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風范的清河崔氏,靠門第入仕,憑讀書從政
作為中古時期的豪族,清河崔氏的地位一度堪比帝王,后來雖然失去了門閥制度的庇護,但仍然能讓家傳文化相繼。崇佛的年代,他們吸納佛學;崇尚科舉的時候,他們又轉而在經(jīng)學、文學中游弋,時刻保持家族的文化地位?!靶⒕锤改?友愛兄弟”,在清河崔氏的千年傳承中,一直貫穿始終。
“天下崔姓是一家,團結和諧秀中華。詩書勤耕讀,仁愛慈善讓。”清河崔氏后人崔相臣在贈給同村人崔之文的這塊匾上,寫下了自己對家族千年積淀的理解。
作為中古時期的豪族,清河崔氏的地位一度堪比帝王,后來雖然失去了門閥制度的庇護,但仍然能讓家傳文化相繼。崇佛的年代,他們吸納佛學;崇尚科舉的時候,他們又轉而在經(jīng)學、文學中游弋,時刻保持家族的文化地位。
姜太公的后裔連公主都嫁不進來
初冬時節(jié),臨淄姜太公祠內(nèi),依舊是松柏茂密,綠意盎然。
崔氏先祖之碑前,中華崔氏歷史文化研究會執(zhí)行會長、中華崔氏統(tǒng)譜主編崔相臣介紹,崔氏的太始祖為齊國開國國君姜太公。太公助周文王武王滅商,以首功封于齊國。齊國首都臨淄也因此成為崔氏后人心中的發(fā)源地。
崔相臣表示,崔氏始祖為太公嫡孫季子。太公傳位于其子齊丁公,丁公去世后,應當有嫡子季子繼位,但是季子仁愛,讓國于庶弟叔乙即齊乙公。季子則來到封地崔邑這個地方,此后在此生活,季子后人就以邑為姓,崔氏從此形成。
不僅崔姓是姜太公后裔,還有諸如姜、呂、丘、丁、許、謝、紀、高、章、賀、柯、盧、薄、賴、連等諸多姓氏都是太公后裔。
“天下崔氏是一家”,崔相臣介紹,今年的紀念姜太公誕辰3153周年祭禮,眾多崔氏后人從各地趕來參加。
因為季子有讓國之美名,其后裔多為齊國公卿,是當時的公卿世家之一。
崔氏的前幾代人,大多默默無聞,直到崔杼這一代,才開始在齊國朝堂之上發(fā)聲。
崔杼,春秋時齊國大夫,后為齊國執(zhí)政。齊靈公時曾率軍伐鄭、秦、魯、莒等國,靈公病危,迎立故太子呂光(齊莊公)。他在齊執(zhí)政二三十年,當國秉政,先后立莊公、景公。后來由于他在政爭中失敗,崔姓才在齊國失去權勢,南遷魯國。
后直到秦朝,崔氏再次崛起。崔相臣介紹,秦朝時,崔杼裔孫崔意如被封為東萊侯。
漢朝建立以后,崔意如長子崔業(yè)襲封這一爵位,并在清河東武城定居下來。
其后代在漢魏南北朝及隋唐時發(fā)展成為名門望族,名賢輩出,史稱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后長仕北朝,其中崔浩歷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參與軍國大計,對促進北魏統(tǒng)一北方起了積極作用。后人稱頌為“南北朝第一流軍事謀略家”。
魏晉以后,郡望成為貴族的身份標志。北朝隋唐時清河崔氏與博陵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并稱為“七宗五姓”,崔姓被公認為“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
北朝時期,官方出面為漢姓定譜籍,準備將四個望族列為“一等”。隴西李氏得知消息,派人趕到京城打點,但最終還是沒能拼過崔、盧、鄭、王四個世族。后來,自稱“隴西李氏”的李淵建唐,“隴西李氏”才被列為“第一”。
唐初官員修訂《氏族志》,把崔氏列為第一,唐太宗大怒:崔氏早已衰微,既無顯官,又無人才,憑什么列為第一?難道我李氏貴為天子,還比不上崔氏嗎?遂下令改以皇室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長孫氏第二,崔氏與其他山東士族列第三。雖然如此,清河崔氏仍為士族高門,有多人擔任宰相。
