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蒙滅金的起因是什么 聯(lián)蒙滅金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發(fā)生的
南宋聯(lián)蒙滅金決策是如何形成的?因為金宣宗的南掠政策,排除了金、宋和解及聯(lián)合抗蒙的可能,打破了宋廷中企圖藉金為屏障者對金所存的幻想,使南宋關于對金政策的爭論停止下來。
此后南宋為了自身的存亡,遂拋棄了蒙古大舉攻金以后閉守觀望的對北政策,不僅堅決抗擊金軍南下,而且公開招納有相當實力的山東忠義軍,同時與西夏會師夾擊秦州、鞏州,并與蒙古交往以減輕金軍對自己的壓力。
基本介紹
聯(lián)蒙滅金是南宋末年臨安朝廷經(jīng)過深思熟慮做出的軍事外交戰(zhàn)略,以報靖康之恥。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年),金朝政權在蒙古和南宋的聯(lián)合夾擊之下終告滅亡,結束了宋金之間長達100余年的對峙。
但這一結果對南宋而言并非福音,因為繼而面對的是比女真人更為強悍的蒙古人。蒙古人在滅亡金政權之后并沒有停止南下的步伐,而是繼續(xù)南進。將滅亡南宋政權作為他們的下一個目標。
事實上,南宋政府一直在根據(jù)時局變化不斷調(diào)整對蒙對金的策略,而“聯(lián)蒙滅金”決議的出臺也是幾度峰回路轉(zhuǎn),最終在很多意外事件的促成下,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宋不得不走上了聯(lián)蒙滅金的道路。而且從過程來看,南宋政府并非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最后走上“聯(lián)蒙滅金”的道路更多的是一種“兩害相較取其輕”的無奈。
背景
事實上,早在南宋初期,宋朝便開始有人開始注意到蒙古這支力量的存在,并試圖借助蒙古與金國的矛盾為對金外交服務。
著名文學家洪皓便是第一個注意到蒙古的南宋官員。他曾經(jīng)在建炎三年(1129年)出使金國時被扣留,在被羈押期間,他了解到很多關于金國的情況,并設法托人將他的書信送到宋廷。其中在紹興十二年(1142年),洪皓就在書信中提到了金國“彼方困于蒙兀(蒙古)”,但此時宋廷已與金國簽訂了“紹興和議”,無意于北伐收復故土的大業(yè),此事便被擱置下來。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完顏亮撕毀“紹興和議”發(fā)動“正隆南伐”的時候,為了減輕自己的軍事壓力,劉锜、吳璘便傳檄蒙古、契丹諸部共同攻金。但此時蒙古諸部尚未統(tǒng)一,不足以成為一支可以憑借的力量,再加上金國、西夏的阻隔,南宋方面也一直未能與蒙古取得直接聯(lián)系。
到了12世紀末,蒙古諸部開始逐步統(tǒng)一,對金的威脅日益嚴重。但此時部分南宋官員卻開始有些擔憂。早在慶元二年(1196年),時任左相的余端禮就向宋寧宗指出:“萬一韃靼得志,直犯中原,或虜酋逃遁,逼近邊界;或恐中原有豪杰。”宋寧宗也對此觀點表示認可,并命余端禮私書密諭沿邊諸軍加強戒備。
而在次年,衛(wèi)涇出使金國歸來后,向宋寧宗表達了進一步的擔憂:“一弱虜滅,一強敵生,猶未足以為喜也?!笨梢?,此時南宋已經(jīng)有人開始意識到蒙古可能才是未來的勁敵,不得不謹慎應對。
到了13世紀初的時候,蒙古諸部逐步完成統(tǒng)一,已經(jīng)達到了與金國分庭抗禮的程度。正好南宋方面當政的韓侂胄亦通過北伐緩解內(nèi)部矛盾,便趁機發(fā)動了開禧北伐。從之前南宋主戰(zhàn)派的言論來看,蒙古已經(jīng)成為他們非常重視的一支力量,至少可以在北方牽制金軍相當?shù)谋?。但隨著開禧北伐的失敗以及“嘉定和議”的簽署,南宋再次終止了聯(lián)系蒙古的嘗試。
