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的交子為什么最后會成為燙手山芋 期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中國紙幣的誕生應該在公元十世紀的末期,也就是宋太宗淳化到至道年間。開始的名字稱之為“交子”,后來有其他稱呼,譬如“關子”、“會子”、“錢引”、“寶鈔”、“交鈔”等等的各種名稱。在“交子”誕生之前,就已經有了茶鹽等交引鈔劵,在公家和私人之間進行流通。而茶鹽等交引鈔劵,則是由唐朝時期的“飛錢”,也就是當時的匯票,發(fā)展而來的。
宋朝交子拓片,現(xiàn)存于遼寧省博物館
宋朝初年,宋太祖趙匡胤執(zhí)政時,為了便于商貿往來,將唐朝的“飛錢”這套做法直接拿來使用,允許民眾將錢儲放于京師,然后在各個地方換取。開寶三年,朝廷設置“便錢務”,也就是專門的匯兌機構。商人將錢交到這些機構,及時出具存款憑據(jù),凡商人拿著票劵到地方州府進行兌付,必須當日進行給付,不得拖延,如果違反規(guī)定要處以科罰。宋太宗雍熙二年,朝廷命令邊疆的商人將銀錢交給位于當?shù)伛v守的軍方,政府隨后在從京師給這些商人茶鹽交引劵,讓商人到茶鹽場所在地進行領取,這是從“飛錢”制引申出來的。
后來四川經濟發(fā)展迅速,當?shù)匾恢庇描F錢,不用銅錢,從而導致貨幣數(shù)量不足,而且鐵錢體積大,價值小,還重量大,一緡重達二十五斤。交易使用和異地轉運非常困難,所以當?shù)囟嗉腋簧蹋斑B保作交子”,每年交給地方政府一定的特別費用,作為換取“交子”使用的條件?!敖蛔印闭匠霈F(xiàn)!當時“交子”的印刷非常嚴格,“用一色紙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鋪戶押字,各自題號,朱墨間錯,以為私記?!逼鋾r交子的出現(xiàn),相當方便了商人的交易,極大促進經濟發(fā)展,但是,隨著后期富商們經營不善,資金被挪用,不能兌現(xiàn),再加上出現(xiàn)大量偽鈔,交子鋪不能如數(shù)兌現(xiàn),寇準奏請朝廷進行封閉。
但是這簡單粗暴的封閉,并沒有解決鐵錢攜取不便的問題,況且市場早就習慣使用紙幣,一旦禁止,商業(yè)貿易立即出現(xiàn)凋敝,朝廷看到后,聽從張若谷、薛田之的建議,在四川,特設國營的交子務,開始由國家發(fā)行。收歸國有后,朝廷對“交子”有了嚴格限制。譬如,發(fā)行額度作了規(guī)定。同時要求有一定的發(fā)行準備金,大凡造一界,備本錢三十六萬。在流通上設置時間限制,以三年為一界,界滿,要求持舊換新。而且在持舊換新時,每一貫都要繳納紙墨費用三十文。并且使用地區(qū)只限于川蜀之地。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雖然國家如此規(guī)定,但是,實際運行過程中,卻遠超要求。從天圣元年,到皇祐三年,一共才二十九年,“交子”的發(fā)行就已經達到了十三界。按照國家規(guī)定,三年一界的限制來計算,實際超過了三界。而且秦州兩次借去“交子”六十萬貫,根本沒有準備金作基礎,只是胡亂印刷,不僅流通領域已經超過四川地區(qū),而且準備金也不再儲備。到了元符年間,新鈔收換舊鈔,比價為一比五,即官價下跌為原價的五分之一,民間下跌更加嚴重?!敖蛔印钡男庞脧氐妆黄茐?。
元朝建立后,由于蒙古族長期實行奴隸制,游牧為主的生產方式完全不懂發(fā)展農業(yè)對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意義。甚至提出了“漢人無補于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的荒唐主張。經濟凋敝,商業(yè)衰落,雖然戰(zhàn)爭結束后,社會趨于穩(wěn)定,經濟有所緩慢發(fā)展,但是經濟上的失衡始終貫穿與元朝始終。
元世祖忽必烈中統(tǒng)元年,元朝政府開始確立鈔法。不過在之前,就已經有了絲鈔和銀鈔兩種。當時發(fā)行紙幣還是比較謹慎的,政府對于準備金的儲備也很重視,而且貯存的數(shù)量較為充足,并且規(guī)定“隨路椿積元本金銀,分文不動”。但是從忽必烈至元十三年以后,儲備于各地的金銀,開始逐漸被移作他用。忽必烈近臣阿合馬為了討好皇帝,“將隨路平準庫金銀”統(tǒng)統(tǒng)運抵元大都,作為邀功的資本。本來紙幣的準備金,對于金融的穩(wěn)定以及貨幣的誠信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旦破壞,必定后患無窮。大元偏偏在這上面出了問題。
至元三十一年的正月,忽必烈駕崩,四月忽必烈的孫子,成宗鐵穆耳即位,“詔諸路平準交鈔庫所儲銀九十三萬六千九百五十兩,除留十九萬二千四百五十兩為鈔母,余悉運至京師”。有了前面的口子,其后朝廷只要錢不夠用,就從準備金中提錢,大德二年,右丞相完澤報告,“歲入之數(shù)”“然猶不足于用”,“又于至元鈔本中借二十萬錠”。大德三年,中書省報告,“歲入之數(shù),不支半歲,自余皆借其鈔本”。大德十一年中書省報告,“今國用甚多,帑藏已乏,用及鈔母非宜”。至大元年二月,“支鈔本七百一十余萬錠,以周急用”......
這種不停的從準備金中挪用、轉移、使得國庫日漸虧空,幣值直落下滑,無論是新鈔還是舊幣都不管用,根本問題是“金銀有入而無出”。結果是“布帛翔涌,而號寒者溢甚。米粟漸平,而啼饑者愈多”。
元朝早期的財政收入還可以填補一半的支出,到了后期,支出竟然超過收入的四百倍!如同所有末代統(tǒng)治者一樣,元朝不反省自己施政錯誤導致的入不敷出,卻開始大量發(fā)行貨幣來填財政的窟窿,導致金融進一步混亂,通貨膨脹更趨嚴重。當時紙鈔的發(fā)行泛濫到了極致。原來只允許由政府印制,后來發(fā)展到私人都可以印刷。當時有個叫朱清和張喧的兩個人,至元二十三年,元世祖忽必烈以朱清和張喧二人創(chuàng)辦海運有功勞,欽賜印鈔,這兩人整整印了十七年!幣值越來越不值錢,物價卻越來越貴,當時京師的一斗粟竟然用一千貫鈔票都買不到。到了順帝年間,米價比中統(tǒng)年間上漲了六七萬倍,民間再也不用紙鈔,甚至直接回到實物交換的狀態(tài)。
現(xiàn)在經常會看到用“交子”的出現(xiàn),來論述宋明時期中國已有資本主義萌芽等等文章,但是翻看過往,將一個好端端的利國利民的貨幣革命,變成燙手山芋,最后臭遍大街,這其中的經驗教訓值得思索。尤其是其中的所謂“萌芽”的成與敗,難道真是由經濟來決定的嗎?反觀西方,紙幣出現(xiàn)雖然晚于中國,但是卻運行良好,金融發(fā)展超過中國,甚至直到現(xiàn)在我們還在努力追趕中,這其中的成與敗,得與失,到現(xiàn)在都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大命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