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維塔耶娃有著哪些故事?關(guān)于她的評價如何
為愛而活
茨維塔耶娃首先是一個瘋狂的女人,雌性這一性征天然地決定她女人的天性,追求肉體贈予人的天然的愉悅;其次才是不羈的詩人,將愛情幻化為信念,不斷追求愛情,正是作為詩人的詩性。
她一生都在追求愛情,渴望心靈之愛。
茨維塔耶娃自小受到普希金的影響,她接觸的第一部普希金作品是《茨岡人》,她由此接受一個全新的詞——愛情。普希金的愛情觀傳染給了茨維塔耶娃。她一生都與這個神秘的詞匯糾纏不清。她為愛情而活著,大膽追求愛情,并因此寫出或凄美或激越的詩歌,為世界詩壇留下了不朽的詩篇。
茨維塔耶娃對十月革命很反感,這并不是她不理解俄羅斯而不接受革命,而是由于她憑著詩人特有的敏感一下子意識到“革命即暴力”,所以不接受。然而正是女詩人對十月革命采取不接受的態(tài)度,造成了她一生的不幸。
茨維塔耶娃的丈夫艾伏隆一直反對沙皇專制政體。1917年11月,反對暴力革命的茨維塔耶娃卻親自把丈夫送往白衛(wèi)志愿軍,使之成為沙皇專制政體的捍衛(wèi)者,也因此同艾伏隆失去聯(lián)系。1922年春,她帶著女兒投奔在巴黎就讀的丈夫,開始了她悲慘的流亡生活。
在流亡期間,茨維塔耶娃雖過著落魄的生活,但時刻未忘精神生活:追求愛情。她追求丈夫的同學羅澤維奇,一度使她那忍隱有余的丈夫艾伏隆也無法承受。還有與里爾克、帕斯捷爾納克、巴赫拉赫等世界名人留下有趣的情感史。
心靈之愛
茨維塔耶娃十分重視心靈之愛。這一點在她處理與奧地利著名詩人里爾克的關(guān)系時,可窺視到她內(nèi)心世界。茨維塔耶娃在致里爾克的信中說:“我不是活在自己的嘴上,吻過我的人,會錯過我的?!辈⑶宜裘髯约鹤非蟮氖恰盁o手之撫,無唇之吻”,反對“把對方舉起,就近唇邊——一口一口地啜飲”的肉體之愛。 同樣性質(zhì)的信是她在致瓦洛申的信:“我有一種無法醫(yī)治的完全孤獨的感覺。旁人的肉體是一堵墻,阻礙我窺視他的心靈。噢,我多么恨這堵墻啊!”可過了幾個月后她又在給瓦洛申的信中說:“我主要的熱情是同人傾心交談,可必不可少,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鉆進對方的心靈。”
茨維塔耶娃承認愛情有追求肉體層面的,但是她還是強調(diào)真正的渴望還是心靈的交融,肉體的結(jié)合正是她達到心靈交融的必然橋梁。于是,她瘋狂追求愛情時渴望與對方的肉體融合在一起,并且生下新的生命——“兒子”。因此,她不僅渴望與羅澤維奇生兒子,而且渴望同帕斯捷爾納克、巴赫拉赫生“兒子”。這里“兒子”,即是她作為女人本能的需要,又是她詩性的體現(xiàn),是詩的“生命”。愛情到底需要靈肉之分還是靈肉相融?女詩人在這個難題面前躊躇著、選擇著,也正是如此種種獨特于別人的感受,女詩人把之化為詩歌的形式與人見面。她的詩因此得到人們的喜愛。
茨維塔耶娃自殺后,女詩人隨著肉體一同毀滅了,然而詩歌依然放射光芒??v觀女詩人的一生,我們只能試圖對待詩那樣,去理解、甚至去愛戴她!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布羅茨基曾在一次國際研討會上宣稱:茨維塔耶娃是20世紀最偉大的詩人。有人問:是俄羅斯最偉大的詩人嗎?他答道:是全世界最偉大的詩人。有人又問道:那么,里爾克呢?布羅茨基便有些氣惱地說:在我們這個世紀,再沒有比茨維塔耶娃更偉大的詩人了。而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評獎委員會主席埃斯普馬克也認為,茨維塔耶娃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既是她的遺憾,更是評獎委員會的遺憾。茨維塔耶娃在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與她同時代的詩人愛倫堡曾經(jīng)這樣評價她:“作為一個詩人而生,并且作為一個人而死”。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