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龐統(tǒng)如果沒死能當上丞相嗎?以他聰明能勝于諸葛亮嗎?
龐統(tǒng)(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于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
劉備入川,留下諸葛亮、關羽守荊州,讓龐統(tǒng)隨從。進入蜀地以后,劉備的軍事行動多用龐統(tǒng)計策,只可惜在圍攻雒城時,龐統(tǒng)率眾攻城,被流箭射中不幸去世,去世時只有三十六歲。有人說,如果龐統(tǒng)不是死得早,諸葛亮恐怕不一定能夠當上丞相,而劉備很有可能會重用龐統(tǒng),讓他擔任丞相。
龐統(tǒng)有可能會替代諸葛亮任丞相嗎?
龐統(tǒng)隨劉備進入四川,劉備和劉璋反目,決定奪取成都,就是按照龐統(tǒng)的建議進行的。從葭萌關起兵到進兵包圍成都附近的雒城,劉備不但攻克了許多城池,還招降擴大了部隊??梢哉f,劉備從征戰(zhàn)以來,從來沒有獲得過這樣的戰(zhàn)果,這一切,都是與有了龐統(tǒng)這個謀士分不開的。如果龐統(tǒng)不死,劉備有可能不用調諸葛亮入川。在進攻雒城的戰(zhàn)斗中,龐統(tǒng)被流箭射中身亡,劉備不僅當時痛心惋惜,過后一提起龐統(tǒng)就要流淚。不僅如此,劉備還任命龐統(tǒng)的父親為議郎,后來還提升為諫議大夫。
劉備對龐統(tǒng)的重視如此可見一斑,但憑這些能夠說明他可能取代諸葛亮嗎?
看問題不能僅僅局限于一個方面,還要看諸葛亮方面以及他和劉備的關系究竟如何。有四條理由說明劉備對諸葛亮的重視超過龐統(tǒng)。
一、諸葛亮是劉備請來的,而龐統(tǒng)是周瑜死后轉投來的。
龐統(tǒng)和諸葛亮雖然齊名,有臥龍雛鳳之稱,但諸葛亮一直不出仕,等到徐庶推薦,劉備去請才為劉備所用。而龐統(tǒng)原本是周瑜的功曹,后來周瑜死,荊州被劉備借有,這才歸了劉備。也就是說,劉備是諸葛亮的第一個“主公”,而龐統(tǒng)有著東吳的“背景色”。不能小看了這份“履歷”,這在差不多的兩人來說,就是決定性的,就是說,諸葛亮永遠是“自己人”,而龐統(tǒng)則曾經是別人的人。這就像漢初的格局一樣,有蕭何在,聰明的張良不會接受丞相的任命,智謀、行政才能都很出色的陳平,也只有到了劉邦的老兄弟沒有了,天下沒有人挑戰(zhàn)漢家皇權時才可以當丞相。對于劉備來說,諸葛亮是蕭何,而龐統(tǒng)只能是陳平,這就是劉備對待龐統(tǒng)“親待亞于諸葛亮”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說,諸葛亮不在了,龐統(tǒng)可以當丞相,而只要諸葛亮在,龐統(tǒng)不可能當丞相。
二、留下諸葛亮守荊州是重用,這份重用是他人不能代替的。
恐怕很多人就是糾結于劉備入川,為什么不讓諸葛亮隨行?本博有文章專門論及此事,簡單再說一下,讓諸葛亮留守荊州是重用而不是其他。劉備征戰(zhàn)大半生,好不容易有了一塊屬于自己的地盤,盡管是借來的,他不可能會輕易把它丟掉,而入川取蜀還是一個未知數。這當中有一個參照,武將當中,關羽、張飛都留在荊州,而跟隨他的是黃忠和魏延。難道說黃忠和魏延受信任受重視的程度會超過關羽和張飛?有人或者會拿出魏延為漢中太守的例子來,但張飛這個巴西太守,難道真的會不如漢中太守重要?先看看巴西郡的位置有多重要就可以知道,它正好處在北向漢中和東向荊州兩條路線的必經之路上。曹操得到漢中,張郃想奪取巴州,就是從張飛的巴西郡進軍。劉備東征,也是調張飛出征。攻守兩方面,難道還看不出劉備對張飛是多么重視嗎?所以說,把諸葛亮留下守衛(wèi)荊州這個“家”,是劉備最大的信任。
三、從人才類型上來說,諸葛亮是丞相的合適人選,而龐統(tǒng)并沒有表現出很強的行政能力。
劉備奪取西川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漢朝削掉一個諸侯,然后以此為根據地恢復大漢天下,而是要自己當皇帝。對于皇帝來說,丞相最重要的是行政能力,而這方面,諸葛亮顯然要強于龐統(tǒng)。劉備奪取江南四郡后,讓諸葛亮督其中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這句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說是鍛煉他的行政能力,也可以說是考察他的行政能力,還可以說是直接讓他當全軍的總后勤部長,總之,都可以劃歸到丞相的職權范圍內,不是純粹武將所應該干的事情。反觀龐統(tǒng),這方面的能力則要差一些。劉備曾經讓他擔任耒陽縣令,因為治理得不好,被免官。在這樣的對比之下,劉備敢把丞相這樣的職務交給龐統(tǒng)嗎?
