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飛鴿傳書是怎么做到的?鴿子怎么送信?
在21世紀的今天,人與人之間信息的交流變得無比的發(fā)達。只需要一個小小的手機,我們就能跟千里之外的人打電話甚至視頻聊天,足不出戶便可知天下新鮮事,信息的傳遞如此方便快捷,那是古時人們想都不敢想的。
回顧幾千年來人類的發(fā)展,從語言的誕生再到文字的發(fā)明,信息交流方式的進步,一直都是智慧生物共同的追求,也是人類文明進化到下一階段的階梯。在很久很久以前,那個沒有電,沒有機器,什么都沒有只有生靈的時代,古時人們?yōu)榱烁斓貍鬟f信息,都想了些什么高招呢?
在古代,傳遞消息最常見也是最古老的辦法就是“快馬加鞭”。簡而言之,就是靠馬跑得快,送信也比你傻愣愣地跑過去也快一些罷。直到東漢時期蔡倫發(fā)明了造紙術(shù),更輕薄的紙取代了厚重的竹簡。
時間推演到隋唐時期,才開始有了飛鴿傳書這一說法(唐朝才真正開始普及)。這很好理解,你總不能讓鴿子拎著兩斤重的竹子飛幾百里吧?這可是違反動物保護法的。總而言之,造紙術(shù)的普及,讓飛鴿傳書的普及成為可能。
說到這,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了。貓抓老鼠狗看門,牛能犁地馬能騎,在那個科技不發(fā)達的年代,人們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研究動物上了。古人非常聰明的發(fā)現(xiàn),鴿子這種鳥非常的戀家,不管把它抓去哪里,一旦放生,這顧家的小東西一定會回巢里去。
我們俗稱這種天性叫“歸巢性”,并且鴿子有著先天基因上的優(yōu)勢,它們對地球磁場的感覺很靈敏,就跟身體里長著根指南針似的,該咋飛心里有數(shù)。而且鴿子飛的還挺快,比起馬兒來,那不知要快到哪里去了。這種種出類拔萃的優(yōu)點,讓鴿子成為了古人眼里天生的信使。
我們都知道,之所以鴿子能成為信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利用鳥的天性—— 歸巢性。古人訓練信鴿的原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在這一點上大做文章。一開始,很簡單嘛——給它一個溫暖的家。好吃好喝供奉著,把弟弟妹妹爸爸媽媽反正沾親帶故的,都抓在一個巢里養(yǎng)著,
古時喚之“驛站”,也就相當于今天的快遞分揀中心。然后讓專業(yè)的訓鴿員把鴿子從巢里抓出來,走遠到一定距離放生,歸巢時再飼些鳥食作為獎勵。久而久之,鴿子便會馴化成一種迫切歸巢的條件反射。它們一定是這么想的“外面的世界好可怕,趕緊回家吃好吃噠”。如此,一只合格的信鴿,便養(yǎng)成了。
1、 異地歸巢:從驛站帶一只信鴿走,需要送信時綁在信鴿腿上放飛,戀家的小鴿子就會迫不及待的飛回驛站。這是最簡單的。
2、 兩點循環(huán):在A地喂食信鴿,但是晚上不讓它在A地的驛站睡覺。只能進B地的驛站睡覺。白天鴿子醒來又飛來A地找吃的,長期訓練以后,信鴿習慣了A吃B睡,就會養(yǎng)成來回奔波送信的習慣。有點像我們兩點一線的上班生活。
雖然飛鴿傳書這種傳遞信息的方式還是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比如飛著飛著被老鷹吃了,飛累了歇息的時候被好事者一箭射下來作烤乳鴿吃了,這種意外當然是有的。但是從當時的科技水平來看,飛鴿傳書除了不夠靈活,可以說是傳遞信息最快,成本最低的方式了,難道騎馬送信就沒有意外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一只小小的鴿子,也能玩出這么多花樣來。這才是真正的人類智慧結(jié)晶,真正的黑科技。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