在唐代,七宗五姓勢力極大,皇帝曾想把公主嫁到清河崔氏,也被無情地拒絕。
唐高宗時,出身寒微的宰相李義府,為他的兒子向七大望族求婚,不但處處碰壁,還受到了羞辱。李義府懷恨在心,便說服皇帝下詔禁止七大望族通婚。七大望族不敢公然抗旨,只好省去婚禮儀式,只在天黑后用一頂花紗遮蔽的“檐子”(肩輿),把新娘抬到新郎家。中唐以后,“檐子”迎親甚至成為有身份的標志,七大望族之外的家族也紛紛效仿。在宋代,“檐子”送嫁逐漸公開,“檐子”也開始被刻意裝飾,成為花轎的前身。
為照顧兄長寧愿失去升遷機會
“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在清河崔氏的千年傳承中,一直貫穿始終。
研究清河崔氏的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夏炎認為,在儒家傳統(tǒng)濃厚的世家大族中,孝悌的培養(yǎng)與實踐是家學思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河崔氏成員歷來就有非常強烈的孝悌觀念。
北朝時,崔宏父子以孝行傳家。北魏道武帝一次在回京的路上,“親登山嶺,撫慰新民,適遇玄伯(崔宏字玄伯)扶老母登嶺”,崔宏的孝行使其備受感動。
其子崔浩亦是一個孝子,《魏書》卷三五《崔浩傳》記載,崔浩的父親崔宏生病很嚴重的時候,崔浩就剪去指甲,剪下頭發(fā),夜里在庭院中抬頭祈禱上蒼。希望父親的身體能夠好轉。并祈求上天,能夠用自己的身體替代父親生病,換取父親身體健康,在地上不斷磕頭導致磕頭的地方留下了不少血。
《南齊書》卷五二《文學·崔慰祖?zhèn)鳌贩Q崔慰祖“父喪不食鹽”,其母實在不忍心,對他說:“汝既無兄弟,又未有子胤。毀不滅性,政當不進肴羞耳,如何絕鹽!吾今亦不食矣?!贝尬孔娌坏靡讯鴱闹?。
到了唐代,儒學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孝的觀念在世家大族家傳思想中的地位也愈加突出。
唐玄宗開元年間的崔希喬是一位遠近聞名的大孝子,做人以孝為本,尤以孝事親,進而以孝事君,以孝治民。做官之時,使得“風化大行,貧弱之輩,荷其仁恕”,把自己的孝道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獲得了極好的政聲。
崔玄籍父子在孝行方面也有突出表現(xiàn)。母親去世后,崔玄籍非常悲痛,身體因悲傷而遭受重創(chuàng),差點逝世。其子崔歆“期歲喪母,便悲傷思慕,見于顏色”。
后來崔玄籍因為別人誣陷,被下放到南方偏僻地帶做官。崔歆不放心父親一個人獨自去遠地,就跟隨而去。在上任的路上,遇到洪水暴發(fā),崔玄籍被大水沖到洪水中,隨從們都非常害怕,不敢上前營救,崔歆一下子就跳到洪水中,游到父親身邊,竭力救援。后來父親得救了,但是崔歆卻被洪水沖走。
夏炎認為,崔歆以小小年紀于洪水中救父而死,這種行為著實令人感動。說明此時的孝悌觀念指導著家族成員的行動,在一些家族成員思想中已發(fā)展到能夠為之付出一切的地步。
唐僖宗時,宰相崔彥昭事母至孝,《舊唐書》卷一七八《崔彥昭傳》:“彥昭事母至孝,雖位居宰輔,退朝侍膳,與家人雜處,承奉左右,未嘗高言。歲時慶賀,公卿拜席,時人榮之。”
清河崔氏即使身為宰相,一身榮耀,也要把行孝道奉為處世的重要原則。在夏炎看來,處于顯赫時期的世家大族的孝母行為,一方面是家族儒家倫理道德思想的具體實踐,另一方面通過將這種行為納入政治范疇,有利于維護并提升家族的政治地位。
夏炎介紹,在悌的方面,清河崔氏兄弟友愛的事例也很多。
唐崔隱甫是玄宗時期的御史大夫,被提拔為并州司馬,但是因為恰逢兄長崔逸甫患上急癥,崔隱甫沒有去上任。為了照顧生病的哥哥,崔隱甫寧愿錯失升任的機會。
