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為什么在國內大亂時仍要遠征高句麗?
公元604年8月13日,一代明君隋文帝楊堅,帶著對帝國無限的眷戀,與老伙子們一一話別之后,去世了,老人辭世,給兒子楊廣留下的,是一筆驚人的財富:
1、增加了大量人口,大業(yè)五年,也就是公元609年,隋朝巔峰時期的全國人口是890萬戶,總計人口46,019,956人--引自《隋書·地理志》;
2、疆域遼闊,大業(yè)八年,公元612年,隋朝的國土面積達467萬平方公里,北至遼河、陰山,西達青海湖,南設南寧州、比景郡、象浦郡、海陰郡--引自《中國歷代疆域面積考》;
(大隋疆域圖)
當然,隋文帝留下的最重要遺產,就是一整套完善的,政治經濟軍事制度,包括均田制,增加農民收入;五省六部制,改善政府效率、減少開支;府兵制的兵農合一;戶籍制改革,實現(xiàn)全國人口普查,增加賦稅;科舉制,選拔人才,打破豪門貴族對于官員任命的控制。
唐朝完整的繼承了,隋文帝的這套制度,他不僅增加了中央集權,擴大了政府的財政收入,老百姓有錢了,國家的錢包也鼓了,更重要的是,由于實行人口普查,增加了大量青壯年。
關于隋朝的人口普查,楊堅使用的是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這么學術性的話題,歷史崔就不講了,有興趣的童鞋,可以自行百度。
要錢有錢要兄弟有兄弟之后,干嘛呢?古代皇帝們的回答,驚人的相似:找人打架!
往好了說,就是解決邊患,漢武帝時期對付的是匈奴,隋文帝時期,解決的是,而對于隋煬帝楊廣來說,最后的邊患,來自高句麗。
這個高句麗是公元前一世紀出現(xiàn)的地方政權,他的地理位置很特殊,鼎盛時期,疆域橫跨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所以無論朝鮮、韓國還是國內,都認為這是咱自己的原始民族,同時這里有個常識性的錯誤,高句麗和高麗,是兩個政權,兩者沒有半毛錢關系。
高句麗的第一任國王,叫朱蒙,也有人叫高朱蒙,是扶余國的王子,武藝精湛,尤其擅長騎馬射箭,唯一可惜的,是朱蒙的母親,出生不夠高貴,公元前60年,扶余王空虛寂寞冷,和他的一個婢女滾了床單,第二年,這位婢女就生了個男娃,也就是朱蒙。
朱蒙心高氣傲,事事爭先、努力表現(xiàn),卻因為出身,不僅沒有得到國王的賞識,還得罪了其他王儲,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朱蒙帶著家將,一路向東南逃跑,來到遼寧桓仁,做了當?shù)夭柯涫最I的女婿,之后,在這里生根發(fā)芽,建立政權。
據史料記載,朱蒙時期的高句麗擁有農耕、放牧和漁業(yè)三種生活方式,經過一段時間的穩(wěn)定發(fā)展,高句麗進入擴張期,吞并沸流國以及周邊部落,成為北方一個有實力的部落政權。
成長起來的高句麗,長期和扶余對抗,并且?guī)в袠O強的侵略性,不斷吞并周圍弱小部落,據《漢書》記載,王莽沒有篡位之前,于公元前14年,聯(lián)合扶余,率領部隊,一直打到了高句麗的都城,斬殺朱蒙,此后高句麗成為漢朝附屬國。
附屬只是名義上的,真正拿主意的,還是高句麗國王。
使高句麗從地方政權,成長為區(qū)域強國的,是第六代君主太祖王高宮時期,傳聞太祖王擁有近120歲的高齡,在這段時間里,高句麗從部落制改為中央集權制,吞并東沃沮,疆域擴張到漢江流域,頻繁發(fā)動針對遼東的戰(zhàn)役,此后遷都丸都城,擺脫中原的控制。
(漢江流域示意圖)
這個漢江,并不是長江的最大支流,漢水,而是在朝鮮半島上,發(fā)源于太白山脈的,第四大河流,漢江流域是一片廣闊的平原,在那個冷兵器時代,這里簡直就是一個金礦,人多、地廣、糧食多,而且通過漢江,經黃海,可以和中原經商,是朝鮮半島重要的貿易路線。
任何一家公司的擴張,必然不可能一帆風順,更何況高句麗這種地方政權,需要真刀真槍的戰(zhàn)爭,代替的是原先的利益集團,幸運的是,高句麗作為地方政權,一直沒有遭遇毀滅性的打擊,存在于漫漫歷史中,長達700多年。
東漢之后,中原進入戰(zhàn)亂期,高句麗趁機向北方的割據勢力,發(fā)動戰(zhàn)爭,爭奪遼東,國內的史冊上,記載了幾場,中原取得的大勝,都是攻破都城之后,就班師回府的:
