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把一生寫進這首詞,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子的愛恨
年少時初學李清照的詞,腦子里總浮現(xiàn)出一個雍容華貴的才女形象,那時對李清照滿心的羨慕??傁胫@當真是一個好命的女子啊,自己出身名門,寫得一手好文,又嫁了個有才的老公,堪稱人生贏家。長大后,看多了她的詞作,才覺得這是一個多愁善感、又心思細膩的的女子。
作為詞國皇后的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詞篇篇經(jīng)典,無論是《聲聲慢》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凄涼,還是少女時《如夢令》中“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歡快,亦或是《醉花陰》中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都令人拍案叫絕。但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卻是李清照一首特別的詞,她把一生都寫進了這首詞里,她的愛和恨,她的樂和悲,都在這短短46個字里。
《清平樂》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這首《清平樂》寫了的是梅,全詞的大意是:小時候下雪了,最喜歡在雪地里插上梅花。后來再看見梅花,卻再也沒有了插梅的興致,只是放在手掌上賞玩,一邊挼著它一邊流淚。今年冬天,我一個人在這海角天涯之處,兩鬢已生華發(fā)。這冬天的風來得凌冽,怕是很難再看到梅花了吧!
說起梅花,人的腦海里就不禁會浮起一副紅梅傲雪的畫面來,作于文人墨客爭訟的對象之一,陸游說它“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王安石夸它“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王維稱它“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這些詩詞中的梅或不畏嚴寒,或忠貞不屈,或樂于奉獻,但在小編看來,都比不上李清照這首詞里的梅。因為李清照的梅,才是最有人情味的梅。
李清照筆下的梅花,是憂愁的,易碎的。李清照可謂善用白描高手,她截取了三個自己賞梅的場景:青春少年時,她無憂無慮,天真爛漫,與趙明誠琴瑟和鳴,一起賞梅是多么歡樂,多么快活。中年時,李趙兩家相繼罹難沒落,深愛的伴侶也因病離世棄她而去,她的生活也隨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賞梅時她是哀愁的。晚年時,她看透了太多的人和事,有著一顆赤子之心的李清照,為南宋而憂慮著。
可惜世人都只記得她那些關于愛情的凄美之詞,不懂欣賞她這支梅。雖然別人不懂,但她的山東老鄉(xiāng)辛棄疾卻是懂的。這首詞最后一句“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寄托著李清照對國事的擔憂,這里的“風勢”既指自然界中的冷風,又指“國勢”,在她看來國難當頭,她已沒有了賞梅的閑情逸致。李清照作這首詞大概是在1129年左右,在這之后的50年里,這首詞鮮為人所提及,直到辛棄疾在他的經(jīng)典名兒《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里,用到了異曲同工的一句“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辛棄疾此句也是借自然的風雨,寄托自己對國事的擔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