孝悌觀念在清河崔氏家傳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對于家族來說,孝悌觀念對家族成員的行為具有制約性,是維系家族成員之間正常關系的精神紐帶;對于國家社會來說,孝悌觀念有利于穩(wěn)定社會秩序。
《論語·學而》中提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夏炎認為,孝悌觀念由維系家庭關系,發(fā)展到家族關系,進而上升到整個社會關系的維系,這就是封建社會從統(tǒng)治者到平民均重視孝悌的關鍵所在。
在教育上給予女子同等權利
夏炎認為,清河崔氏家族自形成之日起就有詩書傳家的家族傳統(tǒng),好學的家風累世不替。
曹魏崔琰在青年時代就曾就學于東漢著名的經(jīng)學家鄭玄門下,積累了深厚的經(jīng)學根底,由此而開清河崔氏好學之風。
南北朝清河崔氏基本延續(xù)了漢代以來的學術傳統(tǒng),以儒家經(jīng)學為主,而兼綜其他學科。由于北朝清河崔氏數(shù)代保持好學的家風,因而其中不乏學識淵博的大家,知識面十分廣博。崔浩便是十分突出的例子。《顏氏家訓》卷三《勉學》中提到:“洛陽亦聞崔浩、張偉、劉芳,鄴下又見邢子才:此四子者,雖好經(jīng)術,亦以才博擅名?!?/p>
隋唐時期清河崔氏家學的學術傳統(tǒng)在延續(xù)經(jīng)學主體地位的同時,也很重視禮學、章句訓詁、文學等方面。
清河崔氏在強調(diào)男性家族成員文化水平的同時,對于女性成員的學業(yè)亦同等重視。由于她們從小就有好學的傳統(tǒng),所以清河崔氏的一些女性成員同樣飽讀詩書、才學過人。
崔元孫之女“歷覽書傳,多所聞知”,對其子親授《毛詩》、《曲禮》,后“學行修明,并為當世名士”。
崔彥穆女“博涉書史,通曉治方”,年二十其夫鄭誠去世,獨自教養(yǎng)其子鄭善果讀書做人,在當時傳為美談。
夏炎表示,世族女子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說明清河崔氏比較注重家族整體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男子享有受教育權利的同時,也給予女子同等的待遇,促進了家族總體文化地位的提升。家族女性嫁于別姓之后,便將自家的家學帶到重新組合的家庭中,這有利于家族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傳播。
夏炎介紹,清河崔氏是典型的文化世族,世代相傳的家傳文化除了它本身的文化意義外,在政治方面亦具有一定的功用。家傳文化在世家大族的形成、家族成員的入仕及從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清河崔氏大族形成于魏晉時期,對于世家大族形成起關鍵作用的崔琰、崔林入仕途徑顯然不是政治或經(jīng)濟的,他二人之所以能夠參加到曹魏政權中來,是得益于曹操的征辟,而曹操之所以能夠任用他們,與他們擁有的文化功底密切相關。
隋唐以來,科舉取士逐漸成為士人入仕的重要途徑。在唐代,入仕途徑主要包括科舉、雜色入流、門蔭等幾種形式。在唐前期,門蔭是重要的入仕途徑,世家大族子弟藉父祖宦位而得以優(yōu)先入仕。但隨著才學取士原則的不斷強化,科舉取士在入仕途徑中的地位愈顯突出。
夏炎介紹,清河崔氏有仕宦記載成員287人,其中有確切入仕途徑記載者84人,科舉入仕66人,門蔭入仕18人,前者遠遠多于后者。清河崔氏凡是處于政治高峰期的成員,基本上都是通過科舉入仕的。在唐代,清河崔氏出了12位宰相,其中,除崔知溫以門蔭入仕,崔神基、崔詧、崔元綜入仕途徑不明外,其余8人均以科舉入仕。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