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zhàn)中的趙括:兵種構成決定趙軍必須進攻
趙括統(tǒng)率四十萬大軍,聲勢十分浩大。到達前線后,趙括立即改變廉頗的防御部署,甚至更換了各級干部,向秦軍主動進攻。然而,趙括預料不到,秦軍得到趙軍換將的消息,也立即更換了主帥。由戰(zhàn)國時最為杰出的軍事天才白起出任秦軍總指揮,為上將軍,王龁為副將,并嚴令保密,軍中有泄露者斬。白起粉墨登場,趙軍放棄防守,大舉進攻。白起和秦將們經過周密的思考和討論,一個大膽的計劃誕生了——他們一反與敵對攻的戰(zhàn)略,做出防御姿態(tài),在長平東南的有利地勢上構筑壁壘,與趙軍作戰(zhàn)的部隊,按照白起的命令佯裝敗退。秦軍連打了幾個敗仗。
這使趙括信心猛漲,他率大軍離開大本營,義無反顧地撲向秦軍的營壘。見誘敵戰(zhàn)術成功,白起立刻啟動包抄計劃,派出兩支“奇兵”,這兩支部隊,共3萬人,悄然離開營壘。一支25000人,有可能是步兵或戰(zhàn)車兵,斷絕趙軍后方交通線,大白話:斷后路;另一支是5000騎兵直奔趙軍大本營。若拍電視片,你將看到這樣一個畫面:在模擬的長平谷地戰(zhàn)略地圖上,秦軍的兩支“奇兵”部隊,是兩個粗壯鮮紅的箭頭,呈弧形無聲無息包抄伸向趙軍后路,將趙軍分割為兩部分。
對于秦軍來說,這其實是一個相當冒險的舉措。秦軍要穿過一條將整個長平谷地一分為二的河流。如今,這條河流仍在潺潺流淌。而對當時的秦軍來說,奇襲行動,要么全軍覆沒,要么徹底改變相持局面。那么,這兩支“奇兵”是如何作戰(zhàn)的呢?我們知道,秦軍有一支5000人的騎兵。他們是怎樣的裝備?眾所周知,騎兵的裝備在秦朝才有所改良,才配備有齊全的鞍韉,主要的武器裝備為弓箭以及矛、戟等長兵器與劍等短兵器;到了漢代,騎兵則增加了環(huán)柄長鐵刀的兵器配備。
然而,在對兵馬俑坑的考古研究中,發(fā)現一個驚人的事實:秦騎兵的戰(zhàn)馬沒有馬鐙。這就意味著,騎士必須兩腳懸空,很不便于沖鋒、格斗,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騎兵的戰(zhàn)斗力。其次,馬背上作戰(zhàn),長矛和戰(zhàn)刀都適合??脊艑W家卻找到了箭頭、弩這樣的遠射兵器。這確實有些出人意料,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正是騎兵處在發(fā)展階段時的形象。由此推斷,在長平戰(zhàn)場上,直撲趙軍大本營的5000騎兵,并不是揮刀舞槍沖擊敵人。他們的任務很可能是監(jiān)視趙軍大本營的動靜,襲擊趙軍運送糧草的后勤部隊。
這對騎士的騎術和馬匹的要求非常之高。秦騎兵縱隊使用的是什么戰(zhàn)馬?兩千多年后,在秦始皇兵馬俑坑,考古人員測量了100多匹陶土戰(zhàn)馬的身高,驚奇地發(fā)現:所有的戰(zhàn)馬高度都統(tǒng)一為133厘米。史書上說:秦軍選擇戰(zhàn)馬的第一個條件是馬的高度必須達到5尺8寸,5尺8寸正好是今天的133厘米。由此可見,秦人對戰(zhàn)馬的選擇十分嚴格。
別忘了秦國的歷史。三千年前,秦人的祖先生活在今天甘肅東部的高原,那兒草場肥沃,最適宜養(yǎng)馬,秦人就是以養(yǎng)馬而起家。早期秦人與游牧部落雜居,為了對抗牧人剽悍的騎士,秦人組建了自己的騎兵。這很可能是中國最早的騎兵部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