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謎:孝莊文皇后的昭西陵為何建在清東陵之外?
在中國歷史上,有位皇后服侍過三代君王,她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她就是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又名大玉兒。她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妃子,清世祖順治帝的親生母親,康熙皇帝的祖母。她一生德高望重,但是,孝莊文皇后的昭西陵為什么孤零零地修建在清東陵大紅門風水墻之外呢?人們不禁會聯(lián)想野史中所載之事,即她下嫁多爾袞的故事。那么她是否真的下嫁多爾袞了呢?
網(wǎng)絡配圖
在電視劇《孝莊秘史》里,我們見證了孝莊與多爾袞真摯的愛情;在《格格出嫁》里,孝莊下嫁給多爾袞??磥?,民間一直盛行孝莊下嫁給多爾袞的說法。其實,在學術(shù)界,這種說法也流傳甚廣。不然,為什么順治帝會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同時,根據(jù)滿族風俗和當時南明遺臣張煌言《建夷宮詞》的記敘,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確實有很大可能。
但是反對者也有其依據(jù)。第一,同樣是從身份上考察,如果孝莊真的下嫁給多爾袞,那么她就是王妃了,為什么別人還會稱呼她為“皇太后”呢?第二,張煌言作為南明遺臣極有可能是在中傷清朝君王,《建夷宮詞》屬于詩詞類的文學作品,這不能直接作為歷史證據(jù)。第三,當時朝鮮的《李朝實錄》中記錄了清朝的許多事情,對于太后下嫁這一大事,不可能沒有記載。第四,在多爾袞死后不久,順治皇帝就因為有人告發(fā)多爾袞曾密謀篡位而削去其爵位。如果孝莊真的曾下嫁于他,她怎么會同意順治的做法。從這四點來看,太后下嫁一事純屬野史傳言。
對于為什么孝莊死后葬在東陵風水墻外,野史認為這是在罰其為子孫后代看門,因為他們認為清廷是不齒于其不守婦道行為的。野史只能是野史,是民間傳說加工而成,它并沒有依據(jù),只是人們主觀想象而成。
網(wǎng)絡配圖
縱觀孝莊文皇后一生,歷經(jīng)清初三朝,正是由亂到治的歷史時期。她全力輔佐太宗皇太極,撫育世祖福臨和圣祖玄燁兩代幼主,嘔心瀝血;她拒絕垂簾聽政,控制朝政;她憑借自身的聰明才智和特殊地位,對協(xié)調(diào)滿洲貴族內(nèi)部的矛盾和斗爭、穩(wěn)定清初的社會秩序、促進國家的鞏固統(tǒng)一、開創(chuàng)后世的康乾盛世,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她功在清朝,所以被史學家譽為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那究竟為什么孝莊文皇后的昭西陵建在清東陵“風水墻”之外呢?其實,這完全是孝莊文皇后自己的意思,從她的遺訓里就可以知道了。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孝莊文皇后病重時,面諭康熙帝:“我身后之事特以囑汝,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另起全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必于遵化安膺,我心無憾矣?!笨滴醯凼中㈨樧约旱淖婺?,在遵照她意思的情況下,特將慈寧宮東邊剛建成不久的5間寢宮拆運至清東陵,改建為“暫安奉殿”。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四月,孝莊文皇后梓宮由北京朝陽門外殯宮移至清東陵暫安奉殿。直至雍正三年(1725年)才將暫安奉殿改建為昭西陵,將停放36年之久的孝莊文皇后梓宮安葬進地宮。孝莊文皇后的昭西陵雖與沈陽的昭陵有千里之遙,但與遠在沈陽的皇太極的昭陵卻成一個體系,其陵名就足以為證。
網(wǎng)絡配圖
還有大紅門作為陵區(qū)的正門,是謁陵人必經(jīng)之處。而在清代,無論皇帝,還是王公大臣謁陵,都先從輩分最高的墓主人的陵寢開始。孝莊文皇后是整個清東陵內(nèi)所葬人物中輩分最高的,將其陵寢建在大紅門外,為謁陵提供了極大方便,避免繞道往返之勞。
清代,以左方為尊貴之位,皇帝陵,出入宮門、殿門、陵寢門皆走左門,臣工走右門。把昭西陵建在大紅門左,處于尊貴之位也正反映了她的后代兒孫們對她的尊崇景仰之意。另外,大紅門左側(cè)地勢高而平坦,土厚質(zhì)純,而大紅門右側(cè),低洼多石,又瀕臨西大河,常有水患之虞,所以從地理環(huán)境上看,也應該將昭西陵建在大紅門左側(cè)。因此,昭西陵之所以建在清東陵風水墻外,一是遵照了孝莊文皇后的遺愿,不使其遠離親手撫育的子孫兩代皇帝;二是表明昭西陵與東去千里的昭陵同屬一個體系,建在陵區(qū)外以示與清東陵有所區(qū)別。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