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圍攻開封損失巨大,李自成、羅汝才為何撤軍?
正月十三日上午炸城失敗,讓李自成的人馬大受打擊,此后攻勢大減,改用大炮不停地向城中轟擊,打進城中的鉛子有二三斤重,非常可怕。不過,對于守城者來說,苦難的日子即將結束。
這一天發(fā)生了一件事,顯示出明軍將領的卑劣習性。
《守汴日志》的作者李光壂身邊有一個駕車人,名叫范文舉,勇武有力,被農(nóng)民軍抓去。這位范文舉也是個人物,不知道用了什么高招,帶著一匹大黃馬、一副龍鱗甲、八十二兩銀子,另外還有兩顆據(jù)說是農(nóng)民軍的首級,逃回到東城之下。
守衛(wèi)東門的馬將不放他進門,找來李光壂確認,李光壂又跑回曹門請示巡撫大人,巡撫批示可以把范文舉吊上城墻。
李光壂返回東門,布政使梁大人又挑毛病,說巡按大人的批示里沒有提到他這位布政大人,所以不許放人進來。李光壂只好再跑回曹門那邊請示,一來二去天就黑了。結果當天夜里,守衛(wèi)東門的馬將悄悄把范文舉殺了,吞占了他的銀子和馬匹、鎧甲。
范文舉只是一個卑賤的仆人,人又死了,即便他的主人李光壂想為他討回公道,一切也都死無對證了。
另外一件小事,各書都有記載,但差別很大:《流寇志》中說,在第二次開封之戰(zhàn)中,總兵官陳永福用箭射傷了李自成的左眼,《明史》、《明史紀事本末》也是這樣說法。
但《守汴日志》等書中很明確地說,是第一次圍城時,由陳德射中李自成的,而陳德是總兵官陳永福的兒子。
《大梁守城記》的說法更為可信:第一次守城戰(zhàn)中,守城者制作了一種弩箭,箭桿比筷子略長一些,前端鐵簇如錐,安放在木槽之中發(fā)射,射程為三百余步,大約一百米。當時城上射出大量的弩箭,其中一支射中了李自成的臉,最終導致左眼失明。當時局面混亂,根本無法斷定是哪個人射的。陳永福利用自己的權力,把功勞安到兒子陳德的頭上,為的是給他請功升職。
正月十五日,李自成的老營最先撤離。中午時,攻城的農(nóng)民軍也陸續(xù)撤離,奔向東南方向,一路上揚塵蔽日。
在確定李自成已經(jīng)解圍而去之后,正月十六日,巡按御史任浚下令打開曹門,帶著知縣、推官和周王府的太監(jiān)前往農(nóng)民軍的營地察看。整個營地寬約八里,長約二十里,范圍相當大。營地之中一片狼藉,“牛、驢、馬頭皮腸肺,間以人尸,穢滿營內(nèi)外”。
繁塔寺一帶是農(nóng)民軍的糧庫,滿地都是被遺棄的糧食,“糧深三尺”。這些都說明,農(nóng)民軍在物資上并不匱乏。
官軍清理營地,發(fā)現(xiàn)農(nóng)民軍一共丟下兩千三百多名婦女和三萬多頭牛。婦女們被送進城門之外的月城當中,禁止兵民掠奪侵犯,等待親屬前來認領。最終剩下三百余人無人認領,被送往尼姑庵,政府每天每人供給一升小麥。
三萬多頭牛被官府半價賣給家民,做為耕牛使用,但這些牛最終大多死掉。
正月十八日,開始清理戰(zhàn)場。從曹門到北門這十多里的區(qū)間,是戰(zhàn)斗最激烈的地方,城墻損壞嚴重的地方有三十六處,一些地方完全坍塌,幾為平地,各方抓緊時間搶修城墻。
城墻之下尸橫遍野,斷發(fā)滿地,“死傷者無慮十萬”。官府征調(diào)了大批人力清理掩埋,忙碌十多天,可見當初戰(zhàn)事的慘烈。
《守汴日志》記載,李自成、羅汝才率軍離開開封,退往朱仙鎮(zhèn),清點二圍開封的損失。三萬精兵當中,戰(zhàn)死者將近一半,另有二千八百七十三人重傷(《豫變紀略》的數(shù)字是三千八百七十三人),都用方桌抬到朱仙鎮(zhèn)。
總體而言,李自成、羅汝才第二次圍攻開封二十多天,損失巨大,毫無所得,那么他們?yōu)槭裁锤市姆艞夁M攻?
分析一下,大概有這樣幾個原因:首先是持續(xù)二十天的攻城戰(zhàn)毫無進展,傷亡慘重,極大地挫傷了農(nóng)民軍的銳氣。
其次,開封城防堅固,上下一心,無隙可乘。
第三,各路官民正在趕來救援。幾個月前的崇禎十四年九月,陜西總督傅宗龍兵敗被殺,保定總督楊文岳被革去總督一職,戴罪自贖,現(xiàn)在他率領官兵正在逼近開封。
但楊文岳是李自成、羅汝才的手下敗將,不足為懼,真正讓他們擔心的另有其人,那就是平賊將軍左良玉。有消息說,他的大兵即將來到。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