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絕國:西漢時期中國西部一個比較小的城邦國家
精絕國是西漢時期中國西部一個比較小的城邦國家,位于尼雅河畔的一處綠洲之上。精絕國以農(nóng)業(yè)為主,是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商賈云集,繁華富庶。東漢后期,精絕國被日益強大的鄯善國兼并。后來,受魏晉王朝節(jié)制。唐朝時其都城尚存,稱尼壤城,清代稱為尼雅城。尼雅在清代為于闐縣所屬村莊, 《和闐州總圖》稱作尼牙八札。1945 年設(shè)廉潔鎮(zhèn),1949 年后復(fù)稱尼雅,1985 年設(shè)尼雅鎮(zhèn)。古精絕國故址在今新疆民豐縣。
《漢書·西域傳》:"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精絕都尉、左右將,驛長各一個。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戍廬國四日,行地空,西通扜彌四百六十里"。
“媲麼川東入沙磧,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澤中, 澤地?zé)釢?,難以履涉, 蘆草荒茂,無復(fù)途徑,唯趣城路僅得通行,故往來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薩旦那以為東境之關(guān)防也”。殘缺史料僅記于此,精絕國從歷史的舞臺上消失了。
這是活躍在絲綢之路南道上的一個小王國 殷實而富庶。 時過四五百年,玄奘取經(jīng)東歸時看到的尼壤城,已是另一番景象了。直到20世紀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初探遺跡,從此擄走700多件出土佉盧文,漢文簡牘,精美木雕后,這座在沙海里掩埋千年的故城才又重新為人所知.尼雅居民日常用的文字就是今天被稱為“佉盧文”的文字,這是一種在今天的國際學(xué)術(shù)界仍是一種極難破譯的文字。 當年尼雅居民對水的管理和使用、樹木的保護都有一套嚴格的管理辦法。水的使用是有償?shù)?,水由專人分管。若因管理不善,?dǎo)致?lián)p失的要受懲罰。如有耕地發(fā)生無水干旱的情況,也要求及時調(diào)查并處理。如有人放水淹沒仇家的田園、住屋要受罰;有小麥地一熟可澆二、三水。 當年的尼雅居民還很注意樹木的生長和保護并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沙棗樹耐干旱鹽堿,既可抵御風(fēng)沙、美化環(huán)境,果實又可食用,是當年精絕人重點栽培的樹木之一“活樹,應(yīng)阻止任何人將樹連根砍斷,否則罰馬一匹,若砍斷樹枝,則應(yīng)罰母牛一頭”便是當時這一制度的生動說明。他們還種植桃、蘋果杏、桑之類的果木;蘆葦、紅柳枝在尼雅河兩岸潮濕低洼的地方均有生長,容易獲取,作為建造材料。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