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化—神話傳說—講古臺
顏志圖
廣州德政北路,有條街叫“雅荷塘”。相傳很久以前,這里住著一位婆婆,她心地善良,助人為樂,很得街坊尊敬。但她姓什么叫什么,大家都不清楚,人人都叫她“阿婆”。阿婆丈夫去世得早,膝下又無兒女,只守著一口魚塘維生,于是大家把這魚塘稱為“阿婆塘”。
一天,阿婆塘忽然發(fā)出五彩亮光,人們都跑到塘邊觀看。很多人說:一定是上天見我們貧窮,賜寶給我們了。于是叫兩個水性好的青年下水打撈。不久,他們帶上來一尊觀音像。大家都很激動地參拜。
見請來了觀音,大家都關(guān)心如何安置。俗話說:是神要有廟,于是有人建議大家捐款建間觀音廟來供奉??墒钱?dāng)?shù)貍€個都是貧苦人家,哪里有閑錢呢?這時阿婆說:“觀音是從我的塘里撈上來的,我捐多些吧。”于是轉(zhuǎn)身從屋里拿出五十兩銀,眾人都很感動,大家知道,這可是阿婆一生的積蓄啊。在阿婆的帶領(lǐng)下,村民你幾兩我?guī)族X地捐出錢來,很快,建廟的錢籌得差不多了,大家推舉一位通文墨又有公心的勞大伯主持建廟,并由他掌管這筆錢。
勞大伯回到家中,把各人的捐款數(shù)目寫了張名錄,準(zhǔn)備明天拿去石店刻碑。但翌早起來,卻發(fā)現(xiàn)放在柜中建廟的錢不見了。這一驚可非同小可,莫非被賊偷去,可一點賊的蹤跡也沒有,這可怎么向街坊交代啊。勞大伯想,莫非我做了什么錯事,上天要懲罰我?他失魂地盯著名錄看,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忙中有錯,把捐款最多的阿婆寫漏了。原來是上天責(zé)備我啊,他急忙要補上??蛇@時才記起不知道阿婆叫什么名字。勞大伯來到阿婆家,問阿婆的姓名,阿婆笑著說:“我叫黃雅荷?!?/p>
勞大伯返回家中,把“黃雅荷”端端正正地寫在名錄的最上面。說也奇怪,打開柜子,果然見到了銀兩。勞大伯又驚又喜,忙向天拜謝。
觀音廟建成后,大家看碑,才知阿婆原來叫雅荷,于是,大家開始把阿婆塘改稱為“雅荷塘”。
時光流逝,世事滄桑,如今魚塘和觀音廟已不見蹤影,但“雅荷塘”的地名卻留了下來。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