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選擇投降的原因是為什么 劉禪是弱智嗎
世人都認為劉禪是個無能的人是個弱智,樂不思蜀是多么的懦弱。其實很多人認為劉禪非常聰明能干的皇帝。三國志中有寫到說,諸葛亮曾對射援稱贊劉禪的智慧,射援又把這件事情完完整整的告訴劉備,劉備應該感到高興,并給予獎勵。諸葛亮是何等驕傲的人,所以絕對不會阿諛奉承,由此可見劉禪絕對是一個聰明人。
劉禪劇照
在被成王敗寇的思想熏陶后,人們似乎越來越不愿意接受失敗的英雄,似乎活的轟轟烈烈才算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劉禪的不戰(zhàn)而降,茍且偷生一直讓劉禪是個反面人物。打仗死的還是士兵,受到傷害的還是百姓。如果抵抗太強的話,可能還會被。魏國不是沒有的經(jīng)驗,因為曹父的死,徐州被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為了保全子民,劉禪決定投降。就因為這樣,劉禪有了賣國的罵名。有人想說一心為百姓著想的劉禪為什么不能被贊揚,難道這樣的他不是英雄么?難道僅僅因為他是失敗者,所以就不配擁有榮譽?
劉禪之所以被大眾所熟知,完全是因為在蜀國被滅后,劉禪在司馬昭的宴會上所回答的那句樂不思蜀。這也是劉禪被認為是扶不起的阿斗的主要原因所在。這或許是一種大智若愚的表現(xiàn)。殊不知,如果劉禪當時不這么說司馬昭會留他一命嗎?
司馬昭如果想殺劉禪,可以說是易如反掌,作為階下囚的劉禪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所以想要保全自己性命,必須讓司馬昭認為他是儒弱無能的,認為他已經(jīng)放棄反抗的。所以樂不思蜀的這個形象正是劉禪最好的偽裝,這樣的形象才會讓司馬昭放心,才能保證劉禪自己的性命。這在當時身處絕境的劉禪最好的選擇,稱得上是上上之策。這樣行事的劉禪難道稱不得是一個大智若愚的智者?
劉禪為什么投降
當時鄧艾與鐘會分別進攻蜀漢,蜀漢主要的軍力都由姜維率領與鐘會對戰(zhàn),而鄧艾此時偷渡陰平兵臨城下,諸葛瞻戰(zhàn)死在綿竹。劉禪手上沒有軍隊與鄧艾相抗衡,在無奈之下他只能選擇投降。
劉禪
首先,綿竹是成都的最后一道防線,諸葛瞻和黃崇的軍事能力都不錯。但是諸葛瞻戰(zhàn)死,綿竹失守,鄧艾率領大軍直接到達成都。朝中很多大臣子都人心惶惶,全都沒有了主意。臣子們向劉禪提出的建議不是逃亡東吳就是要求南下,沒有人說要堅守城池,他們不覺得蜀漢能逃過此次大劫。想的都是逃亡之策,而不是堅守之法。
其次,成都內(nèi)的軍隊實力不及鄧艾,在當時的情況下,反抗只能產(chǎn)生更大的傷害。而且如果劉禪真的與鄧艾打戰(zhàn),蜀漢的都城成都就會成為主戰(zhàn)場,那么千千萬萬的蜀漢百姓因為這場戰(zhàn)爭會家破人亡,成都地區(qū)會受到嚴重的破壞。而且這場戰(zhàn)爭還一定能打的贏,如果堅持到姜維的援軍,贏了,但是蜀漢在短時期不能承受第二次戰(zhàn)爭。東吳和魏國隨便哪國來攻打,都是必敗之勢。如果還是輸了,那么亡國的百姓,他們的生活會更加的困難。劉禪是蜀漢的君主,他的選擇將會決定整個蜀漢百姓的生死,有哪個君主愿意做亡國奴,愿意做投降者。但是在那樣的情況下,只要他心里有百姓,他就沒得選擇,只能投降。
后人因為劉禪不戰(zhàn)而降,覺得他特別的昏庸,并給他冠上了“扶不起的劉阿斗”的稱諱。什么樣的君王才能算好君王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