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汞燒鉛欲求長生 揭開雍正暴死之迷
導讀:在河北省易縣的清西陵中,有一座陵墓叫做泰陵,它就是雍正皇帝的墓地。雍正是一位引起后人爭議較多的皇帝,他的即位登基令人猜疑百出,他實行的嚴厲治國政策讓人評說不已,而他的突然暴死,更給后人留下一個難解之謎。
關(guān)于雍正之死,清宮檔案中雍正朝的《起居注》是這樣記載的:雍正十三年八月(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住在圓明園,八月十八那天他與大臣們商量處理少數(shù)民族事務,八月二十他召見寧古塔的幾位地方官員,第二天仍然正常辦公,說明這時他的身體仍然很好。但到了八月二十二,他卻突然得病,當天晚上,已經(jīng)奄奄一息的雍正便宣布傳位給兒子乾隆。第二天,58歲的雍正就在圓明園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網(wǎng)絡配圖
對雍正皇帝的突然死亡,清朝官方只有如此簡單的記載,也沒有說明任何原因。這就很容易引起人們的猜測。于是,關(guān)于雍正死因的種種說法便產(chǎn)生了。民間最為流行的說法是,當時有一位俠女叫呂四娘,她的父親和爺爺都因文字獄被雍正殺害。為報仇,呂四娘砍去雍正的頭。因此,在安葬雍正時,只好鑄造了一顆金頭。另一種說法更讓人吃驚。據(jù)說,《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有個戀人叫竺香玉,是林黛玉的化身。竺香玉后被雍正霸占,成為皇后。曹雪芹想念戀人,就混入宮中,與竺香玉合謀,用丹藥將雍正毒死。還有的野史傳聞,說宮女與太監(jiān)串通一氣,用繩子把雍正勒死了。這些傳說表明,雍正生前因治國嚴厲招致許多人的怨恨。但是民間傳說不是歷史事實,這幾種說法并不可信。另外,有史學家曾經(jīng)推論,雍正是突然中風死去的,但尚未拿出特別有說服力的證據(jù)。
崇尚丹藥
雍正究竟是怎么死的?歷史學家們近年來對清宮檔案進行了大量研究,越來越多的史學工作者認為,雍正吃丹藥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極大。煉丹是道教的一種修煉方法,為的是長生不老。丹藥,也就是仙丹,是道士們用鉛砂、硫磺、水銀等天然礦物做原料,用爐鼎燒煉而成。相傳,吃了這種丹藥就可以長生不老。雍正沒當皇帝的時候,就對丹藥產(chǎn)生了興趣。他曾寫過一首《燒丹》詩:“鉛砂和藥物,松柏繞云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nèi)外丹。”從中可以看出,雍正早年就對煉丹有了相當?shù)难芯亢团d趣。雍正當上皇帝后,極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師張伯端,把他封為“紫陽真人”,雍正特別贊賞張伯端發(fā)明了金丹要領(lǐng)。至少從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開始,雍正就經(jīng)常吃道士煉制的一種叫“既濟丹”的丹藥。從他對田文鏡奏折的批語中,可以知道他感覺服后有效,還把丹藥作為禮品賞賜給鄂爾泰、田文鏡等大臣。
訪求術(shù)士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春,雍正鬧了一場大病。為治病,他命令百官大規(guī)模訪求名醫(yī)和術(shù)士。這份諭旨沒有讓負責抄錄的大臣代筆,而是皇帝一份份親自書寫,足見他對這件事的高度重視。很快,四川巡撫憲德寫折子說,當?shù)赜袀€人叫龔倫,有長生之術(shù),86歲時還得了個兒子。雍正立即諭令此人進宮,但此時龔倫卻死去了。為此,雍正十分惋惜。浙江總督李衛(wèi)秘奏說,民間傳聞河南道士賈士芳有神仙之稱,特推薦此人進京為皇上治病。賈士芳原是北京白云觀道士,后來浪跡河南。賈士芳進宮初期,雍正還覺得治療挺見效,可后來他漸漸發(fā)現(xiàn),賈士芳用按摩、咒語等方術(shù)控制了自己的健康。天子豈能容他人擺布,雍正于是下令將賈道士斬首。雍正雖然殺了賈士芳,但他并沒有因此失去對道士的信任。據(jù)清宮檔案記載,雍正從鬧病到死去的大約5年時間里,他一直頻繁地參加道教活動。此外,他還在主要宮殿安放道神符板,甚至在御花園建了幾間房子讓道士婁近垣等人居住。雍正在蘇州給道士還訂做了法衣,一次就是60件。北京故宮博物院還收藏有雍正當年穿道教服裝的畫像。所有這些都說明雍正確實信奉道教。雍正如此尊崇道教,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要“治病驅(qū)邪”。
網(wǎng)絡配圖
秘密煉丹
在雍正大搞道教活動的同時,在圓明園內(nèi)開始秘密升火煉丹。清宮《活計檔》是專門記載皇宮日用物品的內(nèi)務府賬本,里面了雍正煉丹的一些情況。最早的記載是在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其主要內(nèi)容是:十一月十七,內(nèi)務府總管海望和太醫(yī)院院使劉勝芳一同傳令:往圓明園秀清村送去桑柴750公斤,白炭200公斤。十二月初七,海望、劉勝芳傳令:往圓明園秀清村送去口徑一尺八寸、高一尺五寸的鐵火盆罩一件,紅爐炭100公斤。十二月十五,海望、劉勝芳和四執(zhí)事執(zhí)事侍李進忠一同傳令:往圓明園秀清村送去礦銀十兩、黑炭50公斤、好煤100公斤。十二月二十二,海望和李進忠又一同傳令:圓明園秀清村正在煉銀,要用白炭500公斤、渣煤500公斤。
