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理寺到底是什么樣的機構(gòu) 主要的職務是什么
你們知道大理寺,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在明朝和清朝的時候,清朝時期的官場上面就流傳著這樣的幾句朗朗上口的句子:在部里面任職的大臣們都是掌管事務的,在院中任職的大臣們只是現(xiàn)在旁邊看笑話的,而寺里面的人都是為別人跑腿做事情的,的而太監(jiān)們就只配做一些瑣碎的小事情。而部自然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起的六部了。在那個時候六部的地位可以說是特別的高,真正能掌握在手里面的實際權(quán)力也是特別的大。但是還有兩個部門是例外,他們的地位幾乎就可以六部相對抗了,那就是我們熟悉的都察院和大理寺。在原來的文章里面,我們也有提到過在都察院里面發(fā)生的故事,那現(xiàn)在我就給大家分析一下大理寺。
首先我想先告訴大家一下到底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古代部門都稱為是寺,實際上寺的這個稱呼早在漢朝時期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使用了。漢代的時候就有九位卿大夫輔佐朝政,三公分開管理國家大事,而他們的官邸就被稱之為是寺,那個時候寺的作用和地位都跟現(xiàn)在的部門差不了多少。那為什么如今我們一提到這個字,大部分的人們想到的都是一些寺廟和宗教呢?那是因為在東漢的時候,佛教開始傳入中國,當時的皇帝為了大規(guī)模地支持這種宗教信仰的傳播,就在都城里面設(shè)立了一個新的機構(gòu)——白馬寺,并且把它用來當作佛教在我們國家的教廷,并且允許他們接手處理一些有關(guān)于佛教的事務。
在三國中后期,曹丕為了可以削弱一些丞相的勢力和權(quán)威,就開始提拔重用那些底層的部門機構(gòu),讓他們幫忙處理朝廷政治,于是寺的地位就逐漸地下降了很多;一直到了南北朝的時候,那些原來都是被予以重任的大臣們逐漸地被各種各樣剛剛興辦起來的職務和部門所代替。而恰恰相反的是,因為佛教在我們東方土地上的廣泛流傳,各個地區(qū)的佛教分支也開始接連的出現(xiàn),在剛開始的時候寺還是負責處理當?shù)赜嘘P(guān)教會事務的官方機構(gòu),后來也許是因為大家都習慣了,朝廷上對于這些僧尼所處的位置都是以寺為單位來劃分區(qū)別的,所以這個單位就慢慢地變成了佛教的的專屬名詞,并且被眾多的人知道了解,而那些原來挺有名的九個部門反而不被人們所認識知道了。
大理寺的主要職務就是專門的來負責和審查那些犯了罪的名單,但凡是真的觸犯了朝廷的法律,那么就按照規(guī)定處罰;如果有不小心被冤枉的人,也一定要審查明白,抓到真正的兇手,不能平白無故的冤枉沒有罪的人。它和古代的刑部、都察院三個部門是流水線的作業(yè),刑部是負責判斷哪些人有罪過,罪名是什么,都察院則負責監(jiān)督,大理寺負責糾正錯誤。一開始決定置辦這個部門的目的就是因為,那些屬于地方的官員們掌管的權(quán)力太過于大,所以有一些不正直的官員就胡亂判斷治罪,造成了很多無辜的人受到傷害。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總是發(fā)生,所以才開始有了這個部門來作為第二道的審核機關(guān)。
在明朝的時候,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司這三個部門任職官員地位非常高,差不多的都可以和六部的尚書大人們平起平坐了。大理寺稱得上是一個朝廷最高級別的司法事件的審核部門,有一點兒像現(xiàn)在的國家最高法院。但是又是非常不同的,因為他并不是單獨一個部門就可以抉擇一件案子,它需要三個部門都負責,只有把這三個流程都走完了以后,那些被抓住的犯人們才能夠確定到底是否有罪過,該怎么進行處罰。
在前一些事件被大家廣為流傳的電視劇甄嬛傳里面,女主角的父親就是在大理寺里面任職的,但是他只不過是一個少卿,實際上就是一個副手。而這個部門的最高長官,則是被尊稱為大理寺卿。原來的時候非常有名的狄仁杰就曾經(jīng)擔任過這個權(quán)力很大的職位,而且一當就是很長時間,而且這個部門還管轄著很多個下屬的機構(gòu),不得不承認說,這個部門的權(quán)力雖然還是比不過六部,但是也算的上是非常有實權(quán)的一個機關(guān)了。不管是哪個地方的審判結(jié)果有值得懷疑的地方,它都有權(quán)利將這份判決書退回去,并且要求他們重新整理。而且在朝廷進行會議的過程中,這個部門的大臣們也都是非常有資格站出來說話的,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xù)到了清朝毀滅。
如果要是按照大臣們的品級來說,這個部門的最高領(lǐng)導者屬于是正三品,和那些尚書們之間還是有一些差距的。但是如果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成為了這個部門的最高領(lǐng)導者,那么下一步就絕對是被提拔成尚書。按照那個時候的一些規(guī)矩法律,他是最有可能也是最有資格和能力被皇帝提升成為六部中的一個尚書了。但是到底能不能進這一步,肯定就是要看你個人的真正實力了。在明清的時候也遇到過很多非常遺憾和尷尬的事情,有一些就職于六部的尚書大人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輩子,但是一直沒有機會和緣分可以進入到皇帝的內(nèi)閣輔佐,而且這樣的事情也是經(jīng)常的發(fā)生。
在明朝皇帝統(tǒng)治國家的時候,有一個地位非常高,而且名氣也特別大的官員,這個人就是通政司的主使,這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大人物。通政司這個部門主要是負責整個國家皇帝下令的公文的大方和制作,也稱得上是比較重要的機關(guān)了。按照一般的規(guī)律來說,這個部門實際上是可以和其他地位比較好的大臣們平起平坐的,但是在到了清朝的時候,皇帝就下達了命令說要把這個機構(gòu)給取消了。從那以后,整個國家官場的格局情況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得不承認說,這個部門的大臣們雖然比不上那些可以陪在皇上身邊輔佐的大學士們,但是在其他的大臣中,地位也是非常受到尊敬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