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正的十八路諸侯是什么樣的 別再被小說給騙了
在十八路諸侯中,四世三公的袁家占據(jù)三席:祁鄉(xiāng)侯渤海太守袁紹、南陽太守袁術(shù)、山陽太守袁遺。除了這三個姓袁的外,在諸侯中還有幾位也是袁家的人。所以,袁家當諸侯盟主是無可厚非的。關(guān)于袁家的事,有歷史常識的人是很熟悉的,在這里不過多介紹了。
袁紹
袁術(shù)
袁遺
陳留太守張邈,張邈字孟卓,東平壽張人。有野史說張邈是張良的后人,但這是無法考證的事。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張邈背叛了曹操投靠了袁紹,戰(zhàn)敗后又投靠了袁術(shù)。在正史上,關(guān)于張邈最詳細的記載是《三國志·卷七·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張邈
豫州刺史孔伷,孔伷字公緒,兗州陳留郡人。在正史中關(guān)于孔伷的記載較少,除《三國志》外,在《后漢書.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中,也有關(guān)于孔伷的文字記載??讈圃诜炊?lián)盟解散后不久病逝。
孔伷
兗州刺史劉岱,劉岱字公山,東萊牟平人。劉岱和劉備的經(jīng)歷有點相似,也是個沒落的漢室宗親。后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又回到了漢朝權(quán)利中心,成為一路諸侯。雖然姓劉,但是劉岱并不忠于皇帝,而是袁家的人。在《三國志》、《續(xù)漢書》、《英雄記》中有關(guān)于劉岱的記載。
劉岱
冀州牧韓馥,韓馥字文節(jié),潁川郡人。韓馥也是袁家的人,他是袁紹父親的學生。有史學家評價韓馥是個厚道人,但在那個爾虞我詐的亂世中,厚道人注定是悲劇的,韓馥最終迫于無奈自殺。王粲《英雄記》、陳壽《三國志》、范曄《后漢書》、司馬光《資治通鑒》,在這些史書中都有對韓馥的記載。
韓馥
河內(nèi)郡太守王匡,王匡字公節(jié),兗州泰山郡人。王匡曾和袁紹一同在河內(nèi)駐軍,當時是袁紹的下屬。日后也投靠了袁紹,所以,王匡也是袁家的人。王匡曾為了袁紹大義滅親,殺了自己的妹夫。最終,因胡母班(王匡妹夫)家人不能原諒?fù)蹩锼鶠?,和曹操?lián)手攻擊,而離世。在《三國志》和《后漢書》中,有對此事的相關(guān)記載。
王匡
東郡太守喬瑁,喬瑁字元偉,睢陽人。還記得《三國演義》中大喬小喬的父親喬玄嗎?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喬玄是一位東漢名臣,曾預(yù)言天下大亂,也是曹嵩(曹操父親)的老領(lǐng)導。東郡太守喬瑁就是喬玄一族的。在小說中,喬瑁被一代而過了,可是在史書《三國志》中,喬瑁卻留下了很重的筆墨。喬瑁和劉岱不和,最終被劉岱所殺。
喬瑁
濟北相鮑信,鮑信字允誠,泰山平陽人。鮑信是何進的部下,后來投靠劉岱,劉岱是袁家的人,所以在討董卓時鮑信也是袁家的人。關(guān)于鮑信的史料記載不多,除《三國志》外,僅在《張昭傳》中有過記載。在小說中,鮑信就是迎曹操進兗州的那個人。
鮑信
袁紹、袁術(shù)、袁遺、張邈、孔伷、劉岱、韓馥、王匡、喬瑁、鮑信,這十個人就是討伐董卓的全部諸侯。您沒看錯,歷史上討伐董卓的是“十路諸侯”,并不是“十八路諸侯”。而在這十路諸侯中,有七人是袁家的人,可見當時袁家的勢力有多大。
驍騎校尉曹操,曹操參加了討伐董卓的聯(lián)軍,但是他并不是一路諸侯,因為他的勢力夠不上諸侯這個級別。當時曹操只是陳留太守張邈的一位“高管”而已。曹操手下不過幾百人,但是在這幾百人中,有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等這些日后響當當?shù)拿帧jP(guān)于曹操的歷史記載大家太熟悉了,不用多說。
曹操
北海太守孔融,就是四歲讓梨的那個孔融,孔圣人后裔。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孔融是北海太守,十八路諸侯之一。在正史中,當時的北海是“北海國”,孔融的官職是“北海相”。孔融并沒有參加討董聯(lián)軍,因為當時北海國正在到處鬧黃巾,騰不出手來討伐董卓。而且孔融只是北海國的大臣,就算北海國來了也是以北海王的名義出兵,不可能以一個大臣的名義出兵。
孔融
廣陵太守張超,字不詳(《三國演義》中字孟高),東平壽張人。在討董這件事上,張超和曹操有些相似。也是參加了討董聯(lián)軍,但不是一路諸侯。張超是陳留太守張邈的弟弟,他是跟著自己的哥哥一起出來見見世面而已。關(guān)于張超史料記載只在《三國志》現(xiàn)過,而且文字不多。在小說中,張超最終被曹操逼的自殺了。
張超
上黨太守張楊、北平太守公孫瓚、西涼太守馬騰,這三個人并沒有參加討董聯(lián)軍。他們都是漢朝的邊防軍,他們手里都是正規(guī)邊防部隊。我們先回頭看看討董的十路諸侯,其實這十路諸侯都是軍閥的性質(zhì),所謂“十路諸侯”,要么是民兵,要么是府兵,沒有正規(guī)的邊防部隊。反而董卓的西涼軍團是正規(guī)邊防部隊?!度龂尽分袥]有張楊、公孫瓚、馬騰這三人討董的任何文字記載。這三人雖然也是軍閥的性質(zhì),但是當時他們是以對外作戰(zhàn)為主。
張楊
公孫瓚
馬騰
插句題外話,在《三國演義》中幾乎沒提到過匈奴,可是在《三國志》中可沒少提。當時張超、公孫瓚(右北平防線)是漢朝抗擊匈奴第一線的作戰(zhàn)部隊。哪有功夫來打內(nèi)戰(zhàn)。馬騰也是時刻提防著外夷的入侵,沒有經(jīng)歷來內(nèi)地分這塊蛋糕?!度龂萘x》中諸葛亮帶著羌兵進攻曹操,這事如果放在《三國志》中,簡直就是漢奸行為。好了,言歸正傳。
長沙太守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在《三國志》中,討伐董卓的十路諸侯中沒有提到過孫堅。具體原因不詳??墒窃凇秴怯洝分袇s有孫堅討伐董卓記載,在這件事上沖仔也有點弄不懂了。《三國志》中對孫堅的評價是:勇?lián)磩傄?,孤微發(fā)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
孫堅
徐州刺史陶謙,字恭祖,丹陽郡人。在《三國演義》中,陶謙是徐州太守。在《三國志》中記載,陶謙是袁術(shù)的人。陶謙有沒有參加討董聯(lián)軍沒有記載,即便參加了也是劃分在袁術(shù)的部隊里,而不是一路諸侯。
陶謙
在正史《三國志》中,曹操、孔融、張超、張楊、公孫瓚、馬騰、孫堅、陶謙這八人要么是沒參加討董聯(lián)軍,要么是不夠資格稱為一路諸侯??傊?,《三國志》中清清楚楚的記載著討伐董卓的“十路諸侯”。只不過“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故事已經(jīng)深入人心,不好更正了。
董卓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