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文化—山東風(fēng)情—山東濟南大明湖的冰窖
山東濟南素有“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稱。這“半城湖”——大明湖,過去水上除留有公用水道外,其余的遼闊湖面都?xì)w私人所有。數(shù)頃湖田大大小小也不知分成多少塊,湖田主人多住在北極廟東西兩邊的北極街和隗家莊。在外人看來湖水茫茫一片,他們卻分得水界清楚:這塊是隗三爺家的,那塊 是劉二棒槌的……湖田既可子孫相傳,也可典當(dāng)買賣。俗謂“一畝湖田抵十畝旱田”乃指一年四季收入豐裕,如夏賣蓮藕,春秋捕魚蝦,冬天可賣湖冰。
濟南夏日酷熱且漫長,舊時防暑降溫,只能用天然冰。寒冬采冰蓄于冰窖內(nèi),可備三伏之用。當(dāng)年濟南的幾處冰窖在大明湖南岸一帶,臨水而設(shè)乃為采冰方便。
冰窖四面為土壁,內(nèi)掘深坑。筆者早年出于好奇,曾下到秋柳園旁的冰窖里看過。嗬!冰窖足有一丈余深,五六丈長,中間留一狹窄的走道。四周砌滿冰塊,望去如水晶峭壁,出口的斜坡處透進一線日光,疑似螢火,寒氣森森,砭骨栗肌,不可久立。窖頂用檁條、高粱秸棚上,外面覆著黃土和麥秸,遠看宛若一座小山丘,丘頂又搭一葦席棚子以遮蔽日曬雨淋。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比挪杀?dāng)其時。吾家世居湖畔,當(dāng)天寒地凍,朔風(fēng)緊吹,天剛蒙蒙亮?xí)r,住在湖畔的人家就會聽到“咚咚”的鑿冰聲、車輪聲,“伙計們??!加把勁啊!拉——”吆喝聲此起彼伏。黎明時采冰,太陽一出便收工。每年臘月前后,湖水結(jié)成了一層晶瑩的厚冰。時值“大寒”,冰窖繁忙,各家冰窖都有倆工頭,一工頭管著在窖內(nèi)砌冰,一工頭領(lǐng)著一幫短工下湖采冰。采冰須有專門技術(shù),首先工頭要看清湖田,不能亂采,以免糾紛。而后在湖里“劃大線”、“分塊”,塊要分得大致相同,無須尺量,全憑眼力,手法極為熟練。采冰的專用工具為“冰镩”,鐵制镩頭足有二尺長,四棱有尖,尾端突一倒鉤,镩頭上面安木柄。劃線、分塊,鑿冰全靠冰镩。
天未明采冰人便下湖,雖遇風(fēng)雪,照采不誤。嚴(yán)冬凌晨,北風(fēng)刺面,下有冰層,其冷可知。他們穿著牛皮衩褲,頭戴護耳大棉帽子,手上是大拇指獨出、四指相連的牛皮手套,盡管只干三個多鐘頭,卻極辛苦。上得岸來,再窮的哥們兒也要湊在一塊兒喝兩三盅熱酒,暖暖身子,撣撣寒氣。在窖內(nèi)砌冰得有本事:因為從窖內(nèi)坑底到坑頂有兩丈余高,滑溜溜的冰塊須一層一層地碼實、砌緊,沒有經(jīng)驗、手法不熟是干不了這活的。若一旦轟然塌下,后果可想。專管運冰的或清掃窖坑者工錢雖少,卻干活小心。有句行語謂:“賣了是錢,化了是水?!彼麄儫o論用鉤子拉還是繩子拴,都很少打碎冰塊。
入夏后冰窖賣冰,最大的主顧是魚行、肉鋪、大小飯店、飲冰室,每天早晨,地排車、馬車、獨輪車絡(luò)繹不絕地來買冰。不少公館、衙門都買冰置于屋內(nèi),六月虛堂,涼生四座,可令暑毒潛消。
上世紀(jì)50年代中期,大明湖畔的冰窖消失。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