或許說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軍事是第一位的,而龐統(tǒng)軍事才能顯然優(yōu)于諸葛亮。這也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從大局觀來說,諸葛亮顯然要強于龐統(tǒng);二是龐統(tǒng)在具體戰(zhàn)役指揮上即便是優(yōu)于諸葛亮,劉備理想的人員配置也是諸葛亮管行政,龐統(tǒng)管軍事,就如同日后諸葛亮、李嚴的組合。
四、龐統(tǒng)的性格有可能會為自己的仕途造成障礙。
諸葛亮和龐統(tǒng)都有恃才傲物的文人氣質,因而有一種說出來的話就是真理的意味,但區(qū)別在于,要分清你面前的對象是誰。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是一副“指點江山”的口氣,但這時候和劉備還沒有形成君臣關系,一旦這種關系確立,諸葛亮的口氣就完全變了。曹操進攻荊州,諸葛亮對劉備說:“大事已經非常危急了,請您下令讓我去向孫將軍求救?!眲鋿|征伐吳,諸葛亮知道自己不便于勸諫,因此就不說。諸葛亮也有非常堅決地勸阻劉備的時候,那是劉備要到東吳都城去借荊州。但劉備知道,諸葛亮比他人勸諫的都堅決,是擔心劉備的人身安危,這和行動的目的無關。再看龐統(tǒng)對劉備說話,要么所提建議不被劉備采納,要么就是指責劉備讓劉備難堪。前者如一進四川就要把劉璋捉起來;后者如涪城宴會上,劉備對龐統(tǒng)說:“今天的聚會,可以說是享受快樂啊?!饼嫿y(tǒng)說:“征伐他人的國家卻認為是快樂,這可算得上是仁義之師了?!边@句話不僅是當場不給劉備面子,還有點兒諷刺劉備的此前不殺劉璋,說是要先行仁義的意思。劉備當場就將龐統(tǒng)趕了出去。雖然后來劉備醒悟,又將他叫了回來,但劉備再問誰對誰錯,龐統(tǒng)的回答是:“君臣全都有錯?!睂实厶岢鲆庖姾徒ㄗh,要首先給皇帝留有余地,否則,一個大臣越是有能力,就越是會遭到皇帝的猜忌。不是說要贊賞那種處事圓滑的為人哲學,而是說說服君主必須注意時機和方法,目的是分析劉備會不會讓龐統(tǒng)取代諸葛亮。龐統(tǒng)這樣的一種性格特征,很難讓劉備放心將最高行政權力交給他。
另外從外部的比較來看,龐統(tǒng)也不可能代替諸葛亮任職丞相。曹操、孫權和劉備一樣,這些有心的帝王重用的都是行政能力強的人才,因為這樣的人他們需要而不用過度防備,而對于軍事能力強的人反而不能夠輕易放心。有人或許會拿出曹操對待郭嘉來,認為如果郭嘉不死,可能其任職會超過其他人。但有一點不應忽視,曹操在對其他人說這話時,重點強調的是年齡,說的是托付后事,這和當下的事情不能一概而論。還有東吳的陸遜,他雖然任職一段丞相,但一直帶兵在外,是有其名而無其實的丞相。
劉備對諸葛亮的使用設計不是這樣,他是自己帶兵在外,讓諸葛亮負責后方;將來是由諸葛亮輔助兒子守在后方,負責軍事的人在前打仗。所以說,諸葛亮這個位置是無人能夠代替的。雖然由于諸多原因,諸葛亮后期離開都城上了前線,但他最終沒有拋棄劉禪,也沒有跡象表明諸葛亮要脅迫劉禪,這說明劉備看人準確,這份信任,不是其他人能都得到的。劉備和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最和諧的君臣關系之一,這不是一種假設可以換取來的,而是一種心靈的高度默契。如果說兩人的關系有那么一點兒瑕疵的話,那就是劉備的托孤遺囑,表現得是對兒子的不自信,而不是對諸葛亮的不信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