沁水沿岸的秦軍,控制沁水,向東與趙括軍夾攻白起軍。命令駐守晉陽的趙軍南下臨汾、安邑一線,保護皮牢軍,威懾河西空虛的秦國本土。

                    決戰(zhàn)開始了。趙括率軍猛擊白起軍,白起軍向西撤退。眼看就要退到沁水東岸了。突然,趙括發(fā)現(xiàn),沁水東岸沿線有秦軍的營寨。這是白起命令駐守在沁水東岸光狼(今山西端氏西北)的秦軍在一夜之間扎起的營寨。白起軍進入背水陣中,拼力死守。

                    趙國的皮牢守軍被王龁阻擊,沒有完成趙括的控制沁水沿岸、東渡夾擊白起軍的指令。晉陽的守軍被秦將司馬梗阻擊無法南下完成對皮牢軍的支援。趙括軍雖然屢次沖入秦軍背水陣,但在沁水中的秦國戰(zhàn)船馬上又配合岸上的秦軍將進入秦寨的趙軍消滅。這些戰(zhàn)船是坐鎮(zhèn)野王(今河南沁陽)的秦昭王派來的。趙括與白起在沁水東岸進行了一場面對面的消耗戰(zhàn),兩軍難分勝負。

                    糧道被截,趙括背水一戰(zhàn)

                    趙括無法消滅白起軍,也擺脫不了他們。由于秦軍列的是背水陣,趙軍突破他們沒有意義,突破后,面對的是一條又寬又深的沁水,水面上是秦軍的戰(zhàn)船。趙括想退回長平,但稍一行動,白起軍就死死地纏上來,趙括明白了,白起是要全殲他這支趙軍。大軍作戰(zhàn),糧食是關(guān)鍵。白起軍有沁河上的秦艦補充給養(yǎng),而趙括軍卻只能吃隨身攜帶的少量糧食。

                    趙括不得已,命一支趙軍斷后,掩護大軍東撤。但就在快到長平的時候,前方出現(xiàn)了一片營寨,一股數(shù)量極大的秦軍堵住了歸路。這是秦昭王從野王發(fā)來的援軍,目的在于斷趙括的退路和糧道。身后的白起軍在消滅了執(zhí)行掩護任務(wù)的趙軍后,又攻了上來,與阻斷趙括的野王軍夾擊趙括。

                    擺在趙括面前的路只有越過丹水東撤陵川。趙括撤到丹水河邊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本來不深的丹水突然間變得像沁水一樣寬,一樣深了。沒有渡河船只的趙軍被突然間變寬的丹河斷了最后一條路。原來,丹河里的水是秦昭王從黃河中引來的。丹河中有不少秦軍的艦船。丹河?xùn)|岸有秦王從野王發(fā)來的部隊,阻擊陵川趙軍的援救。

                    實際上,陵川的趙軍未敢來救。 趙括被秦軍死死地圍住了。長平、晉陽、皮牢的趙軍拼命向趙括靠攏,秦昭王派出的野王軍、司馬梗軍、王龁軍也拼命地阻擊。整個河?xùn)|戰(zhàn)場的形勢是沖與堵,只要秦軍有一路被突破,秦軍就會滿盤皆輸。秦昭王讓穰侯從陶國對邯鄲加緊進攻,使趙國不能抽調(diào)兵力援救長平。

                    突圍被困,趙括被殺

                    趙括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糧食。隨身攜帶的少量糧食早已吃光,糧道又被切斷。戰(zhàn)馬也都殺了,可以吃的東西都吃了。最后,趙括不得不下令以軍中殘、病、弱、老者為食。趙括曾派趙軍中英勇果決之士刺白起,白起受傷。在被困了四十六日后,趙括選軍中一酷肖自己之人,穿他的鎧甲,用他的旗號引一軍向晉城(今山西晉城)突襲,而自己引一軍向長平突圍。