起因
在宋朝歷史上,借助軍事同盟以達到消滅敵國,而最終盟國演變?yōu)楦鼜姶髷橙说氖虑?,已不是第一次,北宋末年與女真結盟而消滅遼國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宋與蒙古之間并沒有實質(zhì)性的交往,但金國犯下一連串的錯誤,最終使蒙古坐大,成為一支新興的主導力量。這一軍事同盟政策的形成,對南宋而言。有其幾方面的原因:南宋的復仇意識;金朝錯估形勢,將可能的盟友推向敵方;蒙古勢力強大,南宋不得已而為之。
對于宋金蒙三方的力量尤其是蒙古人的企圖,南宋朝廷上下并非無所窺測。面對蒙古洶洶南下,世仇金朝依然故我的情況下,南宋朝廷有兩派意見,一者扶持金朝,以之為對抗蒙古的屏蔽;一者認為應趁此機會滅亡金朝,并由此振奮精神,再圖抵抗蒙古南下的企圖。
南宋大臣喬行簡認為,“強韃漸興,其勢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齒寒之轍可覆,宜姑與幣,使得拒韃”。認為在蒙古人勢力興起的形勢下,金已經(jīng)由過去的仇敵轉(zhuǎn)而為今天的緩沖國,只要金能抵御蒙古人的進攻,南宋繼續(xù)向金輸納歲幣也是未嘗不可的。蒙古勢力很強,已經(jīng)具備了滅亡金朝的能力,等到蒙古滅亡金朝之后,與宋為鄰,對宋朝并不是一件好事。若不與金朝絕交,繼續(xù)輸納歲幣,則有利于金人抗蒙,這樣,南宋也有機會舒緩時間,組織力量,對抗蒙古人的南下。
喬行簡的主張,在宋金世仇終于可以得報的情況下,難以得到贊同。南宋名臣真德秀等人主張"金人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應該乘金朝遭遇蒙古進攻之機,停止向金人輸納歲幣,并出兵北上收復失地,以報君父之仇。" 認為想以金人為屏蔽是靠不住的,應該乘“虜之將亡而亟圖自立之策,用忠賢,修政事,屈群策,收眾心”。宋朝應該盡快使自己強大起來,既可以改變自己原來在金朝面前的卑弱地位,又可以應付蒙古的進攻。
雖然南宋朝廷意見不一,但也都認識到蒙古乃虎狼之邦,不足以為盟友,甚至是比金朝更為兇惡的敵人。然而南宋朝廷就蒙古、金朝問題的看法。對金朝的態(tài)度,不同于與其他周邊政權。由于金兵南下,擄取徽欽二帝北歸,包括皇室在內(nèi)的朝廷上下被洗劫一空。宋人對金人恨之入骨,宋朝雖多年積貧積弱,但收復失地以報世仇的呼聲從來沒有停止過。南宋朝廷認為皇室被擄,財富被劫。土地被占,幸得趙構南逃,才為趙宋王朝保留一縷血脈,但也僅能偏安東南一隅。多年來興兵動武尚且不足以得到的滅金目的眼看就要成為現(xiàn)實,卻還要繼續(xù)屈辱地供給歲幣。大多數(shù)人認為喬行簡的看法是過于冷靜,是很難讓人接受的。真德秀的看法可取,一鼓而雪百年之恥,自然能得到眾人的贊同。因此“太學諸生黃自然、黃洪、周大同、家演、徐士龍等,同伏麗正門,請斬(喬)行簡以謝天下”。
將來還要長年累月地向金人交納大量歲幣。為報靖康之恥,最終選擇了不與金朝結盟。在戰(zhàn)爭開始,金朝滅亡指日可待的情況下,即使主張滅金以報世仇的真德秀,對于如何處理與蒙古的關系,也提出應該謹慎對待,“今之女真,即昔之亡遼,而今之韃靼,即向之女真”。認為聯(lián)蒙滅金可能重蹈當年聯(lián)金滅遼的覆轍。在南宋朝廷內(nèi)部,雖然“滅金”的聲音很響,但”聯(lián)蒙“的策略一直沒占上風。但是最終使南宋和蒙古走到一起,南北夾擊,使金朝走向滅亡,主要是金朝錯估形勢,無視南宋朝廷的爭論,根本沒有想到宋朝也會存在有利于金宋聯(lián)合的因素,更沒有想到去爭取宋人聯(lián)合抗蒙,相反在得知南宋要斷絕歲幣的輸納后,大為不滿。盲目南下爭奪地盤,將可能的盟友推到了敵人一邊。為了解決金朝國內(nèi)的危機,也為了懲罰南宋拒交歲幣的行為,于1217年發(fā)動了對南宋的戰(zhàn)爭。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