檔案中提到的秀清村位于圓明園東南角,依山傍水,是一個進行秘事活動的好地方。根據(jù)檔案記載,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往秀清村送的木柴、煤炭就有兩千多公斤。清代皇家宮苑取暖做飯所用燃料都是定量供應,并有專門賬本,從不記入《活記檔》。同時,操辦這件事情的海望是雍正心腹,劉勝芳則是雍正醫(yī)療保健的總管太醫(yī)院院使。而檔案中的“礦銀”、“化銀”等,是煉丹所用必需品。由此可以得出結(jié)論,從雍正八年末,雍正就在圓明園秀清村開始煉丹了。專家從《活計檔》中發(fā)現(xiàn),從雍正八年到十三年這5年間,雍正先后157次下旨向圓明園運送煉丹所需物品,其中光為煉丹用的煤炭就有234噸,此外還有大量礦銀、紅銅、黑鉛、硫磺等礦產(chǎn)品,由此可以想見幾年間秀清村煉丹的情景。
服食丹藥
當時在圓明園內(nèi)為雍正煉丹的道士有好幾個,其中最主要的是張?zhí)摵屯醵ㄇ?。他們沒有辜負雍正的期望,真的煉出一爐又一爐所謂的金丹大藥。雍正吃了道士煉制的丹藥,自我感覺良好,所以他不但自己吃丹藥,還拿出一部分賞賜給親信官員。在雍正十二年三四月間,雍正曾經(jīng)兩次賞發(fā)丹藥,對此《活計檔》里是這樣記錄的:第一次三月二十一,內(nèi)大臣海望交丹藥四匣,按雍正旨意,分別賞給署理大將軍查郎阿、副將張廣泗、參贊穆登、提督樊廷等四位大臣。第二次是四月初一,內(nèi)大臣海望交丹藥一盒,按雍正的旨意,用盒裝好賞賜給散秩大臣達奈。這兩次賞賜旨意都是從圓明園來的帖子傳發(fā),又是內(nèi)務府總管海望親手交出。由此可知,這些御賜“丹藥”,就是在圓明園的御用煉丹爐里煉制的。
丹藥中毒
事實上,煉丹所用的鉛、汞、硫、砷等礦物質(zhì)都具有毒性,對大腦和五臟侵害相當大。雍正死前的12天,《活計檔》中曾記錄:“總管太監(jiān)陳久卿、首領(lǐng)太監(jiān)王守貴一同傳話:圓明園要用牛舌頭黑鉛二百斤?!焙阢U是有毒金屬,過量服食可使人致死。100公斤黑鉛運入圓明園,之后不久雍正在這個園子內(nèi)突然死去,史學家認為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直接證明了雍正之死,完全有可能是丹藥中毒造成的。隨著雍正檔案發(fā)掘和研究,雍正服丹致死說法越來越引起一些史學家的關(guān)注和認同。因為從清宮檔案看,雍正確實長期服食丹藥。那么,丹藥的有毒成分在他體內(nèi)長期積累,最終發(fā)作,導致了他的暴亡,這是極有可能的,不少專家都通過著作對此進行了詳細的推斷。學者們還普遍注意到,雍正的兒子乾隆對煉丹道士的處理露出了許多破綻。
網(wǎng)絡配圖
就在雍正死后的第二天,剛剛即位的乾隆便下令驅(qū)逐煉丹道士張?zhí)?、王定乾。如果不是他們?nèi)窍聫浱齑蟮?,在這種非常時刻乾隆哪至于大發(fā)肝火,還專門為兩個小小的道士發(fā)一道上諭呢?乾隆在諭旨中還特別強調(diào),雍正喜好“爐火修煉”是有的,但只是作為游戲,并沒有吃用丹藥。如果真的沒有吃丹藥又何必辯解呢?就在驅(qū)逐道士的同一天,乾隆還告誡宮內(nèi)太監(jiān)、宮女不許亂傳“閑話”,免得讓皇太后“心煩”。雍正剛死,究竟能有什么“閑話”?皇太后為什么聽了“心煩”?所有這些,不能不讓人推測雍正就是死于服用有毒的丹藥,死于煉丹道士之手。
歷史巧合
人們或許會問,雍正既然是因吃丹藥喪命,那么煉丹道士是應該殺頭的,可是乾隆為什么僅僅把他們趕走就算完了?對此研究者以往大多解釋說,乾隆這樣做主要是因為大喪期間不宜殺人。
有意思的是,歷史上的唐高宗與乾隆皇帝處理道士的方法十分相類,給了我們一些啟示。據(jù)《舊唐書》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吃了古印度國方士的丹藥突然死去的,當時朝中大臣們都堅決要求把這個胡人殺掉,但是剛剛登基的唐高宗卻擔心,大唐天子吃丹藥死去,這不是一件好事,傳出去會讓天下人笑話,真的殺了那位胡人,肯定會鬧得風風雨雨,所以最后還是將那個印度方士趕回去了事。乾隆“驅(qū)逐”煉丹道士與唐高宗的做法竟然如出一轍,難道是一種偶然巧合?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為父皇遮丑這一點上,乾隆與唐高宗使用的方法是一模一樣的。雍正皇帝在執(zhí)掌朝政方面,以求真務實治天下,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他的悲劇是不懂生與死的自然規(guī)律,迷戀于煉仙丹、吃仙藥,一心想長生不老,最后僅以58歲享年,就突然拋棄了金鑾殿,永遠躺在了泰陵的地宮里。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