                    秦軍射死酷肖趙括者,以為趙括已死。秦軍圍住趙括軍,向趙軍喊話,說趙括已死,勸趙軍速降。于是,趙括詐降。白起發(fā)現(xiàn),趙軍雖降,但仍然不亂,疑是詐降,怕趙軍反復(fù)。白起想先將趙軍解除武裝,再盡殺之。便假意接受趙軍投降。趙括對手下的將領(lǐng)說,趙軍并未戰(zhàn)敗,斗志未懈,白起不會真心受降。秦軍的接受投降必然也是假的,秦軍在解除趙軍武裝后,會再攻趙軍。

                    趙國主力被滅,田單穩(wěn)定民心

                    趙括打算在秦軍受降時,利用與秦軍接近的機會,先動手。在受降時,趙軍突然向秦軍發(fā)動襲擊,兩軍再戰(zhàn),死傷無數(shù),趙軍終因力竭而敗。白起選從長平附近捉到的趙國少年向邯鄲報假信,以造成邯鄲混亂。邯鄲聽說趙括投降,大震,秦國混在邯鄲的間諜乘機渲染趙軍大敗的氣氛,蠱惑人心。與趙奢趙括不善者請趙王夷滅趙括三族。因趙括母在趙括出征前與趙王有約,孝成王沒有食言。

                    田單不信(田單本人是心理戰(zhàn)的高手,當年他就是這樣玩了樂毅一把),拷問報信的趙國少年,方知這些少年乃外圍之人,并非親眼所見趙括投降。報信人都是秦軍不殺,依秦軍之言給趙國報信的。田單盡殺少年,使間諜詳查長平之戰(zhàn)的確實情況。不久,間諜回報田單,趙括是詐降,最終戰(zhàn)死。趙括全軍戰(zhàn)死,雖然損失慘重,但消耗的秦軍數(shù)量更多。

                    于是,田單穩(wěn)定趙人心,捕殺蠱惑造謠者。孝成王問望諸君長平之戰(zhàn),樂毅說,趙括雖死而趙軍未敗。趙括的部署可謂得當,只是趙皮牢、晉陽二軍未能完成任務(wù),殊為可惜。趙軍雖然損失稍大,但秦軍的消耗的人力物力也不相上下,秦趙兩強對峙的格局沒有改變。趙國的最大損失是失去了趙括。

                    長平大戰(zhàn),趙軍雖敗猶榮

                    秦軍雖然暫時能夠占領(lǐng)河?xùn)|,但已兵力虛弱,必然會被趕走。孝成王厚贈趙括家人,夷陵川守將。(戰(zhàn)略上,趙括的戰(zhàn)法消耗掉了秦國的大部分兵力。這樣,在將來的邯鄲之戰(zhàn)中,秦國也是只好灰溜溜的退兵而去。也就是說,當時的國際形勢,趙國貪上黨一郡之地,本來就是棋輸一著---是平原君趙勝干的好事;單看邯彈會戰(zhàn),趙國又是先輸后贏,而這個先輸,就是輸在長平之戰(zhàn)上。

                    但是沒有長平之戰(zhàn)對秦軍的有生力量的消耗,哪里會來得邯鄲會戰(zhàn)的小勝。又怎么會在最后使得趙國復(fù)得上黨。) 趙軍全部戰(zhàn)死后,白起使人尋找趙括尸,不得,只找到趙括用劍和鎧甲。白起極為傷心,以衣冠厚葬,取趙括劍自用。趙括身材長大,美姿儀,矯健多力,人格特出。

                    戰(zhàn)后,白起見秦昭王,論趙括。白起說,我以五十萬之眾圍趙括二十萬之軍,傷亡過半,才全殲此軍,是我用兵以來從未有過的事情。腹中無食,以人充饑而斗志不懈,這是趙括的本領(lǐng)。長平之戰(zhàn),秦軍精銳損失過半,優(yōu)秀將領(lǐng)死傷無數(shù),實際是秦軍未勝,趙軍未敗。唯一的不同是,趙括死了,我還活著。

                    秦昭王說,長平巨戰(zhàn),秦失六十萬,趙失七十萬,秦可謂小勝。而趙括死,武安君存,可謂大勝。事后,范雎謂秦昭王,長平巨戰(zhàn),大勝的是秦王。秦王笑而不答。三年后,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昭王殺白起。秦將鄭安平降趙,上黨復(fù)歸趙。 以上就是趙括出征上黨兵敗身死的全過程。