1、公元197年,高句麗和遼東公孫家族發(fā)生大規(guī)模武裝斗爭,高句麗戰(zhàn)敗,都城被毀;
2、曹魏時期,高句麗先是聯(lián)合曹魏軍隊,進攻遼東郡,此后脫離聯(lián)盟,攻占遼東西部,被曹魏軍隊打敗,攻占丸都城,高句麗國王逃奔沃沮。
3、公元342年,高句麗被慕容皝的前燕打敗,丸都城再次被毀。
這里出現(xiàn)的遼東公孫世家,出現(xiàn)在三國的史冊中,場次不多,第一代領袖叫公孫度,遼東太守,當時中原大亂,公孫度就建國自立,到第二代,公孫度的長子公孫康時期,曹操袁紹爆發(fā)官渡之戰(zhàn),袁紹戰(zhàn)敗去世,他的兒子袁熙、袁尚投奔公孫康,最后公孫康親自咔嚓了他倆,把首級送給曹操后,稱臣。
關于袁紹和曹操的戰(zhàn)爭,給一個歷史崔公眾號上的傳送門:官渡之戰(zhàn),曹操是怎么當上老大的
高句麗的另一個高速發(fā)展時期,是五胡亂國,南北朝時代,高句麗攻占扶余國,兼并靺鞨(讀mohe,位于黑水的靺鞨部落,是傳說中滿族的直系祖先,滿族?)的少量部落。
當時,在朝鮮半島,除了高句麗,還有兩個強勢的地方政權,叫新羅和百濟,在朝鮮歷史上,稱這段歷史為“朝鮮版的三國時代”。
(高句麗、新羅和百濟的地理位置分布圖)
百濟,又叫南扶余,根據史書記載,百濟的第一任國王叫溫祚(讀zuo),和高句麗關系密切,朱蒙能建立高句麗,依靠的是和部落首領的聯(lián)姻,首領的女兒叫召西奴,朱蒙和召西奴有兩個兒子,分別是沸流和溫祚。
當朱蒙建立高句麗后,原先在扶余國的兒子,也來到了這,并順利成為太子,他就是高句麗的第二任國王琉璃王,琉璃王能成為王儲,意味著沸流和溫祚失去了成為領袖的可能,為了逃避來自琉璃王的刺殺,沸流和溫祚跑到了朝鮮半島的西南部,建立了百濟。
公元10年前后,百濟吞并朝鮮本土部落,馬韓,成為可以和高句麗抗衡的地方政權。
另一個國家新羅,這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朝鮮本土民族建立的政權,疆域靠近日本海,在政權建立初期,幕后統(tǒng)治的勢力,是來自日本的倭寇。
朝鮮的這個三國時代,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老大不是永遠的老大,弱可以勝強,最后統(tǒng)一朝鮮三國的,是看似弱小的新羅,而統(tǒng)一的新羅,再次分裂后,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政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麗,高句麗和高麗前后相差了近三百年。
繼續(xù)說高句麗,南北朝時期的高句麗畢竟是朝鮮三國中,最具實力的,他的面積最大,占有漢江流域,控制百濟和新羅,對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還長期騷擾北魏政權,這是高句麗最輝煌的時期。
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統(tǒng)一南北,征討,獲封圣人可汗,富有四海,周邊國家紛紛向隋朝朝貢,高句麗的嬰陽王也被冊封為遼東公。
嬰陽王這個名字,如果對隋朝的歷史比較感興趣,可以記住他,因為就是他抵擋住了,隋朝的四次大規(guī)模進攻,嬰陽王本名叫高元,是高句麗的第26任君主,公元590年繼位,598年,率領一萬軍隊,進攻遼西。
這場戰(zhàn)役雖然失敗了,被營州總管韋沖擊退,但是導致的后果,卻是楊堅無盡的怒火,當時的隋文帝正準備集中力量,平定這個最大的邊境隱患,高句麗正好撞倒了槍口上,于是楊堅命令,他的小兒子楊瓊以及上柱國王世積,率領水路大軍30萬,討伐高句麗。
隋朝的水軍統(tǒng)帥叫周羅喉,從海路進攻平壤,卻遭遇大風浪,損失慘重,寸功未得,就回航了;而地面部隊,遭遇了高句麗的頑強抵抗,在九月雨季來臨,軍中疫病流行,這次征伐以失敗而告終。
(出土的高句麗壁畫)