                    從中可以看出:趙括并非只會“紙上談兵”的紈绔子弟,而是真正將軍。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得出一下結(jié)論: 1、趙國敗于國力,而非戰(zhàn)陣; 2、趙括應(yīng)當正名; 3、白起的確為不世良將。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guān)資料

                  商鞅
                  商鞅(前390年-前338年),戰(zhàn)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軍事家,法家法派代表人物。衛(wèi)國國君的后裔,姬姓,故稱為衛(wèi)鞅,又稱公孫鞅。后因在河西之戰(zhàn)中立功獲封于商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商鞅早年學(xué)習(xí)法家、兵家、雜家思想,后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秦孝公在秦國國內(nèi)頒布求賢令后由魏入秦,通過變法改革將秦國改造成富裕強大之國,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的戶籍、法律、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qū)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fēng)民俗;經(jīng)濟上商鞅主張重農(nóng)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tǒng)帥率軍收復(fù)了河西地區(qū)(今山西、陜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qū))部分失地。但商鞅在變法改革過程中制定了嚴酷的刑法打擊舊貴族,招致極大的怨恨。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為謀反,戰(zhàn)敗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后示眾。商鞅及其變法對法家學(xué)派有著深...
                  展開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評論 {{commentTotal}}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wù)協(xié)議》
                  游客
                  發(fā)表評論
                  •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回復(fù)評論
                  加載更多評論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推薦閱讀