嬰陽王很會做人,雖然抵擋住了楊瓊和王世積的進攻,但是畢竟沒有實力,正面和隋朝對抗,戰(zhàn)役結束后不久,嬰陽王上表隋文帝請罪,自稱“遼東糞土臣元”,正好第二年,也就公元599年,都藍可汗和達頭可汗聯(lián)合,進攻染干,隋文帝出兵,幫助染干重建家園,高句麗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此后,染干在隋朝的幫助下,戰(zhàn)勝都藍,成為東大可汗,并向隋文帝稱臣,楊堅也成了圣人可汗。
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去世,楊廣繼位,成為隋朝第二位皇帝,此時楊廣接過的,是盛世隋朝,史書上關于楊廣發(fā)兵攻打高句麗的原因,講了這么一個故事:
大業(yè)七年,也就是公元611年,隋煬帝楊廣帶著斐矩巡邊,來到東,看望一下染干,現(xiàn)在被稱為啟明可汗,隋煬帝來草原,也沒什么明確的目的,就是走走看看,權當旅游,一方面可以欣賞一下大好河山,另一方面也想敲打敲打可汗,顯示下天朝威儀。
巧合的是,當時高句麗的使者也在,于是身邊大臣斐矩就對隋煬帝說了一番話,大體內容就是,遼東從周朝開始便是中原的領土,先皇也討伐過,現(xiàn)在我們國富民強,當然要把遼東收回來。
怎么收呢?斐矩的辦法是,威脅!
威脅高句麗,趕緊向大隋稱臣,并來洛陽朝見皇帝陛下,如果不來,就聯(lián)合,滅了你。
當時隋煬帝已經遷都,從西安來到洛陽,但是高句麗的國王高元,沒有給楊廣和斐矩面子,拒絕了,不僅沒來拜見楊廣,朝貢也停了,當時隋朝作為東亞的政治中心,威服四海,周邊的國家,紛紛接受隋朝冊封,每年定期朝貢。
(黃易小說大唐雙龍傳中的石之軒,另外一層身份就是斐矩)
史冊上記載的,畢竟只是楊廣三次遠征高麗的直接原因:不聽號令、藐視皇權、帶頭挑釁、邊境隱患。
更重要的一點,還需要從隋煬帝的年號說起,隋文帝的年號叫“開皇”,取自道教的《靈寶經》,意思是:依天運而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紀元;隋煬帝的年號叫“大業(yè)”,來自易經:盛德大業(yè)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yè),日新之謂盛德。
楊廣將年號取為大業(yè),是希望建立不朽功業(yè),繼承父親隋文帝的遺志,帶領大隋帝國走向頂峰盛世!
所以才有了遷都、開運河、征戰(zhàn)四方,最后在高句麗碰壁,導致亡國,關于楊廣的功與過,請聽歷史崔下回分解。
繼續(xù)講高句麗,高元的強硬態(tài)度,嚴重挑戰(zhàn)了隋朝的地位,為了炫耀武力,同樣是在611年,隋煬帝楊廣發(fā)動了針對高句麗的第一次戰(zhàn)爭,召集天下兵馬,共計一百多萬,加上運輸隊,史冊記載的參與人數(shù),達到了恐怖的五百萬。
“總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號二百萬,其餽運者倍之?!?/span>--引自《隋書》
從東晉以來,作戰(zhàn)人數(shù)超過或者接近百萬的,只有兩次,楊廣第一次遠征高句麗,以及苻堅東征南朝,韓信曾經在回答劉邦時,這樣評價兩人的軍事能力差距:
上嘗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于公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鄙闲υ唬骸岸喽嘁嫔?,何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薄抉R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兵不是越多越好,帶個一百人出去旅游,也能把你累死,何況是出門打仗,需要考慮吃飯、住宿、作戰(zhàn)方式、地形、行軍速度、天氣、防御陣型、追擊陣型等等,總之人數(shù)在達到一定程度后,管理的難度將成指數(shù)式增長。
于是,苻堅失敗了,亡國,隋煬帝在大業(yè)七年、九年、十年連續(xù)三次遠征,以相同的形勢,召集天下兵馬,在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之后,還是失敗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