                  · 趙括將軍:長平之戰(zhàn)失利并非全都怪他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墓适?。出自《史?廉頗藺相如列傳》。說的是長平之戰(zhàn)時,趙軍統(tǒng)帥由廉頗換為趙括。趙括上任后一改廉頗被動防守的戰(zhàn)略,選擇主動出擊。最終被秦軍誘敵深入,在長平大敗。因其在戰(zhàn)前談?wù)摫^頭是道,而最終戰(zhàn)敗,被后人稱為紙上談兵。作為統(tǒng)帥,趙括有一定的責(zé)任,但這場戰(zhàn)爭的失利,真的全怪趙括一人么?一、趙括其人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之子。他第一次在當時的戰(zhàn)國軍事圈露臉,是跟著他爹一起去打齊國時候的事。當時趙軍攻打齊國麥丘城,久攻不下。見趙奢很苦悶,趙括就說,我們圍困麥丘多時,城中缺糧,不如我們給麥丘城里扔糧食。趙奢采用趙括的方法,沒過幾日城內(nèi)人民起義,麥丘不攻自破。自此之后,戰(zhàn)國軍事圈對這個年輕人刮目相看。從這件事明顯可以看出,趙括并不是個魯莽的人。他打仗是動腦子、玩謀略的。二、長平之戰(zhàn)這場戰(zhàn)爭開始之初,趙軍秦軍對峙長平。雙方都很難受,誰也打不過誰。這個消耗戰(zhàn)的制定者是趙國名將廉頗。廉...
                  ·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要為長平之戰(zhàn)背鍋嗎?
                  發(fā)生在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的秦趙長平之戰(zhàn),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戰(zhàn)國的局勢,長平之戰(zhàn)源于上黨之爭。韓國要把上黨,獻給秦國的時候,上當郡守馮亭,卻把上黨獻給了趙國,意圖顯而易見。最終趙王接收了上黨,上黨險地向來為兵家要地,一旦落入秦國之手,秦國攻趙之路暢通,秦軍可越太行山威脅位于河北的趙都邯鄲,遠可揮兵北上控制呂梁山與太行山上的險境要塞,截斷邯鄲與代郡、雁門郡、云中郡等北部地區(qū)的聯(lián)系,這無疑是趙國不愿意看到的戰(zhàn)略局面。這就為秦.趙長平之戰(zhàn)拉開了序幕。后世看長平之戰(zhàn)是秦趙兩國的國運之戰(zhàn)。關(guān)乎國運之戰(zhàn)的分析,從全局來看比較好,我個人認為從戰(zhàn)略層面上分析一下,看到的東西會不一樣。國家間的戰(zhàn)爭,無外乎政治,軍事,經(jīng)濟各方面的綜合較量。網(wǎng)絡(luò)配圖軍事方面趙軍帶兵出戰(zhàn)的是廉頗,他被是認為是戰(zhàn)國四大名將(白起.廉頗,王翦,李牧)之一。趙軍早就普及了鐵制兵器,并且從趙武靈王實施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以后,趙國...
                  · 長平之戰(zhàn)趙國失敗是因為趙括的“紙上談兵”嗎?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很多人物幾乎是被打上了固定的標簽,怎么撕都撕不掉。比如三國時期,劉備愛哭,阿斗扶不起,周瑜很小氣等等。而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趙括同樣被打上了“紙上談兵”的標簽。并且,因為長平之戰(zhàn)的重要歷史意義,趙括不僅成為了趙國的罪人,也淪為白起成神的背景。那么,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首先,戰(zhàn)國時期還沒有紙,紙上談兵的說法,自然是后人而不是當時人們對趙括的評價。而對于趙括來說,因為出身于軍事世家,父親趙奢是和廉頗等人并列的山東六國的八大名將。正常來說,趙括可能沒有經(jīng)過戰(zhàn)場的磨煉,但是,趙括的軍事理論知識在當時絕對是一流的。在這里,說趙括軍事理論一流絕非貶義。在筆者看來,軍事理論一流不一定成為名將。但是,如果連一些理論知識都搞不懂,那么連紙上談兵的資格都算不上。其次,回到長平之戰(zhàn)。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在長平之戰(zhàn)之前,秦國和趙國是當時并列的兩個超級大國,誰也沒有絕對的把握戰(zhàn)勝對方。在長平之戰(zhàn)...
                  · 長平之戰(zhàn)趙括紙上談兵的悲劇發(fā)生的原因
                  成語紙上談兵,經(jīng)常用于形容長平之戰(zhàn)失利的趙括。據(jù)《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年輕時學(xué)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成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根據(jù)兵書辦,不知道變通,貿(mào)然進攻,結(jié)果被秦軍打敗。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xué)習(xí)兵法,談?wù)撚帽蛘痰氖?,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趙括)曾經(jīng)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但是(趙奢)不承認他有軍事才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擔(dān)任將軍,那么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钡鹊节w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做將軍?!壁w括代替了廉頗(擔(dān)任抗趙大將)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紀律和規(guī)定,并撤換重新安排軍官。秦將白起聽說了這件事后,便派出引誘趙括做出錯誤判斷...
                  · 長平之戰(zhàn)趙國失利是因為紙上談兵的趙括嗎?
                  說長平之戰(zhàn)是秦國開啟統(tǒng)一大業(yè)的決定性戰(zhàn)役毫不為過。那時候唯一能跟秦國決戰(zhàn)的只有趙國。一直以來都沒有一部像樣的電影來正面展現(xiàn)這場波瀾壯闊的史詩。電影《英雄》講的是刺客故事,戰(zhàn)爭反而成了背景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以來,趙國軍武日漸強盛,北擊匈奴,南與六國爭霸,成了秦國最忌憚的對手。秦昭王在長平之戰(zhàn)之前把魏國,韓國,楚國都揍遍了,攻城略地?zé)o數(shù)。唯獨攻打趙國時,被被趙將趙奢大敗于瘀與。諷刺的是這個趙奢就是趙括他爹。在秦國打下韓國野王之后,將上黨地區(qū)跟韓國都城的連接徹底切斷。韓國無奈,只好將飛地上黨獻給秦國。但是上黨的官民不愿做秦人,他們自愿歸入趙國。要不要接收上黨,在趙國朝堂之上引發(fā)了巨大爭議。最終趙孝成王決定接收上黨,不懼秦國的怒火。到嘴的肉飛了,秦國豈能善罷甘休。秦昭王立即派遣左庶長王龁攻打并占領(lǐng)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逃往趙國。趙孝成王派兵在長平接納百姓,并與秦軍對峙。王龁向長平的趙國軍隊發(fā)動進...

                  關(guān)于我們

                  關(guān)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guān)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